时间:2024-04-25
摘要:民航局要求建设四型机场,通过四型机场建设提升推进新时代民用机场高质量发展和民航强国建设。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民航机场服务和建设带来了新的思索。本文着重从后疫情时代人文机场和智慧机场建设进行思考论述。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四型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
一、引言
当前,全球各行业因疫情面临巨大挑战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有效、安全的提供航空旅行服务。截止2020年 7月,面对新冠疫情,以及疫情后如何复苏,这一话题在疫情态势下存在许多未知。值得欣喜的是,中国旅游市场在端午小长假期间逐渐复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全国在端午假期共接待国内游客逾4880.9万人次,同比恢复50.9%,传递出回暖信号。
二、疫情带给了我们什么
各行业受到疫情影响,也让大家重新思考和评估其风险管理策略。从机场层面看,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机场运营方选择采取技术手段来确保旅客无缝、卫生、安全的机场的理念和体验,比如深圳机场推出AI智能防疫,实现对旅客在佩戴口罩下人脸核验,减少人员接触避免传播风险。香港机场通过引进消杀机器人清洁航站楼来积极防疫。长期来看,应用智慧化手段有望助力机场进一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从“智慧机场”与“人文机场”建设层面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趋势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非必要性直接接触,我们需要这两个领域追加设计与谋划。
三、民航机场设计中的人文与智慧
1、人文机场是“四型机场”的最终体现
民航机场的建设,有两个问题一直存在并不断重复,一是建设与使用不匹配。虽然机场规划设计时已考虑前瞻性和提前量,但机场建成以后马上出现不匹配,于是再扩建,这个问题已不是个别现象,几乎成为普遍现象。二是在机场建设中,只在建筑设计造型上考虑较多,而对机场使用者来说少了一些,有些机场甚至不符合旅客出行的流程,为对旅客服务带来困难。为此,民航机场建设的发展应该把人文理念融入设计与建设中。
从端到端的服务体现人文机场价值。人文机场应始终以旅客、航空公司、员工、地方政府等需求为出发点,围绕以人为本的关怀和文化彰显两个层面,着力于理念、形象、空间、服务四个系统的建设,营造舒适的空间环境感受,提供便捷的流程和个性化服务,最终提升机场的文化、空间、环境、服务的四方面提升。
2、智慧机场是“四型机场”最重要的实现形式
在后疫情时代的机场规划、设计与建设中,智慧机场建设要充分考虑四型机场中的平安、绿色、人文其他三要素,提供技术和实现平台化。
平安机场,引入物联网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以视频分析、生物识别等技术加强各系统的联动与互动,实现主动多方的联动和态势感知,通过大数据实现态势预测与预警。
绿色机场,通过采集数据和大数据分析,与环境体进行联动、做到能源管理精细化和集约化,从而实现绿色机场的节能减排。
人文机场,考虑疫情常态化因素,要着重建立全流程的低人流密度的无接触式全流程自助服务,应用5G、VR、AR、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旅客提供个性、便捷、智慧、多元化的人文体验和乘机服务。
四、后疫情时代的民航机场的人文与智慧
1、后疫情时代机场规划设计中人文与智慧
(1) 提供安全的空气
世卫组织研究表明疫情可能长期存在,不能排除空气传播的可能,所以保持社交距离可能成为今后人们生活的一个常态。2019年,国家标准委发布《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制要求》(GB37488-2019),对新风量、细菌总数、PM10等均有明确要求。机场航站楼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公共场所空气安全遭遇挑战。在今后规划、设计与建设应应遵循为旅客提供“高品质出行体验”,空气环境应作为重要的一个环境指标。
(2) 低接触式服务
保持社交距离,是当前面对疫情防控的主要思路,机场是室内大型公共空间,建立安全的社交距离的理念需要运用在候机楼公共空间规划和设计中。但实际是大型公共空间中保持社交距离是相当困难的。当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时,使用个人设备比共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旅客的全流程服务中,设计无需直接接触既能提供自助式的服务。能让旅客放心使用。
(3) 精准信息服务
民航航班延误的问题被诟病已久,民航业急需为旅客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推送目的地天气、温度信息,地面接驳交通等信息,一是给旅客提供了更贴心的服务信息,让出行更轻松;二是精准的商业信息推送让旅客能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在机场候机的时间,带来便捷、个性、愉悦的商业服务体验,让出行更有趣。
2、后疫情的人文与智慧的建设追加思考
(1) 拒绝同质化,提升机场的人文特色。
国内机场的公共空间色彩多以灰白色为主,候机楼的室内色彩设计可以分主题区域进行,同时考虑公共空间室内空气质量的需求,机场内部空间可以分区域规划设计与改造。航站楼主题区域的设计,可以提升机场整体的人文文化品位,充分体现了机场作为窗口单位的软环境实力。旅客前往并预留停留时间体验参观,沉浸式的体验了当地的历史、人文、风土和人情等。挖掘当地文化元素。
(2) 提升机场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通机场环境、商业与城市人文特色。长春抵触东北地区,汽车、电影、冰雪等众多元素体现本地特色。可联
系当地文旅主管单位和大型企业,共同进行規划,聘请艺术专家、学者,对文化艺术的表达和融合更具艺术性、专业性,使整体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更吸引旅客。同时,候机楼主题区域的设计注重细节,不浮于对文化内容的表达,更传递了人文情怀、环保理念的创新精神。
(3) 人文与商业的有机融合
结合人文特色提升商业销售也是机场非航收入的一个重点。机场商业、销售商品与地域人文特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做到“同质”“同价”但“限定”。可以尝试推出“限定商品”,限定商品分为地区限定、数量限定、季节限定等等,只有限定在机场销售的特殊产品,其他地方没有销售、只有少量卖完即下架,让人觉得商品的独特、稀少,抓住人们“物以稀为贵”的心理,有意愿为文化消费。提升机场商业销售的附加值,将商业和人文文化有机结合。
(4) 流程再造、以人为本,用智慧打造“无感”服务
从客户需求出发,以人为本改造服务流程,通过对服务流程的构成要素进行重组,产生出更为有价值的结果,流程再造所追求的目标是组织绩效的巨大飞跃。服务组织通过服务流程的彻底革命,促进管理发生质变。五类服务的全面提升,面向旅客的个性化出行服务、面向物流的可视化集成服务、面向航司的空地无缝保障服务、面向商家的数字商业增值服务、面向员工/ 管理者的全联接服务。运用数字化的思维方式,运用当今最先进的智慧机场解决方案为旅客打造出全流程的无感的智慧化服务。
五、总结
在未来,民航机场应作为出行、商业和展会于一身的综合体,挖掘人文精神、打造文化产业等手段融合,以智慧化的方式呈现。机场作为众多载体于一身应更具体验性,我们希望机场最终成为商业、出行、旅游等需求的最终目的地。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合作、流程再造、文化重塑等手段进行全新改造。未来机场降以智慧为重要手段,人文机场为实现形式,真正为旅客打造出全新的机场体验。
参考文献:
[1] GB/T36333《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2《]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
[3《]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标框架体系(试行)》;
作者简介:
姓名:张敬轩,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82年 10月生,籍贯:吉林省梅河口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研究,智慧机场建设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