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旅游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联动模式构建研究

时间:2024-04-25

摘 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行业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国市场。旅游行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且对旅游人员的质量要求也不在局限于基层服务员,而是对基层服务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这种人才需求的改变,对各旅游高校提出了培养旅游人才的新的高要求,旅游教育需要培养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旅游人才。然而,现行旅游教育忽略人才培养中校企之间的联动性、协同性,供求矛盾、人才流失等问题仍然凸显在旅游高校和旅游企业之间。同时,企业在培养人才层面上无法和高校达成良好沟通协调,校企合作在某些高校和企业间只浮于表面工作,没有做到密切深入工作,以致于企业选择不到合适的旅游人才。因此,如何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较为关注的话题,旅游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模式概念

20 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199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为学生搭建的知识、素质结构,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的方式,它从根本上围绕着旅游人才培养目标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国家教委1995年曾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对不同类型专业让人才、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校企协同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此模式可以为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革新提供参考思路。

二、旅游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联动模式构建措施

(一)大力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通过校企协同联动,努力形成学历教育与成人培训并举的旅游人才培养新机制。一是旅游行业主管部门一定要明确旅游人才的规划是当地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应当从旅游管理的思路、旅游行业资金的投入、旅游相关政策措施等多个方面确保旅游人才培训能够做到适度和超前。这就要求不要为发展之初旅游人才的供过于求这一暂时现象所蒙蔽,而是应当运用更加长远的眼光实施必要的旅游人才储备,从而努力实现旅游人才的总量能够和旅游业的发展保持相互适应,旅游人才的结构和旅游产业的结构能够彼此协调。二是在人才的培养上,各地要全面挖掘现有的潜力,实施校企协同联动,不断推动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进程。要致力于增加投入的力度,不断扩张旅游办学规模,切实打破传统办学的制约,持续提升高等院校的办学层次以及办学质量,不断强化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的建设步伐,紧紧围绕质量、特色开展办学。特色化是旅游人才的魅力以及生命之所在,更是欠发达地区发挥旅游业的后发优势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上更当应当更加突出当地所具有的景区、景点特色,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密切协作,以培养出适合于本乡本土的特色化旅游人才。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唯有真正培养出热爱当地文化、深得民族文化以及民间技艺真传的民族文化传承人, 当地的文化旅游才能切实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二)积极培养“双师型”旅游专业教师人才队伍

为了有效提升“双师型”旅游专业教师人才的比例,切实优化教师人才的结构,笔者觉得应当尽可能地实现教师人才来源的多元化。不仅要致力于引进具备相当高的学历层次,而且还具备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女性专业技术人才到协作高校任教,同时还应当努力聘请一些校外旅游行业的专家、旅游企业高层人士,成为本校兼职教师或者实习指导教师。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改进与优化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总体结构,切实提升“双师型”教师之比例,而且还能卓有成效地改进旅游专业实训指导的效果。然而,在改进与优化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之时还应当注重于和高等整体发展思路保持一致,依据本校的旅游专业设置以及旅游专业的课程结构、师资结构要求来加以调整,从而让教师人才队伍建设能保持和学校发展之间的动态化平衡。

(三)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校企协同构建

1.  校企政多方协同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发挥旅游院校的主导作用,各大旅游院校和都要积极进行校企合作,要主动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开发适应于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项目,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多方协同下的旅游实践教学内容。要結合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规划实践课程开设,主动对接岗位需求,带领学生参与专业实践,专业调研、专业认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专业实践,加大与科研院所、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积极争取旅游行政部门的支持,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多方协同化。

2.  实践教学内容协同

实践教学内容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内容上讲,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所有内容环环相扣,不为孤立,实践体系才能凸显活动开展的统一性和连惯性。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验、实训、实践以及实习等各环节具有协同性,前者的内容设计正是为了下一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打好基础,每一个环节教学任务的结束都支撑着下一个实践环节的开始。其次,实践教学内容离不开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各旅游专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协同关系才能设置各为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因而,无论是实验、实训、实践还是实习,各环节的链接点具有较强的协同性,协同创新理念贯穿于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3.  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协同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同样是协同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把我这个过程,学校和企业一定要深度合作从学生一入校就有针对性的进行基础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个培养过程一定不能以传统教学模式为方式方法,应该以企业和岗位为主导,引导学生的职业能力更符合企业需求。层层递进,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达到旅游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能力目标要求,实现学生的“高位就业”目标。

4.  实践教学体系协同

旅游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构建“教学做创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 - 训做 - 创新 - 比赛,在校企合作平台下,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协同、实践教学实现方式的协同以及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协同,构成了旅游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协同层次。

(四)建立有效的教学协同评价机制

1.  采取随堂测评。随堂测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教师,制定完整的学期课程随堂测评。

2.  企业阶段性测评。随着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深入,企业派专人到学校对学生已掌握专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进行阶段性测评。

3.  校企综合性测评。综合性测评主要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展开的综合性测试和评价。

参考文献:

[1] 周杨.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天中学刊,2014.

[2] 张欣阳.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3] 高维忠. 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韶关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6.

本文为山东协和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8xh3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卉(1982-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副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工程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