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高嵬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这次疫情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甚至未来更是会影响教育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中国美术学院遵照中央、省委和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停课不停学,积极开展线上课堂,近万名师生在居家的教与学的双屏互动下,开启一场艺术教育的在线教学创新。为指导保障学生居家学习,为疫情后开学做好准备, 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也化身“主播”,以线上直播教学与示范讲解、学习资源共享、线上指导作业、开展作业讲评、在线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在为期五周的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体会到“线上化”教学能力逐渐成为学校老师的必备技能。“停课不停学”是我国教育系统一场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践。
课程准备期并没有在软件上遇到太多困难,我先去熟悉了解钉钉平台,学会使用三种直播模式:摄像模式、屏幕分享模式和专业模式。摄像模式用来讲大课,一开始需要讲的知識点,可以录播,同学们没理解的还可以反复观看;屏幕分享模式是日常讲课用,分享当天要讲的 ppt;专业模式用来讲评作业,支持连麦,可以和同学们边讲边互动,直播保存回放。课程真正开始后,发现软件操作并不是主要问题。在线教学的确使教学形态发生本质的转变,教学空间无限延伸。从老师讲到学生实操,到如何有效讲评,如何推动课程进度?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一边思考一边找方法应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成为新命题。五周教学后有了一些感受。在本文中探讨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疫情期间美术学院中的三维设计基础教学如何进入三维造型创作?什么是三维设计基础创作中的逻辑与方法?
1. 向经典自主学习,建立三维图谱
三维设计基础这门通识课教学,我已熟烂于心,还为这门课程编写过教材。但是网课时期,我将原有的授课形式和教学经验打散重组,把原本熟识的教学,重新编织成明确序列的结构,特别关注课程内在逻辑联系,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提高线上课堂的效率,老师的角色从“教学” 向“导学”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一阶段要求同学通过向经典设计学习,进行三维图谱的梳理,快速建立起三维立体的分类概念,给每一个分类进行名词解释加上手绘图解分析。同时进行设计师或艺术家的资料收集,能对经典设计案例中涉及的三维造型中提炼出基本元素,并加上分析理解的文字明。因为同学们在未来的设计创作中需要把握历史线索与灵感来源。所有的创作都或多或少构建在历史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在初学时就应该去了解自己所关注的领域、或某一流派、某一设计师的设计语言内容或问题相接近,学会做有个人研究线索的艺术史或设计史的梳理。需要理清哪件作品影响到你?从哪方面影响你?你创作的灵感来自什么地方?这部分工作会促成创作者的作品最终区别于设计史地图的现状,减少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并找到新的坐标。
2.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从材料入手造型
梳理和建立起三维立体造型的图谱后,紧接着需要动手实操,实操就需要用到材料。因为疫情大家无法出门,甚至有些地方网购也是停滞的。那么就干脆直接就地取材,在家里寻找现成的材料,每天根据老师给出的限定词来完成五个材料日记。材料日记造型本身尺寸要求不大,操作不费时间,又便于返校时携带。给出的限定词有:“和吃的有关”、”用到工具箱里的五金材料“、”必须有点的元素”、“必须有线的为主要元素“、”应用到纸张“、”柔软“、”坚硬”、“搞破坏“、”色彩鲜艳“、“全部白色”、“以面为主要元素”、“轻盈感”、“曲面”、“体”、“镂空”、“透明材料”、“尖锐”、“出其不意”“、色面积”、“找找家里的药箱是否有过期的”。同学们普遍反映这个训练好玩有意思,特别是当他们拿到“搞破坏”这个限定词时,需要找家中的废旧物品进行拆散,用拆散后的零件做造型,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会三维造型形式法则和形的组织关系。提高对材料的敏感度。通过两周的动手实操,同学们从一开始拿到材料无从下手,到两周后拿到一个材料,基本可以判断出材料可塑的方向,组合的可能性,造型的基本规律,都熟练起来。鲜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同学专心听讲,有效地理解。同学们紧跟教学节奏,每次课后提交的作业质量也逐步提高。课堂效果的检验最终还是要通过作业来呈现,线上教学如何进行检查和讲评呢?我通过微信学习群收作业,关照到每个个体;钉钉直播集中讲评,彼此之间相互找差距、学习提高。
3. 夯实学理,从一个主题入手进行造型训练。
通过演绎、归纳、假说三种方法,学会用点、线、面、体的造型语言。同时强调观察形、理解形。用图形、空间、结构、身体的思考方式延续感知体验。这个主题创作允许大家自己选题,有的的同学选择以“声音”为主题进行创作,也有以动物“螺”、“珊瑚”、”鱼“为题的,还有选择”山“、”水“、”花“、”菌类“为题的。创作首先需要有发散性思维,列出形的来源,然后从整体出发到局部地观察形的特征,找出恰当的造型语言,推导出造型的结果。在练习过程中对创作数量有一定的要求。大量的手绘草图加分析在讨论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作的过程在评分中占比很大。围绕造型还有一些小实验。可以是材料的,也可以是围绕身体、色彩、空间、结构方向的思考和探索,这突破了以往单一思考造型本身的局限性,为未来的创作提供更多想象力空间。当作品尺度、材料、结构有了突破口,那么基础性的造型就会转变为真正的艺术作品。
“艺术设计”中不可教的是个性中其他人无法替代的部分,而老师的工作则是为学生介绍具体的工作方法与游戏规则,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 通过语境、提问、线索与灵感来源、主题与展示等多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创作要学会提问。提出一个好的问题非常困难,明确创作语境之后,要针对它展开个人化的思考。三维造型观看时的角度与位置都表明作者的立场,以及用什么方式认识世界、用什么方式与主题对话,也就自然地构成了提问的过程。因此,如何通过一种个人化的思考来针对背景提出问题,这点非常重要。
4,深挖本体,拓展视野。
课程始终有一本理论笔记本伴随,记录课堂笔记、读书笔记,提出疑问,分析自己做坏的作品,真正理解什么是“形”。“形状”、“形态”、“形式”、:形势“、起”情形“、”态势“、”常态“、”变态“这些概念的真正指向是什么?
主题与造型,二者关系密切。选题这个环节是不可忽视的,比如你用什么样的三维造型行为以及语言来和主题产生对话?再现主题的重点是形式表达,是几何形、有机形还是不规则形来表达?亦或是多个几何形结合起来呈现灵活的变化?采用何种造型表达最贴切,造型的重点在哪?造型中的色彩关系如何,是使用无彩色系强调造型,还是需要色彩来烘托造型?造型的触感如何,对造型有影响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需要思考的。最后,传播与展示也应被设计师作为创作的重要环节予以考虑。造型用什么样的载体呈现,是纸张、塑料、金属、织物、木材或其他材质?造型呈现的最终尺寸是什么?思考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以及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是否需要使用造型艺术领域之外媒介或场所?你的造型给观众的阅读方式与阅读时间是什么,造型和身体的关系,观众如何进入你的作品?表明个人观点、提出问题,它对现实独特的描述性以及向精神空间转向的能力使其成为造型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
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虽然不可教,但是艺术学院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如此纷繁的文化生态中自由选择个性化的探索方向。疫情期间教育系统对在线教育、自主学习、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公平等多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这些必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