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张藜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势头迅猛,城市整体发展进程逐渐凸显出诸多不同特征。最为明显的当属城市内部资源正在不断整合,逐渐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聚集效应,因此本文就以产业经济学作为出发点对城市聚集效应进行简要探究分析。
关键词:城市聚集效应;产业经济学;探究分析
城市聚集效应简单来讲就是指城市内部的各行各业以及大量围绕经济开展的活动在空间层面上以集中统一的形式形成的相应经济效果与被特定区域所吸引的产业经济项目,这些也是城市规模逐渐扩张的前提条件,同时城市聚集效应也是普遍的经济现象,但也会对城市产业经济发展走向兴衰起决定性作用。不仅如此,因为城市聚集效应与城市产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这种连带效应,我国政府部门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应统筹分析城市未来的产业经济发展趋势,所以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城市聚集效应与城市产业结构发展间的具体联动关系的周全思考,确保城市稳定可持续性的进步与发展。
一、城市聚集效应与产业经济结构的简要叙述
1 城市聚集效应的表现形式
在一个城市内部中,诸多行业产业与多种多样的经济流动性项目在城市空间陆续聚集后,形成的连锁经济效应活动被统称为城市聚集效应。城市内部的产业通常会经过三个不同的时期后才会产生城市聚集效应。
(1) 粗放型时期
这一时期内,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为区域内人口数量出现猛增,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的城市开始迅速发展进步,某些资源丰富地区初步形成基本城市的雏形,一些资本家的私人财产不断向城市流动,从而迅速推动了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这一时期内,城市聚集效应还处于萌芽期,并且城市的规模状况与推动城市发展的产业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2) 整合型时期
城市发展到这一时期,其规模在逐渐扩张,为了将大量的人口维持在城市内部居住,以及满足城市居民在各方面的要求与针对某些领域的硬性标准,城市内部的公共基础设备得到了政府部门的不断优化与改进,从而向城市内部居民提供了各种优质的服务。另外,向城市聚集的人口也在逐渐增多,其中不乏高素质人才选择在城市居住。政府部门通过采取这种完善基础设施的措施,不仅得以将人力资源大量的留在了城市内部定居,也为城市化建设创造力与内部的产业经济完成了人力资源层面的整合,这一时期作为城市聚集产业经济的过渡性时期,其法令制度、规章体系以及硬件设施都在向完备阶段过渡。
(3) 经济转型时期
这是城市聚集效应产生的最后一个时期,城市内部的产业经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促使城市聚集效应开始形成。同时城市的组成构造、机制运作等规律更加向有序性、科学性与协调性方向发展,城市内部各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完成了跨越式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结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城市发展到了这一阶段,基本可以表明其已实现了经济转型[1]。对于区域内的核心城市而言,城市聚集效应对其的产生与发展具有较为现实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城市聚集效应有助于核心城市始终占据着区域内产业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城市聚集效应也可以为核心城市汇集到大量的人才与专业性技术,并且还为技术的深入研发提供了优质的空间与平台,促使更多的创新型技术被开发出来,为核心城市激活了新的动力与提升了综合竞争实力。
2 城市内部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
城市人口、技术等资源的聚集与产业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连带效应关系,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作用,共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与进程。具体体现为:一个城市的市场经济提升足以积极影响到城市内诸多必备的生产要素与条件的完备,也会对城市聚集效益的形成提供良好基础;产业资本对城市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间接或无形的对其发生改变与作用。另外,产业资本不仅包括企业运营的所得資金、技术能力等资本内容,还包括人才资源。而对于资本家而言,产业资金、技术资本这些硬件条件皆可利用某些手段将其获得,但只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可遇不可求,也是当下企业人才引进计划的关键原因。二则城市资源的聚集也会对产业结构的改变过程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和市场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最优质状态,就是地区城市化与城市内部的产业经济二者的发展进程始终保持在步调一致的水平。但是结合我国城市社会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部分城市的城市聚集效应通常难以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保持一致性。
二、城市聚集效应与产业经济协作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1 城市内部的协作发展
城市内部的产业经济发展可以决定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因此目前我国在对城市发展的规划中,应重点关注城市内部的协调发展与整体城市的进步趋势,增强统筹思考的深度。具体做法可为:
(1) 大型城市
我国政府部门在对大型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中,应加入对大型商业圈的构造计划方案。例如,我国实施的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其建设宗旨就是为了在这片区域内采取联动协调、合作协同的建设方法,促进区域内的产业经济得到高效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在促进都市型产业的发展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出城市聚集效应的最大化优势,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型。
(2) 小型城镇
加快促进城市聚集效应与产业经济协作发展,不应忽略小型城镇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为了在计划时间内顺利实现我国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奋斗总目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城镇、乡、村、屯积极的开展城市化建设,将小城乡与大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别程度尽力缩小,这样就能够对我国的整体社会经济实力完成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
(3) 农村市场
三农政策的提出使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迈出了重大步伐,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对我国农村地区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国家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农业粮食作物的基础保障。另外,农村地区的当地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将农村经济盘活,配合各个产业之间的协作发展[2]。
2 地区产业建设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具有差异性特点,不同区域内的经济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与其他区域产生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强区域内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区域城市化以及产业经济协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政府部门在开展区域内特色产业建设工作时,首先需要深度探究分析目前区域内的整体产业经济情况,完成前期调研工作,充分掌握不同区域内的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以及产生原因,重点关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优势、龙头优势企业,使其对区域内其他产业起到领头作用,促使产业之间的协作协同形成连带效应,完成区域内产业联动进步与发展。其次政府部门在制定区域内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将我国中部、东部、西部的各个经济发展带的特殊和不同之处进行统筹周全的考虑,并向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区域逐渐倾斜产业经济政策的重心重点。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积极崛起。而对于我国东、西部地区而言,当地的政府部门应主动性迎合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产业发展潮流,积极开辟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渠道,继续增强东西两部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不断缩小西部地区与其他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学习、借鉴和吸取东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但在引用东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经验时,应根据本区域的产业实际运作情况,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进与优化,大力促进本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3]。
3 现存问题
随着城市内部资源的不断深入整合聚集,也逐渐呈现出了大量的弊端,这些弊端就亟需我国政府部门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例如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大量的年轻人进入到了劳动力市场,面对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而对于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农民工而言,缺乏文化知识的武装,基本保障权益相对欠缺,某些区域针对农民工的保障权益贯彻落实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也导致了用工荒现象的出现。基于此,我国政府部门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其中包括: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型政策,深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年轻人积极參与创业发展,并在创业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全国各地狠抓落实政策性法规,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让农民工安心。
除此之外,对于我国进一步建设市场经济与深远发展的路线规划来看,为了在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中,政府部门需要对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与内部的产业布局实施与时俱进的政策性调整,以此确保我国市场经济全方位、深层次的进步与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聚集效应与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可以将城市聚集效应的成因与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为切入点,继而对城市聚集效应与产业经济间协作发展中可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深度剖析。为我国政府各级部门在对区域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的规划中提供思路,大力促进我国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 吴颖.城市聚集效应的产业经济学分析[D].重庆大学,2002.
[2] 梁闽.城市聚集效应的经济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对外经贸,2012(02):110-112.
[3] 郑毅.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市场,2020(16):3-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