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4-04-25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商业银行发展增速下降,贷款风险加速累积,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双上升,且仍会继续上升,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及信贷效率的提升。因此,要做好不良资产管理,改善资产质量。本文从提升不良资产损失资金回收以及从源头控制不良资产产生的对策建议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回收;对策

一、当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情况

不良资产会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效率。2020年第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2.6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1%。与以往各年相比,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双上升,其中,损失类贷款余额和损失类贷款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对于第二季度和今后一段时间银行不良贷款还会上升。

在当前疫情情况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速双双大幅下滑,银行经营也势必受到较大影响,银行业务拓展难度和风险防范压力增大,因此做好不良资产的管理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非常重要。

2020年第一季度,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45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10亿元。当前,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化解方式主要有,债务重组、再融资、呆账核销、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但是不良资产回收率不高,如某银行批量转让贷款本金3.37亿元的不良资产,回收金额0.87亿元,回收率约为26%;批量转让贷款本金3.23亿元的不良资产,回收金额1.94亿元,回收率为60%,批量转让贷款本金5.84亿元的不良资产,回收金额3.91亿元,回收率为0.67%;信用卡业务不良资产2017年回收率为28.74%,2018年为23.14%,2019年为19.14%。不良资产尚有较大金额的损失资金未能收回。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包括多种因素。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变化,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松紧变化,进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同时,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资金周转运行的变化,影响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此外,商业银行战略规划是否合理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否科学,信贷管理是否完善等都会对不良资产的产生带来影响。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回收的对策

为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商业银行通过处置不良资产回收部分损失资金,改善资产质量。因此,要积极探索提升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损失回收的对策。

1.及时、有效、全面追索,最大限度收回不良资产损失。

信贷资产发生不良后,追偿时间越早,回收效果越好。对有偿还能力的债务人,应及时、有效、全面追索,但追索后仍无法收回损失资金的不良资产,通过呆账核销、批量转让或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处置。

2.构建同业、行政部门之间有效合作,拓宽财产查找追索渠道,提高不良资产回收水平。

由于渠道和地域限制,财产查找仅能查到所在行及所在地区的线索。部分债务人利用银行间、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信息不互通,信息不对称,通过其他银行或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增加了资产回收的难度。同时,部分线上客户在申办完贷款后,故意“假失联”。银行无法找到债务人追索债权。因此,拓宽财产查找渠道、构建与同业之间、行政部门有效合作,做到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有助于不良资产的回收。

3.对抵质押物等债务人财产进行科学、合理、谨慎、准确估值。

当前,不良资产的评估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评估结果受多因素影响,评估价值弹性较大。实际工作中,债务人的部分财产评估极低;不良贷款客户在贷款申办时,抵押财产价值较高,在资产处置时,抵押财产价值较低,同一财产估值差距较大,不良资产估值偏低,降低不良资产处置价格。

(二)加强信贷业务管理的对策

不良资产的损失回收有助于改善资产质量,但仍有较大的损失未能收回,因此,应从源头上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做好准入管理,规范贷款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贷业务管理。

1.做好信贷资产、不良资产战略管理的顶层设计

2015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双连年上升,加上全球经济发展缓慢以及疫情带来的全球性的负面影响,民营企業和小微企业经营遇到较大困难,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仍会继续上升,可能会对银行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面对宏观性的系统风险,商业银行应做好信贷资产、不良资产战略管理的顶层设计,以防不良资产的大量增加,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

2.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制度,完善信贷政策,及时优化信贷结构

充分考虑内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区域经济特色等差异化特征,科学、合理制定信贷制度,完善信贷政策,及时优化信贷结构,为业务流程管理、风险控制等信贷业务的管理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3.全面收集客户信息,充分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严格准入管理

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数据,全面收集客户信息,充分了解客户情况,选择资质优良、经营状况良好、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客户准入,把好准入门槛,严格准入管理。

4.规范信贷基础管理,提升信贷业务管理的专业化及精细化水平

重视信贷客户基础信息、贷后监督检查管理,规范信贷业务调查评价、审批、贷款发放等流程,提升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信贷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5.做好风险监控及预警管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早发现、早着手、早追索、早回收

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完善风险监控数据及模型,及时、全面、审慎核查预警信息,在风险早期及时发现风险苗头,提早做好不良资产的管理准备,提前收回贷款、提前追索债权、债务重组或出表管理等,提早收回不良资产损失,做到早发现、早着手、早追索、早回收。

参考文献:

[1]随聪、刘青、宗计川:《不良资产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计算实验分析与政策模拟》[J].《世界经济》2019第1期。

[2]王广宇、韩亚峰、郭小单:《金融安全视角下不良资产形成机理研究—经济转型还是企业骗贷》[J].《国际金融研究》2019第2期。

[3]王海军、刘超:《新一轮不良资产风险缓释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南方金融》2018总502期。

[4]王文清:《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影响研究》[J].《新经济》2018.12。

作者简介:

马月,(1987-) ,女,汉族,内蒙古,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总审计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