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王虹 王雯 章月 刘丹丹
摘 要:垃圾分类是一项城市综合治理工程,而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支点,也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大突破口和抓手。采取多元共治的理念,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探索垃圾分类政策实施路径和建议,一定程度上助力内江市垃圾分类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垃圾分类;社区治理;多元共治;可持续
引言
近几年,垃圾分类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也越发迫切。“垃圾分类是一项城市综合治理工程,而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支点,也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大突破口和抓手”,[1]因此,进行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社区试点工作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就本次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的试点地——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D社区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垃圾分类意识方面,参与调查的居民大部分都具有分类意识但是不高;在垃圾处理方面,调查人员中仅有4%能够正确分类处理垃圾,这表明虽然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有基本了解,但是并不深入,同时也说明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因此有必要在居民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推广和教育,充分调动起市民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为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打下一定的群众基础,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实施。
本次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展开。内江市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已推出较完善的城乡垃圾分类和处置管理体系。2020年4月10日,垃圾分类落地内江经开区,正式拉开了内江市垃圾分类的帷幕。但内江市有上万个小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工作任重道远。同时,内江市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 属于小五线城市,经济实力比较落后,推行垃圾分类的难度较大。我们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力内江市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
由于活动开展周期、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工作主要集中在垃圾分类的投放、收集和运输方面,后期回收处理工作由该区域回收站接手。
一、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网上搜索和实地考察,我们选定D社区并与该社区负责人联系,深入了解当地情况。结合D社区特点,小组成员们制作出了垃圾分类活动的宣传单、知识问卷和具体实施计划,并通过社区负责人将宣传单和问卷发放至每户,用以宣传推广和信息收集。
二、中期实施工作
(一)紧抓思想意识
经过与社区负责人协商,我们首先在社区举行了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会并现场示范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鼓励“减少生产、正确投放、合理回收”,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在意识层面把好关。
(二)改善硬件设施
经过数据调查,我们发现该社区的垃圾点及保洁员数量尚不能完全满足社区需求。基于此,我们与负责人协商,最终决定临时增设公共垃圾箱数个,并对垃圾箱进行标注(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增加保洁员数名,并对其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让垃圾有处可去。
(三)加强过程监督
除了社区负责人和保洁员的社区卫生日常检查,团队成员们也定期到社区监督垃圾点、垃圾收集及运输过程。同时,我们也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社区居民之间相互监督,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
三、后期验收工作
在垃圾分类活动进行三周后,开始了验收工作。开展了小范围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活动并重发调查问卷,检验活动开展以来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及态度上的变化;对垃圾投放点和运输工作进行暗访,观察居民及保洁员是否切实做到正确投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对社区环境进行现场观察,并与活动未开展前的情况相对比,观察有无改善。
在多元共治的基础上,D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数据显示,该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率从活动开展前的25%上升到现在的93%,投放准确率从活动开展初期的57%上升到现在的95%,资源利用率从以前的日均28.7%上升到现在的日均55.33%。社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垃圾量大大减少的同时也遏制了蚊虫滋生,极大的维护了居民的身体健康,推动了美好社区建设;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提高。经过亲身实践,居民不仅了解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也知道推行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也为内江市的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垃圾分类工作还撬动了整个社区的治理。垃圾处理本身涉及多个环节,前段和末端相互照应、彼此契合,这次的试点工作四两拨千斤,为社区工作整体优化提供了突破口,让社区治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走向了可持续化,高效化的治理道路。[2]
四、建议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总结出经验,提出对内江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舆论工具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理念,提高广大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开展垃圾分类现场参与活动,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二)设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在垃圾分类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居民参与是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合理的奖惩机制,改变居民一直以来的粗放型的垃圾投放习惯,从而使生态文明观念根植于居民内心。
(三)改善垃圾处理方法
内江当地政府可从多方面入手配合垃圾分类,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据有关报道显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内江海诺尔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于2018年1月动工建设,这一项目可助内江的无害化垃圾处理,从而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绿水青山的理念”。[3]
结语
这次活动虽然只是一次初步试验,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果,也并未引起社會的普遍关注,但是却非常有意义。悠悠万事,开头虽难,但开局顺利,则万事顺意。我们应踏踏实实迈出第一步,弄清楚垃圾分类在各环节各方面的矛盾,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迎难而上打赢垃圾分类这场克难攻坚的持久战。
参考文献:
[1]刘婵. 垃圾分类撬动社区治理新支点[N]. 河南日报,2019-10-30(011).
[2]李锦峰. 垃圾分类与治理优化[N]. 深圳特区报,2019-05-28(B06).
[3]杜远.内江垃圾发电项目运行在即 中西部城市正加速步入“无废”时代[OL]. 2019-07-21\2020-05-18.
[4]崔岩珠,庞程程,史金玲,乔慧琴.垃圾分类创新模式探析——以上海市程家桥三社区为例[J].党政论坛,2020(04):61-64.
[5]梁萌萌.中小型城市经济发展背景下垃圾分类的处理办法研究——以高校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15):86-87.
[6]徐嘉祺.社区中的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2):89+92.
[7]王宏民,杨成,黄媛.社区垃圾分类,社工如何作为[J].中国社会工作,2020(06):14.
作者简介:
王虹(1999-),女,四川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
王雯(1999-),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
章月(2001-),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翻译。
刘丹丹(2001-),女,四川巴中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
基金项目:2019年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垃圾分类我先行?社区专项活动”(19NSD-9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