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要求

时间:2024-04-25

彭静

没有公民个体道德素质的提升,社会风气的净化便是空中楼阁;缺少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健康社会风尚的形成就无从谈起;不改善普通中国人的情操修养,全民族精神气质的升华也会遥遥无期。共性需要表现为个性,普遍需要具体到个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缺失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向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要求。这八个字的提出,立足于公民个人的道德价值准则,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爱国:是做人和为人的根本。古语有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家国感情,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一个人,是社会的人,是国家的公民、祖国大家庭的成员,他必须处理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履行自己对祖国、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中国人民历来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亿万群众和无数英雄豪杰为祖国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党的十八大把“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倡导,这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由爱国而沉淀、凝结、传承的爱国主义,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道德的旗帜,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精髓。

敬业:是重要价值追求,是兴邦和强国的前提。敬业是对待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敬重并且珍惜自己从事的事业,小到个人职业,大到社会主义事业,都能专心致志,尽心尽力。敬业之“业”,涵盖了人们所从事的一切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劳动领域和工作领域,而劳动和工作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劳动和工作的珍视,就是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根基的珍视。党的十八大把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基本要求,这是由劳动和工作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敬业价值观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各民族所珍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无论什么时代无论哪个民族都非常珍视敬业的价值。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中国人秉持着敬业的思想观念。譬如,孔子在《礼记.学记》中提到“三年视敬业乐群”和在《论语》中主张“敬事而言”;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提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韩愈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把敬业推到了最高境界。

敬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把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加以倡导,具有充分而深刻的实践依据。当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13亿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想需要变成现实,从梦想到现实的转变必然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艰苦奋斗,需要勤奋敬业,需要拼搏奉献。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所创造的奇迹,就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然需要敬业实干。因此,培育和践行敬业价值观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之义和应尽之责。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诚信就其内涵而言,包括诚和信两方面;这两方面既有所区别,又可以互训使用。

“诚”字首见于《尚书》,但作为实词使用,却最早见于《左传》:“明允笃诚”,疏云:“诚者,实也。” “诚”具备四个层面上的含义:首先,指言谈符合實际,言语真实不欺;其次,与“伪”相对,即指真实;第三,诚者成也,成就、完成之意;最后,恭敬、审慎的态度,如《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从古至今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涉及个人的操守、行业的自律,乃至社会的风尚和国家的气度,它强调的是君子立言,一诺千金;君子处事,诚信为本。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累积下不可胜数的优良道德品质,诚信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以诚实守信为荣,这不仅仅中华民族每个公民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国家得以繁衍生息、欣欣向荣的强大精神支柱。君子立言,一诺千金;君子处事,诚信为本。将诚信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概括的凝练,其中诚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个人精神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友善:指朋友之间亲近和谐。其实,当今“友善”的含义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如为人谦恭庄重、待人宽厚和气,处事诚实刚正、行事勤快敏捷、常怀慈善之心等,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单篇列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也正是告诉我们要对自然友善。党的十八大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提出的第四个要求是“友善”。

友善,顾名思义是指友好和善良,是希望人们之间保持着一种“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的良好品格。人的社会属性,注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身处各种关系当中。个人不但要处理自己复杂的情绪,还要与他人交往,在社会上立足。以何种心境、何种形式与人交往,以何种形象走向社会,这是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氛围当中,这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如何达到这种境界,这就需要“友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将“友善”作为对公民的价值要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需要大力倡导“友善”。因为,“友善”是一切和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友善[EB/OL].http://ptnews.zjol.com.cn/putuo/system/2019/04/03/031564953.shtml,2019-04-03.

[2]徐星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谈—诚信篇[EB/OL].https://www.sohu.com/a/283206210_774994,2018-12-19.

[3]邱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谈—爱国篇[EB/OL].https://www.sohu.com/a/281766714_774994,2018-12-13.

[4]刘振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谈—敬业篇[EB/OL].https://www.sohu.com/a/282962170_774994,2018-12-18.

[5]潘宛莹, 张澍军. 新时代研究生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 000(005):113-116.

[6]张萍, 王欣欣.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新西部旬刊, 2018.

[7]简臻锐, 黄刚. 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研究——基于北京市1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9):34-3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