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我国科技外交的发展

时间:2024-04-25

摘 要:科技外交是科技创新战略的对外延伸,也是外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科技外交从无到有,在国内和国际的复杂发展中曲折发展,在几代领导人的接棒努力下,中国进入了科技外交新时代。如今,在***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指导下,科技外交工作必须加快从大国思维向强国思维转变,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全方位推进开放合作。

关键词:新时代;科技外交;科技创新

科技对国际关系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但科技外交是21世纪科技与国际关系持续发生作用的才出现的新概念。科技外交这一概念在美、日、欧等西方国家发展的较早较快,对我国而言,科技外交仍是一個较新的概念。十八大以来,科技飞速发展,各国间的科技合作互助项目增多,各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种国际组织机构愈发紧密,外交联络更加频繁,相对于各科技强国,我国的科技外交的研究过于单薄,因此将我国新时代以来的科技外交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科技外交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一,科技全球化的继续发展。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日盛,科技全球化正全速推进。如今,世界科技发展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科技制高点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挺进,“互联网+”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新科技和新产业正在积聚力量,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开放、共享等特征,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外交深入发展。第二,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需要。中国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中国积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希望在和平发展的道路要走通走顺,我国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外交来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理解、认可和支持。第三,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的凸显。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和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大气海洋等生态环境污染、重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疫情和贫困等一系列全球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国只有更广泛、深入地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对策和进行资源共享,推动高水平科技合作广泛深入开展,才能解决这些棘手的全球性问题,实现互利共赢。

二、新时代中国科技外交的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外交局面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早期以引进专家、寻求技术援助为主,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

(一)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外交

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中仍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通过科技外交,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了大量的科技合作项目,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我国已与英国等建立副总理级别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建立十大创新对话机制,发布中德创新合作《德国战略》,与英国政府联合发布《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战略》,双边科技创新合作更具特色。十八大之后,中欧之间一直致力于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开展互利合作,中国于2012年共同设立了部长创新对话机制,命名为“中欧创新合作对话”(ICD)。2013年11月,中欧领导人峰会上正式发布欧盟—中国FAB旗舰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欧盟委员会签署了关于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创新合作的意向书。2015年,中欧双方建立了基于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共同资助机制,中国在此项目中是欧盟的第二大国际合作伙伴,截至2019年8月,中方单位在“地平线2020”活动中签署了191个项目,贡献了4605万欧元。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高分子多学科实验室已经在中国建立起5个主攻领域不同的国际合作研发平台。2015年1月,“中法新发传染病防治合作项目”重要内容之一——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建成,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尼帕病毒等高级别、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硬件条件,这也是亚洲第一个P4级别高等实验室。综观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可以发现科技外交已经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并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中国在其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外交

我国始终竭尽所能的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科技外交活动,以通过一带一路等项目向这些国家派出“国际科技特派员”进行科技援助为主,帮助科技落后地区学习先进技术,以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其中包括医学方面的中医针灸、超声波肿瘤治疗技术、白内障防治技术等重大疾病的诊疗技术,各类政策研究及人才管理的培训班,如中国——东盟技术经理人国际培训班、亚非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与方法国际培训班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环境保护,自动化信息等的各类科技援助。2017年12月,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与广东省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行联合科学研究,联合项目竞标,联合项目评估,以及技术监管和转让。对于科技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要继续进行科技方面的援助,但是也存在缺乏新意、思维固化、规模较小等问题,使得科技外交未能高效,高质的进行。

三、中国科技外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科技外交水平还很有限。目前中国科技外交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我国政府对科技外交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要将科技外交作为总体外交中的重要部分来对待。第二,科技外交的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包括科技外交的执行制度、人才制度,项目管理制度都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评估机制。第三,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外交存在防备与抹黑。中国的强大让西方传统大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各种“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修昔底德陷阱”是他们眼中不可逾越的天堑,这些负面言论导致各国对与中国合作的担忧更多,阻碍了中国科技外交的发展。第四,我国在科技外交中的经验和人才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不论是科技人才还是外交人才的总数在国际上都是数一数二,但是在科技外交这个领域,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综合性人才就更加寥寥无几。

四、我国提高科技外交水平的实践路径

第一,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趋向,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传统比较优势发生深刻变化,此时是我国重塑国际竞争优势的难得机遇。第二,完善合作机制与交流平台,拓展科技合作领域与范围。政府应加快科技外交战略的确定,扩大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合作范围,形成以中国为领头羊的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外交格局,全面改变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第三,提高科技自主创新性能力,培养科技与外交综合人才。目前,我国科技外交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远不能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扩大科技交流合作的需要,亟须聚合各方资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保障和服务高质量、高水平科技外交提供人才支撑。第四,扩宽科技外交的发展渠道,推动科技“第二轨道”外交。重视国际组织和民间非政府组织在开展科技外交中的作用,利用多边合作,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的“第二轨道”外交发挥贡献智慧、增进互信。

参考文献:

[1]罗晖.中国科技外交40年:回顾与展望[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3):55-65.

[2]范瑞莹. 中国共产党科技外交实践与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

[3]孙海燕.科技外交提出的国际科技合作背景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01):117-120.

[4]李嫣,王同涛,王仲成,朱晓暄.科技外交新趋势及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7(06):36-42.

作者简介:

罗胜男(1995—),女,汉族,湖北黄石。学历:硕士研究生,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