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彭立新
他的五官已经变形,再也不能自然地拼在一起:眉骨骨折、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面部多处软组织损伤。在过去的几周里,这位中年男子接受了第一次手术,之后还将面临长达两年的数十次密集手术。面对自己陌生的脸,46岁的沃尔夫冈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那群少年会突然攻击他?他们简直就是恶魔。
沃尔夫冈在慕尼黑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一天傍晚当他散步回家时,三个素不相识、浑身酒味的少年围住了他。他们是苏黎世某中学的学生,跟着班级来到德国旅游。这三个人的平均年龄只有16岁。他们猛打了沃尔夫冈一顿之后,还若无其事地回到青年旅舍,嘻嘻哈哈地继续看电视。当晚没过多久,警察就逮捕了他们。警察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被打的人死了怎么办。其中一人耸耸肩说:“随便。”
心理学家称这种行为是“缺乏共情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同情心。近些年,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法庭都不乏极端暴力的少年犯罪事件,其残暴和冷血的程度令法官、警察和青少年工作者非常震惊。
德国:脑研究分析“激情犯罪”
无独有偶,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个案例:
2009年1月,小城门兴格拉德巴赫地方法院审判了2个男孩和1个女孩,他们的年龄只有15~16岁,因谋杀罪被判6年半至9年不等的监禁。他们在公共墓地从背后袭击了一位前来扫墓的老人,动机仅仅是“我们想要他的汽车,一路开去西班牙,在那里开始一段新生活”。
2009年5月初,新鲁宾市一个19岁的少年被判10年监禁。他因想要知道“人是怎样死亡的”并体验“杀人的乐趣”,向一位55岁无辜路人的头部猛击上百次,导致死者面部血肉模糊,基本无法辨认。
15岁的弗洛里安爱好摩托车,他需要不断购买配件和花钱维护爱车,并为此负债累累。他盯上了26岁的女邻居。在与同伴谋划了一周多之后,弗洛里安从阳台翻了过去,破门而入。虽然他们都带着面具,可是女邻居还是认出了他。弗洛里安用榔头打死了她,受理此案的法官颇为震惊地回忆到:“这个小团伙里有一个女孩说:‘我们有自己的麻烦,不杀掉她怎么办呢?那口吻听起来好像理所当然。现在青少年的世界观完全扭曲了,他们分不清什么重要、什么只是一时烦恼。”
青少年犯罪因突发性、偶然性和犯罪手段的残忍性强被称为“激情犯罪”——事前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罪、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
德国媒体认为这些被“杀戮激情”操纵的青少年的人格非常不健全。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形成适当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日后他们更倾向于欺负别人,用暴力解决问题。攻击女邻居的少年弗洛里安就有这样的问题。他的母亲来自科索沃地区,父亲对他们母子一直非常冷酷。在学校里,弗洛里安从不完成作业,对什么都缺乏兴趣,也从不主动关心任何人。
对于这样的孩子,社会应该通过不同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有替代依赖,减少他们感情的缺憾。
英美:单亲家长的缺席与移民家庭之痛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但是传统家庭的消失,单身父母家庭造成子女有人养、无人教的现象日益严重。
2008年,BBC英国之声评选的社会问题中,青少年犯罪与经济危机并列成为民众最为担心的问题。特别是在伦敦,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传出青少年犯罪团伙或个人参与的抢劫和凶杀案的消息。外国留学生也开始牵涉在罪案之中,除了中国留学生之间经常有人被抢、被打外,两名来自法国的研究生,在自己住所里休息时被破门而入的强盗捆绑、殴打、杀害并焚尸,更是耸人听闻。
公众认为,这与移民和流动家庭缺乏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管教有关。许多外国移民,特别是偷渡的人群,家长的自身文化素质就比较低,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具有盲目性,有的只懂得采取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比如亚裔移民往往过分强调“重智轻德”,只顾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子女品德和性格的培养。对于多数移民家庭来说,迫于生计压力,延长劳动时间是必然的生存选择,因此子女很可能因为长期无人管教而走上邪路。此外,部分家长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让子女辍学在家帮自己干活,甚至“正式”就业,在街头卖报、卖花、当保姆甚至贩毒等。由于过早走上社会,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缺乏足够的分析能力,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易受诱惑并实施犯罪。
外来人口的子女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原因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同龄人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定的生活圈子,往往容易结帮拉派,孳生共同犯罪或者团伙性犯罪。
另外,大众传媒的威力也不容小觑。美国青少年普遍受到热门电视剧的影响,追随其中的潮流。最近几年热播的以高中少年为主角的《绯闻女孩》,再次掀起青少年之间的名牌崇拜和攀比潮流。十几岁的少女身穿高档时装和高跟鞋,谁为这高昂的欲望来买单呢?
美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单身毒妈》,讲述的是一个单亲母亲通过贩卖大麻来维持生活的故事。她努力让自己的两个孩子远离毒品,但是17岁的大儿子却潜心学习如何培育大麻,而13岁的小儿子也在同学中间贩卖大麻三明治。剧情听起来非常荒谬,但它给青少年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无法衡量的。
因此,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来自家庭、社会和心理的综合作用。
日本:经济不景气摧毁希望
与欧美等国相比,日本中小学中的“校园暴力”非常普遍。自1986年起,日本每年都会通过教育委员会对全国小学、初中及高中校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8年颁布的调查显示:学生相互间施加的暴力行为占54%,毁坏学校设施、教学设备的行为占30%,学生对教师施加的暴力行为占13%,对其他人施加的暴力行为占3%。
2004年6月1日,东京大久保小学一个11岁的女生,因为与另一个女孩在网上发生口角,竟然在厕所里用裁纸刀割破同学的颈部,导致其失血过多而亡。她最喜欢的电影是以校园为背景的《大逃杀》:一群被困荒岛的学生只有一个能生还,每个人都不择手段,显露出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
凶恶犯罪的背后离不开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当今日本的青少年杀人犯罪非常突出。原因是出于对生命的轻视——影视制作为了获得关注和利益,不惜将成年人之间的弱肉强食、心机重重转移到少儿的世界里。作为“御宅文化”的发源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漫画和游戏,不愿与人交流,沉浸在“私世界”之中,在游戏中,当孩子们遇到“死亡”时,只要按一个键便可以重新再来。
另外,先进的科技也使得“精神暴力”无孔不入。在日本,96%的高中生都有自己的手机,都能通过移动电话上网、发送电子邮件,常见的网络暴力方式包括把被害人的生殖器照片发送给他的同学或上传到班群网站上。
法国:像惩罚成年人一样管束他们
“我还不满18周岁,杀了你,老子我也不用抵命。”充满威胁的语言从未成年人口中说出来,折射出法律对未成年人年龄规定的不合理性,基本达不到震慑的作用。年龄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护身符。为此,法国决心要改革。
在最近13年中,法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数字增加了一倍半。
总统萨科齐表示,法国必须修改1945年制定的相关法律,从他担任内政部长以来和在总统任内,曾多次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惩罚。每次有青少年作案的恶性犯罪案件发生时,萨科奇都会要求司法机关“像惩罚成年人一样,惩罚16岁的未成年人”。政府下一步的改革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运作改革。
新任司法部长阿利奥·马里女士已经表示:“我们将与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协调,准备对未成年人犯罪管理法规进行改革。”
青少年频频犯罪,其实是对整个社会的惩罚。未成年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个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除了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外,更有对间接经验的观察与模仿。当社会规范和价值相互矛盾、冲突或社会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时,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混乱状态。所以,要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顽疾,仅凭法国式的重罚不够,而是需要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入手,还给孩子他们应该享受的幸福。
(摘自《世界博览》2009年第17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