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发展

时间:2024-04-23

鲁红林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德苴乡岔河完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发展

鲁红林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德苴乡岔河完小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大多为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法体现自身的个体差异,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进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为相关各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体差异性;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小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这种一个单纯讲、一个单纯听的课堂模式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自主意识被隐藏或泯灭,从而无法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众所周知,人类的大脑和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手和脑可以同时促进、同时发展,为此,数学的学习过程也被一部分教师称之为“做数学”,即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活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发现和感悟,促使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传统的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通常都会要求学生将方法熟记,如看到“和”用“加法”、看到“还剩”用“减法”等,以便学生进行单调的套用,却很少让学生真正对运算的意义进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固然简洁,但却严重禁锢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体差异的发展,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教师应当从操作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代入题目当中,并从中感受将这些事物放到一起的过程,以及随后从中再拿出一些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真正含义。比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用自己最喜爱的水果进行加减的实际操作。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很顺利地将运算和应用题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完成思维的升华和过渡。实际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优化课堂的教学氛围,也才能促使学生在不断探索和领悟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态度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从而适应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二、引导学生发展的发散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及时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之后,笔者所在班级的个别学生就认为,既然乘法分配率同样在减法当中适用,那乘法分配率的定义就应当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改为“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说,这一想法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设置开放性比较强的问题,以便尽可能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比如,在学习《求平均数》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设置一道这样的开放题:“小花去游泳池学习游泳,泳池的平均水深为1.2米,小花身高为1.4米,如果小花还没有学会游泳,却又不慎掉入泳池中的话,她是否会发生生命危险?”学生们的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一部分学生认为小花的身高超出泳池的水深0.2米,她肯定不会被淹死;一部分学生则指出,泳池的平均水深不代表泳池的地面是水平的,如果有一处水深高于1.4米,则小花会有危险;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在游泳馆一般都会有游泳教练和游泳圈,小花掉入泳池后,教练肯定会下水将小花就出来,小花也可能会抓住一个游泳圈,因此,小花不可能会被淹死。这些学生的想法也都体现出了创新性的思维,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引导他们学会用开放的视角对问题进行观察,从而逐步促进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发展。

三、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价值。”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相应的情境。从数学认知的角度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习的真实性,其真正的价值就是通过数学学习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小学数学中的比例尺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一些楼盘的微缩景观与平面图,从而让他们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比例尺所发挥的真实效用。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些比例合适的装饰及学习用具,来设计教室。通过相关活动,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完成了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教学目标,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比例尺来解决真实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最佳方案。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答案可能是一定的,但是解决方法却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张扬自身个性,提倡运用多样化的算法来解决问题。如15×13+17×15=()这道题目,就有多种解题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他们将思维收敛回来,并进行加深和拓展,从而找到一条最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上述题目,就应该运用乘法结合律。

总而言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正视他们的主体地位,并认真考虑学生的感受,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善待这种差异,从而让学生们张扬个性,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