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分析

时间:2024-04-25

王立东 吉丽

摘 要:测绘地理信息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中的应用是生产文明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在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提供更可靠数据支持的同时,促进技术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本文分析基于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研究测绘地理信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措施,供相关单位和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先行区;测绘地理信息;承载力预警

引言:生态文明建设被视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重点领域之一,相关技术能够参与到生态空间规划、保护区警戒线划定、自然资源管理、自然承载力评估等工作当中。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构建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系统,并对生态资源的变动情况做动态化监督,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1基于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原则

测绘地理信息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中的应用通过地理国情监测进行,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地理国情监测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的重点任务,而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技术的融入促使地理国情监测能够常态化、便捷化、高效化进行。

一是对基本地理国情的监测。对区域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地理环境等进行量化监测,定期给出监测书面报告并制定相应的监督体系,以直观反映国家或地区重大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落实及生态文明先行区工程建设情况。展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空间分布规律之间的影响关系,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必要的地理国情信息支持。

二是对专项地理国情的监测。现阶段的专项地理国情监测需满足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宏观政策的要求,融入到生态示范区建设、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生态屏障建设等工作当中,对地理国情进行多维监管,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等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地理国情信息资源[1]。

2基于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措施

2.1服务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可被简单理解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即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警戒线。相关部门多次发布有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政策性通知,要求各区域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并做好责任划分,以地理国情监测结果为依据,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统一的地理数据体系。同时,通过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技术的应用,提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成效,提供可靠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

生态保护红线的目的在于,对社会经济建设活动的开展进行约束,避免资源过度开发,以逐渐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促使自然修复能力提升。例如,利用GIS技术调查区域生态环境状态,并编制对应的遥感测绘资料体系,根据当地地质、水文、气象特点,对不同区间草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另外,对生态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时空演化规律、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有利于自然资源产权管理方案的制定。

2.2服务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

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过程中,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想要正确计量环境承载力,就要有相应的地理数据资源作为基础。利用地理测绘信息技术对目标区域的地理国情进行持续性监测,以动态观察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环境破坏程度等,对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量化评估。重点关注水资源、耕地、森林等区域的承载力监控,例如,多部门、多行业联合,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完成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同时,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我国现有的生态资源监测系统颇具规模,基础地理数据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且制定周期性数据更新制度,实时地理信息采集及处理能力逐渐提升。但由于资源监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在权责划分、监管范围上还存在一定的交叉,存在管理资源浪费及效率提高受阻现象。例如,各部门间未形成有效的合作共享关系,导致资源管理协调伴随较高的成本;存在监管空白,部分区域自然资源使用依然处于粗放式的状态,资源浪费、过度开发等问题治理成效不足。为此,建议对自然资源管理权限及范围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和明确,消除管理空白,并促使各部门间相互协调配合,采取统一的自然资源监管规范,形成完善的自然资源监管网络,做好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工作。

2.3服务于生态文明先行区评价

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经历较长的时间,利益向关方较多,且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适当的工作评价机制必不可少。

测绘地理信息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评价中主要发挥两项服务职能。第一,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数据基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管理模式推行于2015年,以资产负债表的形式,对自然资源保有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变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2]。第二,为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理论依据。离任审计能够对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过程中各类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规范,及时纠正决策偏离既定目标的现象,确保各项决策依照目标被顺利落实。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的削弱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保护政策的影响及各方利益的协调矛盾,避免出现谎报、虚报等现象,促使地理国情监测公开、透明化进行,提高相关部门政务质量。

2.4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2.4.1生态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建设是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主要执行措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辅助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对园林建设区域的地形条件、地质特点,水系分布情况、道路交通及建筑设施分布情况、制备覆盖率等进行测量,掌握全面的地理信息。第二,应用于景观建设当中。例如,利用测绘技术对生态水景的设计位置、空间结构等进行优化,为之后的施工作业提供便利。另外,在植被规划中,利用地理信息测绘技术,构建植被种植方式、种植面积、分布形态的空间图形,配合经纬仪、全站仪等设备,合理进行植被规划布局。

2.4.2土地开发管理

首先,及时更新土地资源保有及使用信息,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相应的图表,直观显示土地资源各项参数信息。其次,在土地资源规划中,使用遥感技术判断目标地块的基本属性,进行地质分析,并使用GIS技术采集、处理土地资源信息,确保得到最佳的土地资源规划方案。再次,进行土地勘测定界,为土地流转、资源开发等活动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最后,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化监管,实现管理过程可视,为资源统计、规划、分析提供便利。

2.4.3矿产资源开发

矿产资源开发之前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帮助完成定位工作,然后再进行资源价值评估及后续的建设开发活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技术为3S技术和三维成像技术。例如,利用GIS技术进行矿区地面测绘,获取地形地貌信息;利用RS技术对矿区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动态化监测,以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关系,为生态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3]。此外,GIS技术与RS技术还能获取更真实、清晰的矿井截面图,并对整个矿井进行可视化监管,提高矿产资源開发效率。

结论:测绘地理信息已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具,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实际建设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确保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稳定开展,提高社会生态文明水平。

参考文献:

[1]桂德竹,张成成.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07):19-21.

[2]李维森,张贵钢.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J].地理空间信息,2017,15(10):1-4+9.

[3]张继贤.用发展新理念指导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新发展[J].中国测绘,2017(05):74-7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