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个人罪恶的自我伪装

时间:2024-04-25

杨鑫瑞

摘 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人后经过了煎熬、释然、反思以及最终的悔悟等过程。读者大多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渴望不平凡”以及最终的悔悟出发认识主人公的灵魂救赎的整个过程,这就凸显了主人公矛盾的心理状态。吴春丽认为:“人物形象矛盾与分裂,矛盾代表着疑惑”。[1]但主人公此次犯罪的动机被最终的救赎的结果所掩盖,揭开救赎的面纱以后,主人公的犯罪无论是在动机、犯罪过程中以及犯罪后的心理变化都是出于个体自身的自私为根源。“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上的透彻性、心理分析的力量及深度是众所周知的”。 [2]主人公自首钱后地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折磨、言语等都是为自己的犯罪的实质进行一个善意的包装,谋求一个合理的辩护而已。

关键词:《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私;救赎

一、生活的压力以及无目的的被怂恿

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犯罪之前经历了生活的数重打击,因为经济原因被迫辍学以及无力缴纳房租被房东多次催促,加之妹妹杜尼娅同律师卢任的订婚,他认为妹妹是为了给自己筹钱将自己“卖”给卢任,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所以他想要寻找一个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庸人的契机。加之在酒馆遇到潦倒的马美拉多夫,他真正开始恐惧自己的将来。也就是说他的恐惧来源于经济上的窘迫。经济匮乏是根本原因,但同时,主人公在陷入困境时并没有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将仅剩的钱投向了酒馆,试图在醉生梦死之际寻求一线生机。想要去找的去获得金钱的门路,然后在漫无目的的闲逛中听到了两名士兵的谈话,士兵在论述“不受道德约束的不平凡人”的理论为他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借口。所以在后来他在索尼娅面前为自己的过错辩护:“谁的精神刚强、坚毅,谁的智慧超群出众,谁就是他们的统治者!在他们当中,谁敢作敢为,他就是对的。谁能蔑视许多事情,谁就是他们当中的立法者,谁最敢作敢为,谁就最正确!” [3]他将这种别人的闲聊作为自己犯罪的理由,将其作为一种怂恿,为自己的犯罪进行辩护。

二、犯罪的对象选择及犯罪过程不存在正义性

拉斯科尔尼科夫将阿廖娜?伊凡诺夫娜选择为“恶人”并将其作为“除恶”的对象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一)阿廖娜?伊凡诺夫娜一直在做放高利贷和低价典当工作,主人公许多视为珍宝地东西被贬低的一文不值,所以主人公对其存在恨意;(二)阿廖娜?伊凡诺夫娜拥有相当的财产;(三)阿廖娜?伊凡诺夫娜只和妹妹生活在一起,犯罪的成功率高。所以主人公在整个犯罪的准备过程中有着严重的恩怨意识,即死者得罪了他。这种单纯的倚靠个人仇恨和对方财富的数量去执行的“正义”行为是虚假的。“不平凡”只是一个伪饰。

三、救世主心态与杀害普通人的事实的冲突

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犯罪前为自己寻找了“不平凡”和“拯救平凡人”两个借口去为自己的犯罪辩护,他杀人的理由是“杀死一个恶人藉此去拯救一千个平凡人”。但这个借口在他杀死平凡人丽莎维塔?伊凡诺夫娜的时候就已经失去效力。因为丽莎维塔?伊凡诺夫娜是他杀人的目击者,所以她也被杀死,杀死一人拯救一千人的理论基石就崩塌了。为了脱罪而杀害一个无辜的、需要被拯救的人与他的救世主观念的矛盾无法调和。并且在杀害丽莎维塔?伊凡诺夫娜的过程中没有一点的忧郁,这就足以说明他在犯罪前确立的种种理论都只是为自己辩护的“虚伪的借口”。

四、脱罪成功的坦然与行善行為

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理由的虚伪性也体现在他侥幸脱罪后的表现。当他听说柯赫以及佩斯特利亚科夫成为他的替罪羊之后他并没有表现出愧疚与自责,相反他如释重负。并且在和警员的闲聊中吐露自己的犯罪过程,在旁人眼里他是个生病了的醉汉,其实他的内心所想的是自己已经认罪,只是别人不抓他,他将自己的罪行归咎于警员的无能来为自己辩护。也就是:“我已经认罪了,只是你不抓我”。至于他将自己的二十五卢布送给马美拉多夫的家人,只是因为在他看来对方某种程度上是和他同样的人,他变相的在帮助“自己”,而不是所谓的“正义”。

五、梦境中的脱罪意识

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人后回到公寓大病一场,高烧持续不退,在梦中持续的重复“衣角”这个词,是因为他在行凶过程中血迹沾染到了他的衣角上,那是他犯罪的证据,在清醒时想要清理但是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做到。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强调“梦是现实欲望的满足”,因为现实中的毁灭证据的欲望没有被满足,所以在梦中他不断地强调要找到那一小块布料,并且在他醒来后也这么做了。梦是人心里最真实欲望的反映,拉斯科尔尼科夫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就是好好活下去,这种小市民心态与他“不平凡”以及“救世主”的辩护格格不入,反而是“平凡人”最真实的想法与反映。而且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梦境中见到了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的鬼魂,他对自己的无政府观念和极端的个人主义产生了怀疑:“当时我要知道,要快些知道,我同大家一样是

只虱子呢,还是一个人?我能越过,还是不能越过!我敢于俯身去拾取权力呢,还是不敢?我是只发抖的畜生呢,还是我有权利……我只想要向你证明一点:当时是魔鬼拉我去的,后来他对我说,我没有权利上那儿去,因为我同大家一样也是一只虱子!他把我嘲笑了一番,所以我现在上你这儿来了!……当时我上老太婆那儿去,不过是去试试……你可要明白这一点!” [4]这就是说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实施犯罪活动的种种理由都是对自己罪行的伪装,并且对于检验自己是否为“平凡人”的理由很难说服自己。所以他最初的犯罪的动机就是坏的,并没有高尚的因素在里面。

六、自首后苍白的辩护与认罪的冲突

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索尼娅的感化和劝告中选择了自首,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杀害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的行为不存在过错。而他在犯罪后疏远母亲妹妹是因为他的灵魂已经不再纯洁。他向法律认罪只是他向宗教认罪的形式。他只是认为杀戮本身是肮脏的,在这一点上他只承认自己犯了“宗教里面杀人的原罪”而否认自己杀害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的不正当性。

七、总结

整体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活动从动机到准备,以及之后的脱罪和自首的整个过程都不存在有正义的部分。唯一争议的是他最后自首的救赎,但他本人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认知,即病态的认识掩盖了事件本身的对错,盲目的无政府主义只是他用来掩饰自己无道德约束的错误行为的护身符。出于自私的动机而进行的罪恶,本身就是无正义性的。所以他本人的种种理由都是对自己罪过的遮掩。

参考文献:

[1] 吴春丽 .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超人

皈依 [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年 .

[2]《基尔波金文集》(3 卷集)[M],莫斯科 : 文学出版社 ,1978年,第291,292页.

[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 《罪与罚》[M],非琴译,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年,第406页.

[4]陀思妥耶夫斯基 . 罪与罚 [M]. 岳麟译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年,第350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