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鹤峰县有机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4-25

滕文举

摘 要:从2013年开始,我县全力打造农产品全域绿色发展行动,茶叶全域有机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县茶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我县茶叶产业发展需要坚持打造全域有机提品质,坚持企业联盟促发展,坚持地缘战略强品牌,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来振兴地方经济等对策,来应对鹤峰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助推我县茶产业发展。

关键词:鹤峰茶;全域有机;品牌;“三产”融合

鹤峰县地处武陵山区恩施州的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886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是典型的山区县。茶产业是鹤峰传统的优势产业,全县现有茶叶规模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 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42家,大小茶叶加工厂1170多家,注册商标63个,著名商标6件,知名商标5件,取得SC认证企业30家。全县以大宗绿茶为主,其次是黑茶、红茶、白茶。2017年,中共鹤峰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战略目标, 按5年实施,前2年打基础、筑平台、增后劲,中间2年优结构、扩影响、出成效,后1年亮品牌、强产业、创一流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有机茶产业发展之路。2018年鹤峰茶叶面积36.5万亩在全省排名第二位,茶叶出口1179.5吨,创汇433.6万美元,为湖北茶叶出口大县[1]。

一、 鹤峰县发展有机茶优势

1.1良好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鹤峰县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保住了一方青山绿水。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中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县”等称号。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5.9%,林木绿化率达84.5%,空气、地表水、噪声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省级生态乡镇9个, 2016年我县木耳山茶园成为中国最美30座茶园之一,这些为发展有机茶创造了条件,为打造有机茶品牌提高了可信度、说服力。

1.2 扎实的发展基础。1998年,鹤峰“红罗牌绿茶”在全省第一個获得了国家AA级绿色食品证书;2008年,“鹤峰茶”全省第一个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3年就有4家企业部分基地通过有机茶认证,面积0.5万亩;目前我县已有35家企业的部分基地通过有机转换认证,面积3.3万亩;今年企业申报有机茶转换面积4.99万亩,申请认证企业48家,有机茶生产基地发展已初具规模[2]。

1.3品牌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近年来鹤峰县成功推出了“骑龙”、“翠泉”、“走马翠毫”、“白果”、“官鼎”、“容美红”等一批企业品牌,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鹤峰有机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邬阳乡还成立有机茶产业联盟来打造企业有机茶品牌,助推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整体提升。经过多年努力“鹤峰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13.18亿元。

1.4鹤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2017年下发《中共鹤峰县委鹤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茶叶全域有机发展的决定》,制定了《鹤峰县茶叶“全域有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从2017年至2021年,每年整合县级财政资金4000万元,支持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全域有机”,重点用于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环境、有机肥供给、茶园生物防控、技术培训及认证等方面建设提供支持。

二、发展有机茶面临主要问题

2.1基地集约化程度低、升级难。一是部分企业和农户的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全域有机”是政府要他们干的,而不是他们自己要干的,市场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二是茶叶主产区缺青壮年劳力,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够健全。部分茶农茶叶面积较大,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等管理难度大;三是有机茶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企业缺乏茶园基地生产技术管理人才;四是重发展,轻管理,部分老茶区出现了茶园抛荒现象,技术创新不够;五是茶企(专业合作社)与茶农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健全,茶农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3]。

2.2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产品质量。全县有大小茶叶加工厂1170多家,这些加工厂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解决茶农增收满足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不利于“鹤峰茶”加工技术标准化推广和产品质量的提档升级,同时不利于市场监管,直接影响到有机茶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成为制约鹤峰县茶叶“全域有机”发展的薄弱环节。有机茶检测手段有限,检测时间过长,企业要送样到有检测资质的相关机构检测,耗时长给茶叶企业带来诸多不便,急缺便携式农残速测仪器。

2.3公用品牌效益不明显。现有茶叶注册商标63个,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间联系较为松散,组织化水平较低,品牌效益难以得到释放。据市场调研了解,我县少数不良茶叶企业每年从外县调运大量的干茶进入鹤峰, 鱼目混珠冒充本地品牌,影响了“鹤峰茶”声誉。导致“鹤峰茶”公用品牌在全国知明度不够。

2.4龙头企业较少,带动效应不明显。由于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或处于起步阶段,综合实力不强,真正上规模,上档次,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数量很少,带动和辐射效应有限。

三、 鹤峰县发展有机茶对策

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区域“三类”(茶、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以“鹤峰茶”形成的区域优势公用品牌为引领,走“三产”融合、“三轮”(茶产品、茶产业及区域经济)驱动发展之路。围绕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战略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引领、企业主体、群众参与、茶兴民富”的原则,紧扣“茶园建设、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文化带动”四大重点,力争通过3-4年的努力,跨入全国茶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实现有机茶面积、产量、出口、品牌、文化、效益“六个第一”[4]。

3.1实施有机茶发展战略。坚持种植和加工有机化,以推进有机茶生产为目标。严格鹤峰茶地理标志使用保护,对已经达到鹤峰有机茶产地环境要求的基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建成果;对没有达到鹤峰有机茶生产要求的茶园,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加快中、低产茶园改造,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彩色化的美丽茶园,鼓励企业建设自己的核心基地,严格按有机茶标准进行管理,缩短有机转换年限。强化清洁化生产的意识,推行茶叶加工标准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完善、改进创新生产工艺,使“鹤峰茶”达到内质好、外形佳的品质要求。

3.2走地缘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发展战略。打出鹤峰茶叶“全域有机”的响亮品牌,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集中投放一批宣传广告,扩大“鹤峰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支持企业抱团发展,持续推进“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公用品牌”的品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开发出种类丰富、产品特色明显、地理文脉丰富、高品质的各种茶产品,叫响企业自主品牌和产品品牌,成为“鹤峰茶”公用品牌的有力载体。鼓励企业用精准的科技支撑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让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化生产等得到升级,共同打造出安全、优质、品质独特的“鹤峰茶”。

3.3走“三产”融合、“三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三产”融合就是将茶树种植、茶产品加工及茶产品市场消费与服务等相关服务业融合起来,拓展产业范围,拉长茶产业链,延伸茶叶价值链和效益链,形成经营多样化和规模化格局。增加一产以外的價值,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茶产品加工及茶产品市场消费与服务的两大短板,解决谁来种茶和如何种茶的问题,达到优秀人才、资本和技术汇集到茶产业上,实现产业增效和茶农增收。做到“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依托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一批集生产、观光旅游、体验、餐饮于一体的景观茶园,建设一批可承接规模旅游的特色茶叶村镇,鼓励发展“互连网+茶产业+旅游”新模式。“三产”融合的核心是实现各环节产业化经营[4]。

3.4培育企业抱团发展的“企业集群”战略。扶持一批茶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支持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完善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能人创办领办合作社,让企业家共享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实行“县市长+董事长+院所长”联系制度,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

3.5大力培养“新茶人”战略。培养具有新视野、新观念、新经营方式的企业管理人才;培养企业科学种茶、注重品质、面向市场(消费需求)及现代营销(相信品牌的力量、生产可追溯)的经营理念。让“重资源、重互利、重信息、重创新”成为企业的基本文化内涵。

3.6积极开展检测认证工作。建立鹤峰县有机茶质量检测中心,为茶农、茶企业和茶叶经销商提供全方位的茶叶产品质量检测服务,积极开展企业SC和有机茶产品等认证工作,让SC认证超过100家,有机认证企业超过50家,有计划、分步骤创建一批有机茶基地,三年认证转换面积达10万亩,擦亮鹤峰有机茶品牌。

参考文献:

[1]鹤峰县茶叶局.《工作总结》.2018年12月

[2]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半年工作总结》.2019年6月

[3]周长辉.坚持有机发展理念 推进鹤峰乡村振兴.2019年3月

[4]鲁成银.做大做强鹤峰茶产业的思路和对策.鹤峰县干部培训上的讲座2017年4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