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推动,中国正处在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面对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这些,教育管理也应该随之改变。鉴于此,本文对新时代教育管理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管理;優化路径
引言
经济发展社会也在发展,大数据时代是思想、信息的大集合,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大数据时代下出现的各种问题,无一不在推动学校开展教育管理模式改革,进而转变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强化学生自我意识的管理,促进高职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然而当前大部分的学校并未认识到创新变革教育管理模式的好处,依旧沉浸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自娱自乐。
1新时代教育管理的新要求
1.1德育是根本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标志着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不仅仅是培养“高分”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高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标志着教育管理在新时代的第一个新要求即是注重德育管理,要求从品德教育、人格教育等角度强化班级管理,注重学生群体的品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营造良好的“讲品德、讲素质”的良好氛围。
1.2公平是目标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可以说,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公平提到了多个层次的含义,从城乡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公平、职业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无不彰显着新时代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的教育管理也必须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在管理中实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并力争结果公平。
1.3现代化是方向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强调: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所谓教育现代化有多个层面的含义,从教育资源的现代化聚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继续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到学习型社会的建成,深刻表明教育现代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必然要求,同样包括教育资源的多元、基础设施的完善、先进的师资队伍,以及更好更持久的学习氛围,这都是新时代教育发展对教育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同样也是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
2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2.1当前学校教育管理模式传统老旧
时代在不断变革发展,信息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也在发生质变,但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还是一成不变,停留在早些年的教育管理模式当中,没有很好地利用新时代的变革提升自己教育管理理念,导致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招生也就越来越艰难。
一成不变的教育管理模式与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形成两个极端,两者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失去了相互交叉的机会。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只单纯地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黑板上不断地写出考试重点,学生在讲台下拼命地抄写希望跟上老师的进度,而教师只关注能否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并不在乎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因此失去自我思考的习惯。
2.2学生反馈形式少是学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的短板
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限定的大都是学生的管理条律,这也就导致了在学校中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畏首畏尾的,不敢热情地展示自我的能力和水平,有新颖的想法和理念也都藏于心中。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欲望逐渐降低,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懒得表达出来,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解决,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更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不良后果。除了在学习上的,学校生活中的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上遇到问题只能寻求辅导员的帮助,然而作为学校最基层的管理人员,辅导员的工作多且杂,不能保证有更多的心思花在管理学生的生活上,或者因为学校管理制度的限定,只是从制度层面上去管理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长此下去,学生也就更加懒得去找学校或者辅导员管理生活上的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造成影响。
2.3管理涉及的范围不够全面
在我国各学校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每年的招生数量也有显著增长,很多学校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员流动,从而使高等教育管理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管理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在管理时也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但我国很多学校实施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旧管理模式,该类管理模式所依据的管理规范并不涉及一些新时期需要管理的内容,从而导致很多学校内发生的事情游离于管理制度之外,得不到很好的管制,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管理制度的漏洞非法获取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会影响学校建设和日常运行。
3新时代教育管理优化路径
3.1建立奖励惩罚制度鼓励创新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工作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范围,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所以,要从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工作创新的角度,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研活动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而进行的教育研究性活动,通过制定奖励和惩罚的制度,严格约束,让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让教研活动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亮点,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实效水平。创新工作不仅需要思想上大胆开放,更需要脚踏实地的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的工作现状,以及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样才能系统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3.2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创新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当前时代正在被互联网所包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被互联网连通着,所以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教育管理进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年轻的大学生拥有改造世界的创新精神,拥有个人的雄心壮志,拥有挑战世界的信心和欲望。所以,不能夠让这种信心和欲望在大学教育管理中被淹没,不能够让互联网的契机在游戏和一些无聊的事物中流失。所以,为了改变当代大学生被网络腐蚀的心理和态度,学校教育管理应该正确地将学生引向互联网就业的方向发展。现在,大学生创业没有局限,范围特别广泛,所以大学生面对的互联网时代是非常具有潜力的。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走向高科技领域,当前是一个高科技发展最高速的时代,学校可以在校内广泛地举办各类科技大赛,让学生去体会高科技发展的乐趣,比如一些简单的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这些实际的活动对大学生的经验积累和信心培养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3.3创新型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
创新型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主要是从行政管理制度与学术管理制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逐渐大众化,招生门槛相对较低,为了实现创新教育改革,学校需要进行创新型行政管理制度的有效完善,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应立足于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以此构建较为完善的人文性激励机制,在为师生进行服务的同时,对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同价值进行有效的体现,如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及教育价值等,从而对学校教育管理质量进行全面的提高。此外,学校还应提升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有序性,为此需要制定校、院及系等分层责任制度,同时还应对不同院系管理人员职责进行全面落实。
3.4合理分配管理资源,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在传统学校管理工作中,实施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往往是相互独立的,导致学校类管理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并不均匀,很多管理资源较多的管理部门只负责一小部分管理工作,而一些管理资源减少的管理部门却需要每天都进行高强度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大部分学校的管理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学校的管理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科学划分,从而让各管理部门都能分配到合理的管理资源。此外,由于很多人工管理程序都由网络平台代为处理,也有效地减少了管理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3.5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
学校对教育体制进行创新,需要实施者来推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行,此时就要建立学校教育管理专业队伍。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另外,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对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邀请优秀的专家或有丰富经验的员工来对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进行学校教育管理和实施的具体方法,并培养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其次,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规定考核的标准和内容,强化人员的绩效指标的评价,以此挑选出优秀的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组建一支优秀的学校教育管理的队伍。此外,学校还应该扩宽学校教育管理专业队伍的培养渠道,招聘优秀、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在招聘这些人才时可以实行校招的方式来招聘专业的优秀大学生,同时对这些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之成为有能力的人才。
4结束语
教育管理工作要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改革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有效落实发挥引导作用,通过绩效改革等相应的配套管理工作,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让教育管理工作真正服务于教学实践,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提供更多新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天军.学校教育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科普童话,2019(15):174.
[2]曹建平.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3):54-55+113.
[3]潘晓娜.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化路径研究[J].新西部,2018(15):136+133.
[4]刘庆龙.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改革[J].人生十六七,2018(09):146.
[5]周启荣.优化教育管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J].学周刊,2018(06):137-138.
[6]刘荣.如何优化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7(13):15-16.
作者简介:
杜佳琳,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