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时间:2024-04-23

冯艳梅

黑龙江省大庆市幼教中心第四幼儿园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冯艳梅

黑龙江省大庆市幼教中心第四幼儿园

“教育”是一个很含糊的词,人们用这个词的时候往往预期它是好教育。事实上,“教育”可能是非常非常糟糕的。换言之,教育对人的发展并不是都能产生助力,有的时候是产生阻力的。对我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来说,幼儿园三年的音乐教育也有不太有效的现象。所以,在知晓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我们更多地探讨让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效的途径,即让“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教育是我们的任务。本文第一目讨论儿童在早期接受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目考察实现这种重要性的条件。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意义;制约条件

一、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

有太多的音乐观察研究认为,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0到8或9岁,9或10岁以后再进行音乐学习已经太晚。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列举一些:

音乐心理学家爱德华,戈登认为,音乐才能的发展似乎是在9岁时达到平衡,在9岁以后,像最基本的节奏技能一保持一个稳定的节拍是不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的,所以,早期音乐体验对整个音乐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神经生物学的解释似乎也为音乐学习具有关键期的说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从大脑神经系统发展的视角出发有两种关于音乐学习关键期的解释。一种解释是:人的神经系统中,裹有髓鞘的神经元轴突的信号传递速度比未裹有髓鞘的大约快100倍。儿童刚出生时,其大脑中只有极少的髓鞘化轴突,故他们记不住东西,也不能进行空间定位。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神经元轴突髓鞘化也正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大脑语言发音区域完成髓鞘化后,就是幼儿开始发展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力尤其是音乐的固定音高能力开发的最佳时间在3岁左右,音乐动作技能开始学习的最佳时间为5岁左右。这两条结论巳被人们普遍接受。另一种解释是: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经常用手就会有更多的神经元控制手和手指,其他部位就相应减少。基于此,对音乐动作技能的学习来说,10岁以后才进行确实比较迟了。

音乐教育界对关键期的强调、神经生物学对关键期的解释与音乐领域人才成长的事实是吻合的。众所周知,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雅沙,海菲兹、耶胡迪,梅纽因等,最有才华的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等无一例外地都是由于音乐禀赋与早期家庭音乐教育的合力,让他们有了得天独厚的童子功,并为他们今后音乐事业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音乐学习关键期的观念突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一个国家放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忽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家庭无视学前儿童音乐学习需求的现象都是令人扼腕叹息的。

二、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制约条件

有些心理学家、艺术家都提到了儿童艺术能力的退化问题,这种退化现象一方面确认艺术学习的最佳年龄是在早期,另一方面也说明艺术学习是有制约条件的。唯符合条件的好的艺术教育才能促进早期儿童的艺术发展。

歌德也谈到:“倘若儿童能按照早期的迹象成长起来,那么我们就都是天才了。但成长并不仅仅是发展而已……过了一定的时期之后,这些能力与机能表现就根本不复存在了。”

这些观点都在阐述着早期儿童拥有艺术家的特征,但显然有相同特征也有相异特征。相同的是能像艺术家一样去发表自己的艺术见解,相异的是艺术家的艺术能力不会消失,而许多早期儿童拥有的艺术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失了。

鉴于此,加德纳在划分儿童的艺术发展阶段时,把8岁以后描述成为是要么继续发展、要么退化的阶段。

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后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我们认为,对于人格发展中已经形成较强的自我评价能力的8岁后儿童来说,艺术自信以艺术能力或艺术经验为支撑成为他们能继续像艺术家一样去发表自己的艺术理解的关键。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儿童早期的艺术学习看起来热热闹闹,事实上,很多时候只是利用了8岁前儿童本能地喜欢艺术表达的年龄特征,几年的艺术学习并没有让儿童获得最基本的艺术经验,结果当儿童进入自我意识强烈唤醒的年龄期后,对没有艺术能力支撑的本能层面的艺术表达作出了否定的判断与评价。

能获得音乐经验或能力的音乐学习显然不只是唱几首歌、演奏几首打击乐器的学习,也不是大量音乐知识的学习,它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学习。在这种音乐学习中,儿童的兴趣或情感感受是第一重要的,它把唱、身体动作、乐器演奏、即兴表演等制作经验与旋律、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织体、结构等音乐形式经验焊接起来。当早期儿童感受的对象是艺术(音乐)符号时,他们必须通过运动或制作的方式与对象深入交互,即听音乐是用身体在听,需要摇摆身体,或听与身体交替出现。无论怎样,他们对艺术对象的反应都是一种身体的反应,这种反应弥漫着身体感觉。从早期儿童感受(情感)与运动(制作)交织不可分的特点来看,儿童的感受系统与制作系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才能分离。无论是感受还是制作,它们的内容都指向艺术形式。从音乐角度来说是音乐形式八要素的形式样式,这些音乐形式样式是音乐经验的内核,但它可以再现性制作、表现性感受的方式存在。不指向这些音乐形式样式的感受很^易走向空洞与臆想,不指向这些音乐形式样式的制作很容易走向表面的热闹、非音乐性的表演。总之,没有感受与制作参与的音乐学习儿童绝不会喜欢,音乐形式以其静止、孤立、枯燥面目出现,犹如让儿童看骷髅图令儿童魂飞魄散;同样,没有对音乐形式样式的感知为内核的感受与制作,看上去儿童在热热闹闹地学音乐,但实际上如沙上堆物没有实际效果。所以,儿童音乐经验的获得一定是三系统的合理交织。写作本书的愿望就是展示一种三系统交互的图景,在这种图景中让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最基础部分,从而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提供有支撑的自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