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郭丹阳
中共潍城区委党校
浅谈“教育潍城”建设的困与解
郭丹阳
中共潍城区委党校
潍城是著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文教繁荣、文风鼎盛,是历史上的潍坊“教育之母”。建设“教育潍城”是其掌握当前形势,基于自身发展特色,研判今后趋势提出的,存在一些困境与不足。
教育;教育潍城;对策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阿喀琉斯之踵”,需要集社会合力锻其为“胜利之剑”。潍城作为潍坊市中心城区之一,确立了建设“教育潍城”的任务目标和思路举措,着力打造“教育品牌区,现代宜学城”,力图使潍城成为潍坊乃至齐鲁大地的教育品牌区、人才聚集区、知识辐射区、科技带动区。
(一)建设“教育潍城”是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区的必然要求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人口红利”仍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增长点。扩大有效投入、繁荣服务业发展、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都离不开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大前提。教育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提升城市价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建设“教育潍城”是解决“学有所教”,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需求的必由之路
建设“教育潍城”就是把教育放在民生之首,始终坚持教育优先、超前发展地位不动摇,以创办人们满意教育为目标,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教育质量水平,满足不同层次教育需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建设“教育潍城”是破解制约瓶颈,持续释放教育发展不竭动力的重大举措
当前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生源分布不均衡、师资结构不合理等。突破教育发展瓶颈关键在改革。建设“教育潍城”就要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释放教育发展活力,提升潍州教育品牌,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一)潍城教育的既有优势
重视基础教育设施投入,潍城教育布局优化。始终把教育作为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的关键来抓,加大教育投资,完善硬件设施。2015年全区投入1亿多元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农村校舍标准化改造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项目,推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提档升级。专门成立驻潍城院校服务协调领导小组,为潍城高教职教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持续培育优秀教育人才,潍城教育品牌提升。重视师资力量,大力实施名师提升工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业务素质和师德师风两手抓。倾力打造潍州教育品牌,出台《潍州名师评选表彰办法》,每年评选潍州名师并将其纳入区级人才管理,鼓励名师队伍专业成长。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全面实施师资交流制度,基本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师资柔性流动格局。
把握机遇深化教育改革,潍城教育活力释放。坚持以发展义务教育为根本,兼顾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出“一体两翼”教育战略布局。深化校际共同体机制,多校抱团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初步构建“集团发展、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整体提升”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深化自主办学试点,实行校长负责制,实现校内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多层次监督机制,确保阳光合法有序发展。
(二)潍城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是教育均衡问题。存在地域发展不平等、城乡发展不平衡、校际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制约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二是教育行政化问题。拨款制度问题。受经济发展现状制约,教育领域资金投入有限,学校软硬件建设受制约。校长职级制问题。潍坊的校长职级制走在全国前列,但潍城区还未完全实施校长职级制。
三是生源政策和择校竞争问题。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和民营学校“任性”招生并存,不合理的学校制度以及教育产业化即择校收费制度,造成巨大的校际差距,形成马太效应,逐步发展为垄断教育集团与贫民教育,直至原来促进社会代际流动的教育桥梁被压断。
(一)强化政府主导,营造制度环境,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结合城市建设、居民分布、生源流动的实际情况,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整合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从“管、办、评”改革做起,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二)强化资源统筹,激发发展活力,支持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
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同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教育,形成政府办学民间办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良性局面。落实优惠激励政策,破解用地瓶颈,采取PPP模式、国开行贷款等融资方式,筹集教育资金。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思路,通过加快学校达标升级、聘请专家团队支持参与学校建设、集团化办学、学校共同体、名校联盟等,打造一批名牌学校,激发教育活力。
(三)强化开放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品牌与特色引领作用
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引导学校利用信息化平台管理教育教学,开展“智慧学校”试点,争创“互联网+教育”示范校。深化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改革,加强互联网和科技创新教育。坚持“保障基本、培育高端、打造品牌”的思路,深入实施“青蓝工程”,打造潍州名师、名校、名校长队伍,打造潍城艺体特色发展教育品牌。
(四)强化教育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破除四方面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制订学校设置整体方案,合理配置师资力量,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办学体制改革。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齐抓共管。会同有关部门,调研论证,科学布局,落实上级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三是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办法,推进绩效工资制、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等各项改革,建立科学用人机制。四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评办分离”,鼓励学校自主办学。发挥校委会、家委会等作用,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