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马悦
摘 要:在新课程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下,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除了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本文主要针对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为其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开展起到一些参考作用,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原则;对策
问题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作为载体,将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优化学习方法,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传授学生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此方法并没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问题式教学模式则更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行正确的信息加工,并以此来掌握和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通过提出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由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当今阶段,对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项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师范生所必修的一项内容,此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学,相关概念和原理表现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其中一般性主要是指该课程也包括普通的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知识内容,而特殊性主要是指该课程是以小学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小学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身心发展规律。所以该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理念以及相关的原理,而且可以对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熟练的使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解决,在小学儿童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升儿童的心理品质,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应针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1】。
二、问题式教学以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现状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无法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则可以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问题式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而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念和实验理论知识。而该门课程主要以小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和成年人的心理教育成不同,其出发角度和知识角度,都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开展此项课程教学活动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状况和知识掌握水平进行了解,从而更好的探讨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这对日后帮助解决小学儿童心理问题,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目前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对问题式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找出具体的应用对策,以此来提高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2】。
三、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对策
(一)问题设置的主要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设计时应符合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考虑。在教学活动中,每一堂课都有着贯穿整节课的中心内容,这也是教学的主要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根据这部分内容进行问题设计,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渐的渗透这一知识点,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的掌握知识内容,并以此来掌握住本节课的中心内容,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按照针对性原则可以更好的明确教学的中心内容和教学目的。而从学生角度来进行思考,针对性原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合理设计教学中的问题,这可以有效的啟动学生心理上新的需求,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在不同的群体中教育对象也具有不同的层次,在学习心理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来合理设计问题,尤其是对问题的难度和深度,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设计。
2.启发性原则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能够使学生积极活跃思维,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内容。这说明教师的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成功的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所以教师在最初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启发性,原则使提出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价值,并能够成功的引导学生去进行正确的思考,因此来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度启发。只有当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却又刚好略高于他们目前的水平才能够更好的诱发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断的思索探究,并以此来得出问题的答案。
3.效益性原则
学校的心理学课程教学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应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而心理学课程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着重考虑到问题式教学的效益性。通常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45分钟时间,如果教师在每个知识点上都设立问题,这样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也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繁琐。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效益性的原则,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设计问题,这样可以减少课堂教学中出现乱问、滥问的现象,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3】。
(二)问题式教学的具体开展过程
1.问题设置阶段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主要包括问题前置和问题后置两部分内容。问题前置主要是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出重点内容设计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问题后置主要是指在学生将课程内容进行通读或精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会将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精炼,然后在组织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答案。而设置问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找出知识重点和难点,而这一层次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进行解决。第二层次主要是围绕着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置,一般在一节课时内可以设置三到五个典型问题。第三层次则是指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结合新知识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知识理论,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2.讨论阶段
讨论阶段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主要围绕上文中提到的第二和第3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帮助学生掌握讨论的重点,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掌握多向思维方法,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3.总结阶段
在总结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和个人发言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归纳。例如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对本章节内容进行阅读,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独到见解。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精炼。如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因素都有哪些?你认为在这些因素中,哪一项因素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理解。
四、运用问题式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本质,主要在于以问题作为载体,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體,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所以该教学模式的成败,主要在于问题的设置。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充分的参考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确保所提出的问题能够重点的突出教材内容的重点,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问,加强该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在设置问题时,需要注意问题的数量不能过多,一般设置三到五个即可,不然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此外,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指导和启发作用,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而且还应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新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概念。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问题式教学模式因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科的学习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正确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向巡冲,杨广斌,李蔓.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探究[J].地理教育,2019(S1):77-79.
[2]王新艳.浅谈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J].赤子(中旬),2013(08):214.
[3]蔡明花.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02):46-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