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时代下《数据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4-04-25

刘静 李桂兰 王刃峰

摘 要:基于“互联网+”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智慧课堂为平台,基于对学情和《数据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分析,设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并能指导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智慧课堂

1课程分析

1.1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数据通信技术》课程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重要核心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部分学校师资和教学条件等问题的限制,目前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将课程简单分为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实验内容的设计也往往不能覆盖所有理论知识;授课模式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千差万别,使知识不能形成完整体系,实践教学中,部分学生操作很难保持与教师同步,没跟上的学生就被动消极怠工,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现象频频出现。课程评价也是单一的课后作业成绩加上期末成绩的评价方式,达不到全程动态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1.2解决问题途径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本文以智慧课堂为平台,基于对学情和《数据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分析,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形象呈现——静态抽象知识、分解呈现——大块复杂知识,把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课程评价面向整个学习过程,从素质培养和技能提升多维度进行评价,在素质养成方面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团队合作及实验室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纳入评价中;在技能提升方面将从学生课前自学效果、课中活动参与度、课后实操任务完成情况等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2“互联网+”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教学模式理论,以智慧课堂为平台的《数据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包括“互联网+”教学目标、“互联网+”教学活动和“互联网+”教学评价。

3“互联网+”教学目标设计

在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它因素起到制约性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尺度和标准。“互联网+”教学目标设计是创设一种知性与理性相伴、科学与人文相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最终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本文教学目标的论述分为三部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素养与价值目标。

4“互联网+”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互联网+”教学活动设计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学活动设计更加注重多元性和多选择性,“互联网+”教学活动设计分成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指导三部分,每个部分都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共同组成。

4.1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前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情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制作预习资料,并将设计好的教学资源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开始课前学习,教师可以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即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预习数据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为课中教学突破重难点做好准备。

4.2 课中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中教学活动设计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课前学生在智慧课堂平台上预习情况的反馈结果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采用多种方式来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多屏教学与合作探究讲解吸收教学内容,课堂随测与限时提交反馈学习效果,实时点评来巩固内化实践技能。

4.3 课后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后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学生层次差异,借助智慧课堂平台,推送个性化的课后习题。学生在作业完成期间,可以获得实时、多样化的指导帮助,例如:与同学进行互助指导,在班级群组中向授课教师进行求助,通过网络检索相关资源,大大增强了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动力。学生在一定期限完成课后作业后通过平台进行提交,教师端平台就会收到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于客观题,平台能够自动批改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还可以对主观题进行批改点评,然后把批改情况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这种个性化辅导的方式更加的高效、直观、快捷,学生能够及时查看作业情况,在线与老师交流,更正作业,进行总结反思。

5“互联网+”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收集教學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以此对教学效果,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作为整个学习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在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检查学习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激励学习者。“互联网+”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出勤、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小组表现、课上练习、随堂测试、实践技能、阶段考试、期末考试。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6结论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高效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模式设计,优化了教学过程,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得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互联网+”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未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如平.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教学改革[A].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8).

[2]赵俊生,苏依拉.构建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

[3]胡元闯,谭晓东,王凤领.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8(6).

[4] 李小芬, 张响英. 高职信息化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互联网+”时代下“数据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课题编号:ZJC13160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