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风险社会视角的社会保障

时间:2024-04-25

郭佳琦 黄强

摘 要:风险与人类共存,在乌尔里希·贝克理论中,由于所有具主体意识生命都能意识到死亡的危险,故人类历史各时期一定意义讲均属于风险社会。

近代随人类成为风险主要产生者,使自然风险趋于人为主导,且由于人类社会诸多制度的建立,基于制度运转失灵的风险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论题。

作者立足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化风险视角,尝试分析社会保障在风险社会环境下的进步与发展,为其就新时期多元化潮流驱动中寻觅新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风险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环境;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乌尔里希·贝克于其《风险社会》一书提出“风险社会”理论,风险作为是―个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特征,亦随社会进步不断变化。现如今工业化与全球化产生的威胁占风险的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是诸如现代工业社会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关系,人类意识到风险威胁以动摇旧社会秩序的根本假设等问题。

不同于工业社会,风险社会中风险程度不再局限于发生地,常经由全球化进程产生无法弥补的破坏,无法进行具体的风险计算与赔偿。另外,风险由自然风险逐步转换为人为风险,这一进程无疑于现如今社会发展与各类现代化推进进程相左。如是,我们虽不得不面对新时期风险社会所带来的新挑战,也应服膺使命,于新时期就“人为风险”提出社会保障新思路,分析人与文化的不和谐并予以修正更进,赓续全球化风险背景下的兢业发展。

二、问题分析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本质是追求公平,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目标是满足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需要,同时必须以立法或法律为依据。

就此而言,社会保障的具体实施于不同时代背景应有相应体现。最初的社会保障体系基于其固有历史背景,包括固定劳动契约、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而现如今工业化时代风险社会视角下,社会保障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符合时宜。譬如社会中工作体系大多由此前的终身全职制逐步多元化、分散化,早先的失业是具有鲜明特征的,社会保障于兹时建立则相对针对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现今由于分散多元的就业体系,失业者虽很难找到终身制对口工作,却可获得大量间歇性工作机遇,随之而来的则是“失业——就业——再失业——再就业”的死循环。根据此前终身制工作背景所设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失业要求过分苛刻,无法对失业中然具有非对口就业机遇的人们给予充分支持,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失业者无法得到稳定工作,生活状态雪上加霜,此即风险社会带来的失业隐患所揭露的风险社会视角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纰漏之处。

2017年10月18日,***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一举措无疑代表政府勇于承担相应责任,积极维护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等基本人权,也体现出风险社会新时期政府方面有因时制宜的考虑。然而探讨风险社会下的社会保障问题,应放眼于社会各阶层各类不同人群,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新措施。社会保障本身初衷是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权与择业的自由等,然而一旦出现失业人民躲避积极就业,采取私下进行非传统自由职业等就业方式以骗取社会保障中的失业补助的行为,更多急需救助者便受之影响。风险社会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就业方式,个体经营等变得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寄生虫提供了许多尚未填补的漏洞,这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此同时,现如今由于诸多新型风险的出现,人们更换工作的频率明显更为频繁,传统的工会商会等制度逐渐因频人员调度变得失去此前影响力,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除劳动契约外更多是以一对一形式体现。失去了工会等集体谈判的庇护,个体维权因众多方面的考虑变得相对困难,过分频繁的跳槽与职务变动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生活压力,而个体在固有劳动契约基础上进行新的商议或工作过程中受到压迫等亦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社会保障制度不单是体现在对失业者的救助与社会福利等方面,如何构建积极和谐的新型就业环境,如何降低失业风险与维权难度等都是新的问题。

三、研究结论

风险社会视角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中治理理念与规则应走向现代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根据本国国情,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建立了社会保障治理机制和运行规则。比如,陆续颁布实施了《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慈善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订完善和贯彻落实,有效保障了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国家提出“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与社会保障逐步均等化的思想与实现路径,这无疑为风险社会中的人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8年,实行了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改革,明确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社会保障费。社会保障各相关部门注重便民、快捷、高效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流程,推广“最多跑一次”。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监督管理水平。

展望未来,我们应了解到由于工业化进程与现代化的推进,社会保障中失业保障的核心应从“积极就业”转化为“平等保障”。经笔者考究,现如今大多社会保障制度均与工作挂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同工作业绩相呼应,虽一定程度缓解了非法从业者骗取失业补助的压力,然而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民的自由,人们需努力工作以达到未来领取保险的阈值。而“平等保障”的理念中,公民所受的社会保障是基于其基本人权,即如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具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均可享有平等权利,而无需满足诸多标准。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应是波谷前的一道门槛,风险社会带来了更多威胁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机遇,社会保障应逐步转换为一种基本权益,即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保证。例如哪怕不积极参与就业,没有足够多的工作经历的公民,同样可以享受医疗保险的全方位保障以至于完全免费,在年老时同样可以从政府领取足够日常生活开销的养老金,诸如此类社会保障应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出现,而非由社会上众多盈利非公益性的保险公司提供。此外失业公民得到的补助权益应更多体现于政策上而非经济上,譬如为积极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帮助,为不愿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补助,为工作不对口者提供再择业支持。社会保障的根本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即公民应在享有保障权益的同时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过分针对就业的保障制度更近乎于形象工程。

风险社会的特征已被充分揭示,未来在社会进程中自然不会缺少新的风险与新的变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于风险社会视角的社会保障制度应是公民最坚挺的后盾,同时也不应成为诸多社会蛀虫的温床。政府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权,从实际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对制度进行及时改进,同时也应积极避免制度崩坏或误操作所带来的新的风险,市场经济需政府参与调控,那么市场经济与个体就业者之间亦同样需要国家机器的保护。只有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公民才能真正无后顾之忧,积极参与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建设,形成风险社会新时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58-159.

[2]马欢.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劳动和社会保障[J]. 商场现代化, 2010(29):212-213.

作者简介:

郭佳琦,出生年月:2000.3.5,性别: 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学历: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黄强,出生年月:1998.5.17,性别: 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福建省莆田市,学历: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