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参与网络慈善众筹的现象、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4-25

贾星星 傅文君 马一聪 楼逸昊

摘 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于便捷性,人们可以更容易了解到各种关于慈善的信息,便捷的支付方式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参与慈善的热情。但是也正是由于网络的过度开放以及大学生分辨能力的薄弱,慈善信息在网络的传播最后到达大学生群体的受众时会出现许多信息盲区,阻碍大学生群体对于慈善的了解,破坏他们对于网络慈善众筹信息的信任。大学生作为未来慈善事业的主力军,因此减少慈善信息传播中的盲区,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网络慈善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慈善;慈善众筹;传播机制

“网络慈善”是受互联网发展出现的慈善新业态。他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慈善理念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慈善发展业态。其分化出了两种主要形式。一是以水滴筹为代表的对个人捐助;二是建立在第三方基础上如慈善组织如红十字会、爱德基金会等各类慈善基金会等或网络平台如网易、腾讯等捐赠平台,并以其创意的形式博人眼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众传播模式也在发生着些许的改变。比如在传播渠道上的噪音会越来越大,在传统媒体上的反馈信息与当今互联网上海量的反馈信息不能同日而语。我们也将基于这个模式,以大学生作为调研主体,结合网络慈善众筹的主题,以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作为分析的线索,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个模式进行修改和调整。

一、大学生参与网络慈善众筹的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编码者编辑信息失真

在罗尔事件中,《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号称每转发一次就有公司捐出一元钱给罗—笑。文章真诚感人,触发了大家的同情心。在情感动员的作用下,罗尔获得了仅两个小时就筹集到了资金超过200万元,这远超罗一笑治疗实际所需金额以及公众期待值。有些求助者为了筹到更多的善款,会在求助时可以隐瞒部分信息。在罗尔事件中,由于罗尔没有在文章中提及自己的财务情况已经有关治疗的医药费的情况,因此在网友和医院爆料后,罗尔无论如何解释都处在被动地位。此外,还有人明明没有困难,却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求助信息以骗取网友的捐款。

(二)信道的维度较窄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有网络慈善众筹的经历(78.43%),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网络慈善整体信任度一般,且往往只通过水滴筹(85%),(水滴筹平台的定位是免费大病筹款平台)平台献爱心,这表明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慈善传播的形式还普遍停留于大病捐款上,即:大学生网络慈善触及的维度比较窄,而这和大学生及网络慈善的渠道特点密切相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共情能力与同情心,个性单纯,对网络慈善众筹的主观信任度较高,缺乏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大学生群体几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于是为规避风险,他们更偏向于相信“熟人”。调查显示,在大学生采用的众筹渠道中,通过朋友圈筹款的占比最高,为96.08%。

(三)译码环节的噪音大

关于网上曝光的诈捐事假,76.47%的同学会确认真实后再捐,11.76%的同学认为不会有影响,7.84%的同学会减少捐款全额、分散捐,3.92%的同学不会再捐。说明诈捐事件对慈善众筹的影响较大,形成他们译码环节的噪音。影响大学生参与慈善众筹的动机调查,出于同情心,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做好事,和熟人需要救助的动机较多;积善修福,平台的权威和赢得好名声对于大学生参与慈善众筹的影响较小。说明大学生参与慈善众筹的动机更加纯粹,纵然大学生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和初衷值得赞扬,但是因为盲目热情而遭受欺骗也可能成为他们译码时的噪音。

(四)反馈环节被忽视

在调查问卷中,仅有5.56%的同学会持续关注参与的网络慈善众筹的进度及资金流向,55.56%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而38.89%的同学便不再关注资金的进度了。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于慈善众筹的信息反馈并不重视,也没有意识到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这样的网络募捐未以捐赠者的需求为导向,也未以持续的长期性的用户链接为目标,而是把网络捐赠当作一次性行为。这很可能与捐款金额少有关,55%的同学会捐赠20元以下,35%的同学会捐赠21~50元,7.5%的同学会捐赠51~100元,2.5%的同学会捐赠100元以上。因为当代大学生经济独立的同学并不是多数,大部分同学的经济来源还是父母给的生活费。

二、问题对策

(一)完善求助信息,确保信源的真实性

网络慈善确实为身在困境中的人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但是,一旦求助信息上网,求助者就应当做好接受公众检视的准备。为了防止因事实不清甚至虚假而遭到舆论的讨伐,在网络上发布求助信息时,要尽可能提供完整的信息(如病情危重程度、经济情况等)告知公众以获得公众的信任。

(二)信道应该强化把关人机制

网络慈善平台应当做好求助信息的把关人,加强信息审核,避免信息失真造成事实反转;网络慈善平台应当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这对扩大大学生的慈善渠道,培养大学生的慈善意识是一道屏障,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做慈善、积极投身慈善的方式。基于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慈善众筹现状,首先,最为关键的,众筹平台应该加强对受捐者资料的审核,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严格管理从项目设立、款项筹集到资金使用的整个众筹流程,提高透明度。政府也应当制定清晰明确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减少直至杜绝少数投机者在众筹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利用社会的爱心敛财的现象,使有意愿参与网络慈善众筹帮助他人的大学生不会因为信任危机而放弃捐赠,使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困难家庭能够通过众筹平台获得帮助,渡过难关。

(三)信宿自身应该要提高译码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对于来自自媒体或者信息源未知的小道消息要持怀疑态度;要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轻信、不偏信;作为传播者,大学生也应当不传谣、不造谣。

(四)反馈环节的加强需要多方努力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慈善观念,增强反馈意识。了解到慈善不仅仅只是在捐助与收款的单向传输只有每个人重视反馈环节,扼杀慈善中的腐败现象,慈善事业才可更加稳步向前发展。高校层面可以开设网络慈善相关课程或讲座,教授网络慈善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以及在网络慈善的链条下,各环节对于发展网络慈善的重要性,特别是被大学生群体忽略的反馈环节。而第三方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一个“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慈善云平台管理框架,增加反馈程序,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大学生资源,加强大学生慈善活动的后续反馈。在政府层面应该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慈善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的策略,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保证反馈情况的真实性,对虚假夸大的反馈进行严厉打击,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慈善环境。

三、总结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既为当代社会的慈善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是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成员。要应对网络慈善众筹的信任危机,打破大学生本身的局限性,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在信息的传播上,从信息的编辑到传播再到译码者的解释,最后还需要一个反馈构成一个循环。确保信源的真实性,以及把关人和意见领袖的加入等环节对于大学生群体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网络慈善中提供新的动力。

參考文献:

[1]李雪静.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73-7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