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费艳红
罗素说,教育无非三件事:传授知识与技能;学习伦理道德;培养人的生活乐趣和热情。
而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际交流思想的工具。
低年级的语文最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交流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观现今社会,人际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往往是能言善辩者,或者表现欲望很强的,这往往是跟其小时候有个好的语文素养有关。因此语文绝对不只是会写基础的字,会背诵几篇课文,会写基础的作文,做卷子能得个高分,这只是应试教育。低年级语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好的思考习惯,阅读习惯。因此课堂教学侧重点也发生改变,更注重学生回答问题,更多的让学生去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现在的很多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往往都是一个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迫式的要跟着老师的思绪走,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往往导致了只有一小部分思考比较快的学生跟上节奏,更大部分的学生思绪根本都在脱节状态,最后只能硬“吃下”问题的答案。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反而让学生慢慢的养成习惯不思考,只要记住最后答案就行的惰性心理。其实很多时候小学语文课堂不是什么学术探讨,也不要保持军队式的纪律性,更多的应该发展个性,以宽松的学习气氛为前提,让每个学生感觉上课个很轻松的事情。这样孩子不会厌学,反而慢慢的喜欢上语文课。然后老师慢慢的加入一些引导,慢慢的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之后的课后生活和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学生是被动地学,慢慢的养成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很快的就去否定,然后老师给出答案,这样慢慢的学生思维就开始不活跃。
而在我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会随机性的提出个问题,然后耐心的听学生的回答。很多时候会发现小孩的萌萌的心,各种令人发笑的回答,但是就是这样的课堂,无论教师教起来,还是学生学起来都能很轻松。记得前几日的在一次三年级语文课堂上,我在说到“感动”这个词时,顺带问了学生个问题:哪个学生讲个让你感动过的事情。然后学生A反应很快,立马举手说:“暑假有次去玩溜冰鞋,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的胳膊摔断了,很感动。”学生B觉得原来这就是感动,然后举手回答道:“上午我坐下的时候,没坐正凳子,屁股在地上摔了一跤,很感动。”……连续四五个学生回答之后,我就发觉,原来孩子们都不知道“感动”到底是什么意思。然后我说:你们这些都不叫“感动”,你们这些叫“疼痛”。“感动”的意思是,某事或者某人让你觉得温暖,有种想掉眼泪的感觉 。之后我就列举了个故事 。说好故事后, A最先反应过来,就直接回答:“暑假有次玩溜冰鞋,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的胳膊摔断了,爸爸赶紧把我送到医院,我很感动。”……之后几个学生回答,虽然都还没运用好这词,但是已经都开始有点理解,慢慢的沾边了。语文是个发散思维的地方,没有标准的答案,是思想最自由的课堂。
其实,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想,也往往会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调动。比如:我在上小学生的体育课《攀爬》一课时,学生在“模仿各种动物的爬行、模仿各种动物的跳的接力”的自主学习中,为了使学生体验快乐和成功,我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姿势,在模仿各种动物的爬行创想练习中,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在模仿各种动物的跳的接力时,学生分组合作,显示出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小伙伴起研究性学习。在《攀爬》一课的实践反思中,我感到对教材的目标把握还得深究,要进步学习研究、探索、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这个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步引导、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还得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再实践。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
国外课后作业系统十分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生活情景的设计,练习题题材时常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常采用边学边做边研究的方法,教学与课后问题相结合,将课后问题在文本中解决、渗透、提升,使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问题有效地整合,避免了教师 讲和练脱节现象。
而我的课后作业,是以思考类为主。一般布置一篇作文或者写一篇读书笔记,像抄写生字,背诵课文基本都是在学校内就解决掉。这样让学生强迫式的去学会思考,而不只是固性思维。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大量抄写课文,背诵课文的课后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更具自由性,更具思考性的作业模式,设置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从传统的封闭语文课本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重展百花齐放的教学个性
转变学习观念,激发学习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学习的重要动因。要让学生懂得,现在学习的是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效课堂的应用,需要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研读教材和资料,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一方面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使实践有理论作为依托,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另一方面能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丰富实验,做到教师指导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形成教学管理“自动化”,从而达到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目标。
受功力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将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发展的人来看待,仅仅关注学生眼前的成绩,特别是考试成绩,使自己的教学变为当前的、功利性的。教学的价值定位于考试分数。所以我们应坚持语文学科教学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相結合,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相结合,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在大力完成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和思考习惯,才是教学追求的最重要成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