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引领三育人"学生工作特色路径探究

时间:2024-04-25

葛慧珍

摘 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秉持“立德树人”初心,以“五引领三育人”为特色,即“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学长引领、网络引领、榜样引领;心理育人、资助育人、劳动育人”,做好、做实学生管理工作,凝练学生工作特色,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落实育人功效。

关键词:“五引领”;“三育人”;学生工作

一、丰富载体,发挥“五引领”作用

(一)政治引领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将政治引领工作渗透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努力成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时代先锋,不断引领学生明确“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对党忠诚、服务国家的理想信念。

在政治引领方面,要拓宽政治引领的途径,包括党建途径,网络途径和管理途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辅导员应做好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辅导员要顺应大学生网络化的趋势,积极地从网络途径打开缺口,发挥强大的政治引领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党的教育事业。从国家、民族、社会等宏观的政治引领资源入手,寻求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契合性较高的引导方式。

(二)价值引领

***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所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辅导员平时与大学生的接触最多,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关心和服务学生,以身作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化学生。通过“辅导员一节课”的形式,每个星期或月进行一个专题的讲授,专题内容贴近学生工作实际,能对学生疑惑的问题给出指导,辅导员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三)学长引领

选拨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好、沟通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和指导,对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使新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一种管理制度。主要可以经过大一选拔、培训、明确主要工作职责、考核等主要途径实现。选拔出优秀的同学作为辅导员助理的候补人选,重点培养出责任心强、思想进步、能力强且愿意奉献的学生。

(四)网络引领

通过建设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传播内容建设,弘扬正能量,主动占领校园舆论阵地。将传统媒介优势巧妙融入新媒体宣传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结合新媒体的特性,及时传播报道校园重大新闻事件、校园生活、服务师生,满足学生群体多样化信息需求,形成资源共享,多种媒介齐上阵的宣传格局。加强校园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配置专职新媒体工作人员,重视学生队伍建设,学生队伍往往有着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能够站在同龄人视角,用学生的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易被学生群体认同和接受。

(五)榜样引领

榜样的出现能以其形象具体的示范,为大学生起到有效的精神引領和行为规范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减少内心的迷茫,树立行为的标杆。从学习者的接受心理来看,榜样示范法也顺应了人们的竞争和不甘落后的心理,能够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达到教育目的。

1.榜样育人模式再造,用身边的人讲述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身边人,身边事”,坚持用大学生们身边的人讲述身边的事,用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事来教育身边的人,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感动典型人物与事例,做到引领广大同学在心灵共鸣中协同成长、在精神共振中互动相长、在价值共美中和谐成长。这种从身边寻找榜样的教育方式突破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瓶颈,取得了育人的积极成果。

2.塑造的榜样形象要实事求是,具有连续性。我们院已经连续开展了几届最美天使,并且最美天使的评选和最后实习医院的分配进行挂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榜样教育要从大一抓起。学生进入大一,面对与中学时代截然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此时的大学生最需要榜样的引导。

4.发挥党员榜样引领

高校的学生党员要能在各项工作学习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在各个方面的优异表现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榜样作用。

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要可以通过思想引领、学习带头、工作表率以及生活典范的途径实施。

三、拓展平台,落实“三育人”功效

(一)心理育人

1.创新心理育人工作机制。构建三位一体目标机制。心理育人工作应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以目标为导向,确立下述三位一体的目标机制,实现全体、部分、个别的融合,即一级目标:面向全体大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主,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级目标:以解决心理困惑为主,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进行集体辅导;

三级目标: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

2.构建横向三方协同机制

心理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协同配合,充分发挥三方的合力。在面对 90 后大学心理育人工作时,要坚持“学校为主、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发挥家庭社会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外部支撑等,实现多种资源育人效益最大化。

3.构建纵向四级服务机制

为保障心理育人工作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构建相适应的纵向四级服务机制。

第一级为学校主要负责心理育人工作的职能部门,如心理健康中心;

第二级为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心理育人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如二级心理辅导站、辅导员等;

第三级为各班级的心理委员;

第四级为各寝室的心理信息员。该纵向四级服务机制贯穿上下,一方面保证了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通畅,另一方面也较易深入学生内部,掌握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

4.构建四位一体宣传机制

在开展日常心理育人工作中,在沿用传统课堂、讲座方式的基础上,应将注意力转移至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平台和学生关注度、参与率较高的社团活动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构建“课堂、网络、社团、讲座”四位一体的宣传机制,集传统与现代的优势,实现心理育人工作入脑入心。

(二)资助育人

得到必要的物质资助不是对困难生资助的全部,这也使得资助体系在构建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对困难生自立的教育上,还要立足在自尊自强的教育上。在资助工作中做到,多维资助育人,

要时时做到经济层面资助和精神层面教育两方面并重,并且要贯穿大学四年。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就要精准的识别贫困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有效开展资助政策宣传、解读,做好高校资助工作、提升资助育人功效。除此之外,还可以为贫困生提供大学生涯规划,为其大学期间循序渐进提供经济资助、意识培养、专业教育、就业指导等帮助支持。

(八)劳动育人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就育人功能而言,劳动教育具有塑造健全人格、磨炼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作用,高校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重申劳动价值,必将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劳动育人方面,我们要做到:劳动和专业相结合。通过开展义诊活动、传授医学常识活动进行劳动教育。劳动和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深化劳动育人内涵。劳动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创新劳动形式。

参考文献:

[1]彭瑜,邸灿.榜样育人新模式探究[J],德育研究;2015(01).

[2]曹水,宋艳萍,王玉江.创新高校资助育人方法探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3]刘亭亭.高校心理育人机制和路径探究[J],安徽文学;2018(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