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模式

时间:2024-04-25

李政

摘 要: 高职院校长期存在班委会一呼百应而团支部孤掌难鸣、班委会班费充足而团支部经费难觅、班委会职能强大而团支部职能萎缩、班干部忙碌充实而团干部空闲孤立等班强团弱的现象,破解这一长期束缚高职院校共青团发展的瓶颈问题,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新型模式是有效路径之一。

关键词:班级团支部; 班委会; 一体化运行机制

目前,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是我国各高校班级、团支部普遍采用的一种工作机制。在信息传播迅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形势和高校扩招导致高职生源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下,高职院校传统的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对于团支部核心作用的发挥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甚至是阻力。“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已被列为团中央的重点工作项目,如何建立更为完善可行、符合高职班团现实情况、切实服务广大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已成为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班团一体化运行现实情况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和能力水平与本科院校的差异,形成了高职院校特有的学生工作和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中,学生自身的自主作用发挥较少,而教师管理队伍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这批工作队伍负责督促、引导和完成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等各项工作。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多以班长作为各项工作的传达和执行人员,分团委或团总支书记则以学生会、社联等学生组织干部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主要执行人员。班级团支部书记则配合班长工作,或独立完成团务、团活动等少量团支部工作。如此结构的团学工作队伍和工作模式,在班团一体化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一) 团支部基本职能严重弱化

一是高职院校团支部基本不开展团员发展职能。由于学生在中学已基本全体入团,高职院校团青比一直在 90% 左右,剩下的非团员大学生,有入团意愿的聊聊无几,因此,团支部实际上丧失了最主要最基本的发展团员功能。二是高职院校团支部推优入党的职能也在弱化。由于高校发展党员的指标锐减,团支部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方面的职能还在,但在最终确定发展党员对象上基本没有话语权、甚至没有征求团支部书记的意见。三是团支部团费基本上是一年或一个学期收取一次,没有做到每个月缴纳一次团费。团支部基本职能弱化,严重影响了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的权威性。

( 二) 团支部团日活动缺乏创新

一是团支部开展团日活动形式陈旧老套、相似雷同,缺乏新意和创新,不能有效激发团员学生参加团日活动的热情。二是团日活动的开展没有紧密结合团员学生的普遍需求。团支部为了开展团日活动而开展活动,缺乏对团员青年在学习、生活、心理、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普遍性、集中性需求的准确把握,团日活动的内容没有紧扣团员学生的脉搏,自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团日活动。三是由于班委會基本上承担了班级的大部分班级管理服务事务,学生往往认为班委会务实,团支部务虚,团支部书记也往往不自觉地放弃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服务事项,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等被学生认为务虚的方面,逐渐丧失了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团日活动的形式自然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

二、高职院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关于“班团一体化建设”的系统研究较少,对于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各项工作和举措多以单项工作或活动为主,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推进班团一体化运行的组织基础

推进学生工作人员全员共青团化,让辅导员都参与到共青团工作中来。将共青团工作作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年级或班级辅导员兼任共青团工作辅导员,负责指导各团支部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学管及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工作辅导员是团支部工作的指导者,在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代表校团委负责辅导团支部开展工作;辅导员作为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向学工处、二级院(系)学工办负责的同时,作为团支部共青团工作辅导员要对校团委、二级院(系)团总支负责。

(二)强化班团一体化运行队伍建设

明确班委会及支委会工作职责,着力构建以团支部为核心、支委会与班委会职责明确又协同合作的班集体。班委会作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机构,要在自觉接受团支部监督指导的前提下开展各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学风建设、日常管理等行政性事务,配合辅导员管理好班级;支委会侧重于支部同学的思想引领、文化科技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民主评议、团内评优等工作。改革现有班团工作队伍,组建“混编型队伍”。对班委会、支委会干部任职提出明确要求,班级建设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兼任副班长,班委成员与支委委员适度交叉兼职,从组织管理架构上打造“混编型”班委会和支委会干部队伍,保障班团工作的深度融合。班委会成员担任支委会委员,可强化班委成员参与团支部日常事务的积极性,支委会成员兼任班委会成员,可促进班级日常事务在各项团活动中加以落实,这既确保了团支部的主导地位,又推进落实了班委的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班团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实现班委团支部的双向制约互评。班团一体化量化考核实行积分制,将结果运用到先进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评选中来,凡是班团一体化量化考核不达标的班级或团支部,不予参评先进班集体或五四红旗团支部等集体荣誉,形成班团相互激励、合作与制约的有效机制。通过不断改革完善高职院校班团一体化运行的工作队伍、工作规范和工作机制,以团支部活力工程和团骨干队伍能力提升为主要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团支部活跃度、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共青团才能真正发挥其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的各项职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培育建设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松涛,贺业方.高校班团集体建设的阶段特征与规律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

[2]孙津津.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2016(15).

[3]钟佐彬.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