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原因浅析

时间:2024-04-25

郑小方

阿里、万达这些大公司每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刚刚,万达高管被抓!审计立大功了!》、《阿里总裁被查,涉案上亿!马云超强内部审计出手!贪污腐败零容忍!》这些新闻标题看得内审人员热血沸腾。可刚刚自己的审计报告因为涉及敏感问题被要求再次修改,着实又打了一记清醒的耳光。反观界内人士,好像大家都在抱怨内审人员地位不高、做事吃力不讨好、尴尬。看来万达、阿里的内部审计只能算是“典型案例”,我们还得认清普遍现实。为什么在外界看来能力非凡,貌似举足轻重的内审人员却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得不到重视和认可呢?我想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不成熟制约内部审计力量的发挥

1.内审体系被动设置而非主动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体系建立时间较短,内部审计机构是1983年恢复政府审计制度以后,自上而下带一定强制性设置起来的。也就是说,企业管理层为了满足上级管理要求,根据政策需要被动设置了内审部门,而真正出于自身管理需求主动设置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单位内部审计成了“例行公事”的工具。反观西方国家,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逐步繁荣,许多公司特别是银行、铁路行业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需要独立、可靠的审核,他们主动构建内审体系,促进了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确定了内部审计师的重要地位。

2.内审管理结构设置不完善。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大部分审计人员是从财务专业转行而来,起初开展的审计范围也偏向于财务。由于财务的专业性,公司高层中只有总会计师熟悉相关内容,所以刚开始大部分企业由总会计师领导或分管审计部门,“自己监督自己”本身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近年来,随着纪委地位的提高,加上国家对审计的重视,许多单位总会计师已经不再分管审计部门,改由纪委书记分管或领导。但大部分纪委书记是党政口出身,没有财务、工程、法律等技术专业背景,对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力不从心,“领而不导”,无法对审计部门进行质量控制和业务评估。虽然公司总经理或主要负责人是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向总经理汇报所掌握的一手信息,可实际工作中沟通和汇报并不总是顺畅的。一是总经理事务繁杂,没有精力专门关注审计部门,除非问题较为严重,否则一般仍由分管领导处理具体事务;二是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专业性太强,总经理可直观获得的信息不足,需要审计部门“翻译”,增加了沟通成本。这样造成了“懂的不能管,管的不懂,主要负责人没精力管”的现实,让审计部门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3.企业负责人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实践证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态度和认识直接影响审计师的地位和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内审部门不能为单位带来多少效益,是可有可无的。他们认为内审部门的监督就是查找问题,而查找问题、揭示问题不利于内部团结,不利于企业发展,进而从思想上很难认可审计的地位。此外,企业历来重视经营,因为经营不仅是企业生存之本,还是考察单位负责人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企业经营任务不足、急需谋发展的时候,企业负责人需要的是短期的业绩而不是长期的管控。经营和管控历来是一对“婆媳”冤家,经营是“速度”,管控是“刹车”,大部分管理者认为,只要“速度”在自己可控范围内(但自认为的可控往往是过于自信),“刹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直到意识到速度无法控制时,已经晚了。经济责任审计往往不是离任时,而是高升后,内部审计变成“事后诸葛亮”,使得对其任期评价略显疲软。有些企业负责人重视审计工作,是迫于国家审计、政府审计以及上级单位审计的压力。为了更好的应对外部检查,一是需要内部审计“提前把关”,“降低外部审计风险”,二是如果外部审计进驻单位,需要内审部门组织协调和沟通。企业负责人无法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和自身发展的作用,也就无法从内心上认可内部审计部门。

4.“熟人社会”的企业文化影响审计独立性。传统习俗和文化在我国根深蒂固,很多企业内部崇尚“中庸”思想,企业管理由人情主导,出现问题后,除非问题特别重大,否则“差不多就行”,不想“家丑外扬”。 另外,“低头不见抬头见”和“山水轮流转”的现状,也让审计人员害怕被审计对象有一天成了自己的领导,自己的前程将毁于一旦。出于自身发展考虑,不难排除审计师开展审计工作時会有所保留,很难保证自身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缺乏独立性的审计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可。

二、内部审计自身条件不足影响审计效果的实施

1.审计人员结构单一,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尽管法律、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人员在审计队伍中的比率有所增加,但财务专业的比率仍然占绝大多数。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需要接触的业务范围很广,内审人员需要对各行各业都有所了解,特别是企业工艺流程、业务模式以及经营环境等,才能对企业进行客观评价。大部分审计人员仍然只熟悉财务领域,对其他业务知识学习不足、不深,“隔靴搔痒”,略懂皮毛,无法准确把握企业重大风险,不能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审计范围较窄,内容不够深入。目前大部分企业审计范围仍停留在合规性和合法性之中,停留在对收入、成本、利润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中,停留在对具体业务问题的查找中,在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上涉及较少,不能从整体上给企业把脉。战略审计是审计人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制高点,而现实中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审计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3.工作开展抓不住重点,不能满足管理层的要求。内部审计有三大职能,分别是监督、评价和咨询。监督和评价是内审部门的基本职能,出身就“自带特效”,但许多企业负责人往往更看重咨询或者服务功能。许多审计人员仅仅停留在监督和评价阶段,不能领会公司管理层的诉求,致使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态度冷漠。

4.跟踪审计后劲不足,问题未形成闭环。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公司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很多审计师认为自己发现问题就已尽职尽责了,整改应该是被审计单位的事,于是没有及时开展跟踪审计和指导工作。被审计单位很可能不知道如何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致使“未整改”、“部分整改”、“错误整改”等一系列问题出现,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这跟“把地挖开了,但没种粮食”没什么两样。查问题把企业这块地挖得乱七八糟,但又没有及时耕种。企业管理层见不到绿油油的“粮食”,自然不高兴,他们宁愿不挖开这块地。

三、关于改善内部审计地位的几点建议

1.转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负责人应该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内部审计不应仅是为了满足上级管理要求而成立的部门,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部门。在内部控制上,内部审计可以正确评估企业的管理缺陷,加强重点控制,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程序,减少企业效益流失,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在风险控制上,内部审计可以准确度量项目投资风险、运营风险,提供有益于决策的相关信息。而在战略方面,内部审计可以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展工作,促进战略的落地。内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能因内部审计暂时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应而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索耶内部审计》一书中曾指出,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就是内部审计的责任。所以内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以主人翁意识主动发挥自身优势。

2.完善内审体系,加强内审地位。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中包含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审计委员会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联结董事会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桥梁。审计师只有在管理层中留有席位,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效用。2018年1月12日,国家审计署下发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文件指出:“国有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这让审计师看到了希望,如果企业真正把这一政策落地,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内审体系问题,因为总审计师就等同于审计委员会。当然,并不是所有单位都有条件设总审计师,但只要给审计师赋予足够的话语权,就能发挥他的力量。

3.提高站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企业发展,既要关注业绩,也要注重管控。业绩可以立即见效,而管控的成效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我们不应该有先发展后管理的思想,应该提高自身的站位和视野,着力形成边发展边管理的良性循环。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把脉者”,应该随时对企业进行健康诊断,不应只做事后问题的揭发者,还应做事前和事中的参与者。企业管理层不应把审计师视为企业运营的障碍,害怕审计师揭露企业发展中的不足,要知道审计师提出的建议,大部分是基于企业长期发展而考虑的。为了企业长期发展,有时候是需要牺牲一些短期利益的。企业管理者应该谋大局,切勿算小账,切勿排斥审计师的逆耳忠言。

4.注重帮扶,提升内审服务价值。监督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但优秀的内审人员不应只停留在基础上,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价值,也就是内审的管理咨询功能。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层关注的价值体现。内部审计应把握“一帮二审三促进”的基本原则,而不是把找问题、查错弊放在首要地位。审计师要通过对具体的问题调查、分析、总结、评价、判断,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才能真正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内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审计“以问题为导向”中的 “问题”既是审计的开始也是审计的结束,开始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结束应该是问题的解决。内审人员只有真正做好“服务”工作,“帮人帮到底”,才能赢得别人尊敬,才能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

5.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内审人员素质。一是内审人员应该均衡各专业领域的人才,充分吸收计算机、工程等各行各界人才,扩宽审计思维,加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二是要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为才能有位,内审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对企业充分了解、整体理解,才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内审人员要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要对知识有很强烈的渴望。单靠企业组织的业务培训来提高自身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既要学习财务、法律、计算机、心理学、统计学以及写作等多领域知识,又要积极与专业人士、领导及同事等各界人士进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尽职、担当的审计师。

影响内部审计地位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上述因素外,还受周围群众的支持、相关部门的合作等因素影响。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审计自身因素并非独立的,而是互相作用和互相促进的。内审人员只有提高自身专业素養,完善知识体系,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得到管理层的重视。企业管理层只有重视内部审计,内审人员才能有地方“舒张拳脚”,发挥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边恭甫.试论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J].财会月刊,1993,(11):34-35

[2]国惠龙.浅谈内部审计的地位与作用[J].活力,2014,(12):41-41

[3](美)Lawrence B.Sawyer等著.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邰先宇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