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杜红霞 李福林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投资类业务的增加。本文主要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通过分析其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探讨目前商业银行投资的现状、存在的特点、投资类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投资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揽储放贷为获取收益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全球的形势变化,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推行,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存贷差获取收入的方法越来越难以为继;除此以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的加剧,也在不同程度上侵蚀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银行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关键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类业务产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银行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投资业务,不仅拓宽了收入来源,改善了原本单一的收入结构。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力。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资现状以及特点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加上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商业银行传统单一的收入模式已经增长乏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势在必行,投资类业务由此产生。到目前为止,从上市银行的投资类资产构成来看,五大行中债券资产(包括国债、政府债券、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占据着主导地位(超过80%),非标债权类、权益类投资以及基金投资则只占了不到20%。而在股份制商行和城商行中非标债券占据着投资类资产的绝大部分。从投资资金来源方面来看,主要还是来自于存款,投资资金来源的单一和不确定性仍然是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资特点分析
1、证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
在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中,证券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相对较高,在日常经营中比较依赖于证券投资业务。从中国工商银行2013至2017年的数据来看,证券投资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1.5%、20.3%、22.6%、22.7%、30.4%,而在同期的西方国家这一数值普遍只有10%左右。主要原因除了商业银行以拓宽资本来源、改善资本结构为目的而进行的主动投资以外,与我国近几年来国内银行的贷款增速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控从而导致银行资金被动投资到债券市场也不无关系。
2、投资结构多元化,主要投资中长期政府债券
各商业银行投资的证券产品有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其他债券、权益投资、基金投资等。
分析中国工商银行的证券投资结构可以发现:从发行主体结构来看,该行主要将投资重点放在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债券上面,二者的投资总额共占到总投资额的70%左右(见图1)。就变化趋势而言,对政府债券的投資比例从2013年的25.5%增加到2017年的61.2%,对政策性银行的投资则从43.9%下降到18.5%.这与我国的政策变化密切相关,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度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和国债的配置力度,反映在投资结构上则表现为对政府债券投资的增加。对其他债券、中央银行债券的投资和对权益的投资近五年则变化不大。从投资期限长短来看,投资1至5年的债券占据着投资额的绝大部分,从2013至2017年的数据来看,投资的绝对金额都大于2100000万元。其次则是投资五年以上的居多,投资3个月以内或者3至12个月的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这点主要是基于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提前锁定利润、使银行能有更多的盈利空间的考虑。
二、投资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
(一)投资类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有较大贡献
通过观察工商银行2013-2017年的年报数据发现,投资类业务给银行带来的直接收入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利息收入方面。2013-2017年中,工商银行债券类投资利息收入年增速分别为7.2%、7.2%、3.8%、3.9%。在2017年工商银行的各类利息收入的来源中,投资类业务利息收入占比为18%左右。对于股份制银行等其他类型的银行,这一比例高达30%以上。由此看出,投资类业务不仅对商业银行近几年利息收入增长贡献较大,同时也是导致各类银行利息收入增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商业银行运营的整体风险上升
除了国债,政府债券之外,商业银行投资的方向还有基金、长期股权投资、应收类款项投资等,其中应收类款项的投资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其背后的业务变化是银行将一些传统的直接贷款转为通过中介通道进行间接的资产配置。应收类款项包括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和流动性较差的债券等各种非衍生类金融资产。
从中国工商银行的2013-2017年的财务报表来看,对于应收类款项的投资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7.5%下降至2017年的4.8%。从降低银行风险的角度来讲未尝是坏事,这反映出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更高,因为应收类款项的交易结构比较复杂,其中涉及多个增信主体和金融机构,风险的透明度比较低,原有的信贷风险极有可能通过应收款项投资实现转移,从而导致银行运行的风险上升。
(三)改善不合理的收入结构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息产生的差额;其次则是通过提供各种中间业务服务收取的佣金,但后者所占的比例很少,这就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来源单一的收入结构,一旦利息发生变化,就会对整个银行的收入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非常不利。而通过发展投资类业务,增加银行收入的来源,改善不合理的收入结构。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收入的来源与去向的问题,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同时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业务类型,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商业银行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冬冬,马晓军.应收款项类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研究[J].华北金融,2018(8).
[2]胡斌.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国际比较[J].中国货币市场,2007
[3]金昱.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发展趋势、模式与风险[G].商业银行
[4]方照青.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
[5]赵斐斐.刍议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趋势与创新[J].时代金融,2018(5)
[6]陆岷峰,张欢.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业务历史沿革、现状及展望研究[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2)
作者简介:
杜红霞(1996-),女,苗族,重庆市,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
李福林(1998-),男,汉族,四川省泸州市,本科,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