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胡 煦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双证制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胡煦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本文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对国外同类院校先进经验的学习,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制度融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及课程设置、日常教学方法、开发教材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双证”融通提出对策。
高等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学历教育
在高职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认证并重是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升其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将,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对于确定职业教育目标、设置专业、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具有定向和指导作用,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考核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目前在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落实职业资格制度过程中却面临一些矛盾:学校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学历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课程之间的融通;学业考试与技能鉴定考试互认互换等。在高职院校双证融通教育上还没有实现良性互动。怎样实现两者有效沟通,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尚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首先,从国家层面政策导向来看:《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法规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在职业教育领域必须“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由此可见,落实高职教育双证制培养,让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制度有机融合是落实国家对职业教育各项政策要求,也是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其次,从国外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与沟通的先进经验来看:德国实施“双元制”教学,学生同时接受学校专业理论教育和企业综合技能教育两个部分,推崇让学生“动”起来,在德国,有相关法律专门规定企业需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义务,凡积极接纳学生,为其提高岗位实习的企业,可适当减免税收,企业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学生也得到了真实锻炼的岗位。英国采用了教学循环理论的教学模式和Kolb的学习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将教学计划付诸教学实践;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就是实用性、专业性、市场化和灵活性。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普遍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政府指导思想。学校会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配合学校教学目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行不同的模块教学,满足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各级别职业资格证书已涵盖了包括人事部证书、劳动部证书等五个等级、11大种类。高职院校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在校生取证率高;行业特有工种得到学生的认同;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多。但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结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对实施双证制培养体系认识模糊;高职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少对应关系;教学方式与职业能力培养不相适应;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职业资格培训的要求等是较为突出的几点弊端。
在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制度融合过程中应从以下问题进行改革和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教学计划制定方向的偏重;课程设置需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以适应职业资格制度为特色的教学保障措施,制定相应配套的政策、制度;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等。
第一,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纽带。职业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必须面向市场,突出特色,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连接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纽带,是检验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成效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将国家职业标准作为设置专业的参照。
第二,课程设置要求综合化、模块化。高职院校需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和学生就业的需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对现有课程进行开发、重组和调配,形成理论和实践两个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
第三,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企业、行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围绕共同的育人目标,依据教材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共同开发课程。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围绕实际案例以任务驱动教学,改变纯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仿真课堂,实验实训基地、特色工作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具备职业标准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提高对真实职业环境的重要体验。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的一线授课教师不仅应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技术技能。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能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第六,教学评价与国家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让相关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其中专业技能考核的评价方式可以趋向于职业资格制度的鉴定方式。
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已成必然趋势,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煦(1976-),女,汉,四川自贡人,助理研究员,古代文学硕士,就职于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