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林庆云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明市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2012年以来,三明市通过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提高的“三增二降一提高”阶段性成效。
分级诊疗制度要切实推进并实施好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引导与支持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双向转诊,靠医疗机构间的协议和约定来实施,各医疗机构的功能职责约束不完善。医保制度还未与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有机结合,城乡居民医保缺少门诊统筹保障待遇,导致了既难以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也约束了医保守门人机制的能力。医保差异化报销待遇的经济激励措施对引导分级诊疗的效果不佳,从实践看,差异化报销对分级诊疗所起作用不明显。
(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要实施好分级诊疗制度,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基础。虽然三明市近年来采取多形式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强化对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持续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一定提高,但基层医疗机构空编率高,达29.8%,较高学历和职称的卫技人员明显不足,尤其是全科医生和具有执业资格的卫技人员严重缺乏,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技术水平和能力不信任,不能有效引导患者基层就医。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不高是影响基层医疗的核心要素,从而制约基层首诊、分级医疗质量,即便上级医院下转病人,基层医院也不敢接或留不住。
(三)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有待加强
由于各医疗机构系统分割、相互独立、业务流程不规范、技术标准不统一等原因,目前三明市基层与上级医疗机构间仍无法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医疗信息的交流不畅,使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远程医疗是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发挥基层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可视化远程医疗会诊,让患者在乡村和社区都能享受大医院的医疗服务;通过远程医疗会诊,65%-80%的医疗患者完全可以得到明确诊断,无须转院治疗。但财政投入不足,基层医院网络存在如信息设备运行维护困难、缺少面向特定医学领域的专业化会诊软件等问题,制约基层远程医疗的发展。
(四)居民健康观念与就医习惯有待改变
由于城乡之间医疗资源分布的悬殊、群众生命意识的提高、医保制度的实施,长期以来群众养成了一旦有病均往大医院就诊的传统习惯,认为只要到大医院就诊,疾病诊疗才能得到保障。调查数据显示,58.3% 的受访者不信任身边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患病之后,61. 2%的患者会首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由于多数民众没有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轻预防、重治疗、主动健康管理意识较弱,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感,存在盲目崇上心里,多份迷信和依赖大医院。同时,由于患者未能充分了解双向转诊的内涵、流程和方法,不知道手术后和急危重症病情稳定后可转回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正因为患者未掌握完整的治疗信息和相关政策,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加之部分病人不信任基层医院,对病情稳定需回基层巩固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再有上级医院因自身利益,不愿提早让病人离院,即出现“上转容易,下转难”。
二、三明市深入实施分级诊療制度的对策建议
从问题入手,应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加强政府主导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同、制度衔接和政策互动。在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方面,适度控制市办和其他公立综合性医院单体床位发展规模,增加县办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社会办医院、新区、郊区和医疗卫生资源薄弱地区以及儿科、产科、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领域的医疗卫生资源。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到6.5张。在加快短板学科建设方面,加快儿科补短板,扩大儿科资源供给,在市区规划建设1所市级儿童医院,每个县级综合医院设置儿科,新增的床位重点用于儿科等紧缺床位;加强儿科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一批、转岗一批、提升一批”,增加儿科医务人员数量,到2020年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床位比例达10%,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3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达1名。加快产科补短板,加强二级以上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科床位、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二、三级综合医院妇产科床位分别达到全院总床位的10%、15%,全市有效产科床位达980张,实现每千分娩量产科床位数达21张。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慈善机构、保险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医疗机构。明确社会办医功能定位,引导社会办医向“专、精、优”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专科医院和高端医疗,与公立医院实现优势互补。到2020年,全市社会办医床位数力争达全市医院床位数的15%左右。
(二)加强基层建设
要集中精力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接得住、愿意接”。一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建设。二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先增量后提质,再规范化培养”的原则,通过县管乡用、定向培养、在职教育、务实进修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素质。三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提升急诊抢救、常规手术、正常分娩等服务能力,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四是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健全机构负责人选拔聘任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三)加强上下联动
要着力推动医改政策落地,促进大医院愿意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一是落实县级总医院组建工作。以县(市)为单位、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整合全县(市)医疗卫生资源,组成1个紧密型医联体(总医院)。2018年,各县(市)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构建有序的就医秩序。2019年,在县级总医院、市区医联体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市级总医院组建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紧密型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共同发展、良性发展的医联体。到2020年,全市所有公办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在医联体内形成激励共享机制,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建立较为完善的医联体体系。二是推进住院费用全部按病种收付费改革。适时调整相应病种的价格及收付费标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堵住浪费,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看病负担。三是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共享。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增强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完善居民健康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个人健康信息归并、整合和共享,健全居民健康档案查询和健康信息管理工作机制,方便群众自助管理个人健康档案。
(四)加强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要全社会动员,通过宣传、教育手段等做好基层首诊与双向转诊的宣传工作,让城乡居民理解信任基层医院,促进居民思维的转变和科学就医习惯的养成。加快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和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组成团队,推动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的诊疗服务。
分级诊疗制度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建立完善并推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对于有利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医保基金安全运用、政府投入最大效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起到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