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杨凤美
如何搞好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德育效益?这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做出满意的回答,笔者以为必须处理好下述几种关系。
一、系统性与层次性的关系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其实施的因素和条件是错综复杂的。这些因素和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起作用。因此,我们要按照青年学生的品德形成规律,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构建德育环节,构建德育工作的科学体系,把学生推到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價、自我激励、自我总结,做到实施德育的系统化。
一方面,我们要改变那种孤立、片面、静止地对待德育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用统一、整体的观点把家庭、社会与学校联系起来,把德育与智育、体育和美育联系起来,把校内党、政、工、团、学各种力量统一起来,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种课堂、每个职工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的施教系统,使各种因素、各个渠道、各种途径,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段来做好德育工作。另一面,要注意将德育内容加以分析和处理,形成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国情教育、品德教育、传统教育、爱国教育等诸多内容的逻辑系统,使学生的德育素质得到全面合理的发展和提高。
但是,人的头脑不是一个开口的容器,我们不能也无法将极为丰富的德育内容任意的灌进或倾泻到到学生的头脑中去。长期以来,由于德育课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深奧有时又脱离实际,老师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导致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德育相关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学校的德育目标,以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为依据,了解学生个性差异,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和不同的教育要求,打破原有的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以趣激学,做到德育过程的层次化。在层次化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教育使学生加深认识,纠偏改错,促进知和行的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忽视德育本身所包含的层次性,忽视互动和交流,随意地、简单地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过多强调统一要求,一刀切、一阵风,较少重视区别对待。一个报告要求全体学生一律去听,结果是高年级学生吃不饱,低年级学生吃不消。一次郊游,要求人人参加,结果是新生感到新鲜,老生觉得厌倦。一个认识,大家还未理解,只能照搬照抄,这就大大降低了德育的效果。
二、形式和内涵的关系
通过受教育者的活动与交往,使之接受外部教育的影响,这是德育的一条基本途径。但任何一种形式的活动都只是一种载体,活动的最终指向应该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是手段,而真正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内化作用的是这种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教育内涵。因此,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形式和内涵的统一。好的活动形式使人喜闻乐见,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得到教育一,变"一潭死水″为"满潭活水″,但如果只有好的活动形式而无好的活动内涵,这种德育活动也是徒劳无益的。教育者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受教育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加强德育的功能。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的活动不仅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没有好处,而且会使他们在无形中受到形式主义工作方法的负面教育。那种为了应付检查,为了便于写总结而举行的没有好的活动内涵,或者不适于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应该坚决取消,完全杜绝,否则,不仅会毒化校园空气,而且会浸蚀学生的心灵。以德树人,要发挥德育作用,注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提高觉悟,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德育与智育、美育的关系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人们早已有了共识,但在实际上两者往往脱节。搞德育的教师不注意对学生文化知识传输和技能的传授,教文化课、专业课的教师更不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填鸭式的授课、满黑板工整的板书、枯燥乏味的语言,不注重互动、不注重交流。实际上,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相辅相成的。在思想上是唯心的东西在科学上永远得不到证明;而在科学上是正确的东西必然具有其思想性。例如,物理学中的物理变化就包含有质量互变的思想。因此,我们说在智育的本身中就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智育中要发挥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把握有利时机适时进行教育培养,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智育中潜移默化,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反过来,学生如果具备了足够的思想基础,具有了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就会激发起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最终促进其智育的发展。
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对德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足以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健康、朝气;教师的言于律自、率先垂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灵魂中又是一种巨大力量。因为由审美对象引发的情感体验即喜怒哀乐之情直接涉及到对审美对象的评判。美与丑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善恶、真假密切相关。审美时由对形式美丑的欣赏必然进入对内容善、真假的评判,从而使人避恶从善,去伪存真,由情感上的陶冶得到道德上的净化,进而形成高尚的人格。所以,美育在激发人的审美情感的同时,也可帮助人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点,使道德日趋完善。正因为德育与美育紧密相联,我们才说德育工作者不仅是一个先进思想的鼓吹者,高尚情操的培育者,而且还应是一个审美家。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入浅出,不断创新,化腐朽为神奇,像磁石般紧紧吸引住学生,把学生带入乐学的境界。只要我们把德育过程寓于美育之中,德育就会显示出无限的生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