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类对环境问题产生的认识及过程

时间:2024-04-23

窦蕾成都理工大学

人类对环境问题产生的认识及过程

窦蕾
成都理工大学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大自然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类。但是,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改善人类生活条件,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不平衡,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土地沙漠化,物种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工业时代;认识

生态环境问题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的。关于生态环境的定义是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功能失衡,从而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就像美国的福格特在《生存之路》中所说的那样“人类是依靠破坏其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而生活的唯一有机体。寄生虫也有同一趋向,但是它们的破坏由于缺乏智力而受限制。人类用其智力来存在环境。从地理学或历史学来看,人类学会稳定或恢复环境的时候绝少,人类越进步,其对环境的破坏性可能越大。”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人类在最初期生存方式是采集和狩猎,也就是以直接利用自然物为特征,主要是依靠自然的“恩赐”,直接取用现有的物质,而不会生产和制造,那时候的人类对于大自然主要是一种“敬畏”的态度。到距今大约1万年以前,人类步入了农耕时代,这个时候人类的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从采集和狩猎为主变成了以利用和强化自然过程为特征的农耕和畜牧活动。农业文明的产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两个重大变化分别是定居和人口增长,但同时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人类开始大面积的砍伐森林,由于物种多样性发生了改变,这样同时也就改变了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而不注重环境的承受能力,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的植被,改变了生物圈的面貌,导致草场和耕地退化,接踵而来的是沙漠化和盐碱化。但是至此,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受到整体性的影响。

一、环境问题出现

到了大约18世纪,欧洲首先步入了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状态。工业文明主要特点是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教育普及、消息传递加速、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增长等。

工业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就是依靠工业生产,它主要是通过科技对自然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对其进行改造变成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的产品。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次转折。许多大城市崛起,城市化浪潮加速,许多地方出现了人口激增,交通也变的越来越快捷,整体走向了消费型社会并依赖于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体系。

虽然社会在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生态危机。首先是五六十年代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污染事故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普遍上演,环境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第二是全球性资源短缺,比如,耕地短缺,能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等一些列问题开始凸显。第三是人口暴增。第四是全球生态系统遭到全面破坏,全球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物种灭绝、、臭氧层空洞加剧,对作为人类文明生存的母体地球本身构成了威胁。目前全世界有3500万平方公里已经变成了荒漠[1],也就是说现在每一分钟都有土地再变成荒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土地荒漠化已经达到了26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7.35%,并且还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土地沙漠化加剧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气候异常,沙尘暴频现许多珍稀物种也会消失,是人类和动植物都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第五是生态殖民主义加剧。

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出现到现在一直在加剧,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表现的更加复杂。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第一,人类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已经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水土流失、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能源紧张、淡水短缺、许多野生动物灭绝等。第二,由于人类将污染物向环境中排放过量,造成了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甚至改变了气候。第三,对于技术控制不当和滥用导致的负效应,核泄漏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现在未得到准确评价的转基因技术,空间技术,电子技术等带来的环境后果都是无法预料的。

与之前出现的环境问题相比较,我们所面临的当代的生态环境又有了许多新的问题。第一,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的,区域性的破坏转变成全球性的环境破坏,气候出现异常,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能源紧缺、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有毒废物跨境转移等。第二,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即明显的表观环境破坏发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它们是长期积累的生活污染,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危及全人类的生存状况。第三,从最开始的环境问题出现在发达国家,目前已经扩展到了发展中国家,这一部分是因为发达国家转移污染产业,还有就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达到经济效益而无节制的破坏环境。中国等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国家,集聚了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各种环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叠加效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里报告2008》中谈到“我们消费资源(地球自然系统所提供服务的基础)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超出了资源更新的速度,仅在过去的35年里,人类就丧失了近1/3的地球生态资源。我们的全球生态足迹已经超出地球承载力的30%。如果我们的需求以同样的速度增加,那么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我们将需要两个地球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2]

因此,大多数人都是在通过利用或者日益透支异地的生态资本,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

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首先是孟德斯鸠等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虽然具有片面性,但这本著作仍旧是引起人们对于人和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这部著作本身是对宗教神学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具有批判意义的。[3],并第一个提出自然通过社会生产力,特别是通过社会组织为媒介,对人发生影响[4]。黑格尔还是第一个提出并强调人类必须辩证的对待自然,他认为人们既需要能动的改造自然,但是也同时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做出毁灭自然的事。纵观历史,在对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中,黑格尔的观点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1]熊田田.生态文明及其构建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10.20

[2]地球生命力报告2008[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03:45-50.

[3]黑格尔《:历史哲学》,pl23一124;三联书店,1956.

[4]《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二卷),1P 71一1 27:三联书店.

窦蕾(1992-),甘肃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科技哲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