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南戏曲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4-04-23

贺冬梅,周新娟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戏曲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贺冬梅,周新娟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本土戏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湖南戏曲推动艺术教育变革发展、湖南戏曲提升艺术教育质量、致力学院教育传承和发展湖南戏曲等方面探究湖南戏曲问题。

湖南戏曲;艺术教育

此项目为湖南省教科院一般课题《湖南本土戏曲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K013CGD021。

湖南是全国著名的戏剧大省,剧种繁多,目前仍有19个以上。以花鼓戏、湘剧、祁剧为代表的湖南地方戏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大都已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曲是有区域性的,中国戏剧未来的发展是社区戏剧发展,而戏曲戏剧的繁荣发展需要大批的非职业人员参与,以现代戏充实戏剧,结合地方特色,受地方群众欢迎。

一、湖南戏曲促进艺术教育变革发展

近年来,湖南省每两年一届的戏剧节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和优秀戏曲人才,给湖南的艺术注入了新鲜活力,给湖南的戏曲艺术带来了勃勃生机。周边省份的艺术团体及专业剧团每年都有大量的湖南青年演员(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尤其是专业素质全面的优秀舞台表演人才充实到表演队伍中去,这些都构成了艺术教育市场的基本人才需求,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全国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培养艺术人才的中高等艺术院校蓬勃壮大,艺术教育的发展也陷入一定的误区,即狭隘地将艺术教育与音乐、美术、舞蹈教育相等同,忽视了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戏曲综合艺术,忽视了戏曲对音乐、舞蹈、美术、话剧等艺术门类横向的借鉴和影响,忽略了对戏曲表演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割裂了艺术各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发展严重滞后;还让很多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定位产生模糊感,造成了艺术院校专业课承载任务的缺失。殊不知,中国最早的艺术教育就是从戏曲专门的教育场地戏坊开始的,戏曲是艺术的综合体。从唐代的参军戏到元代的杂剧,到现代京剧的发展,戏曲积淀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气息。探索艺术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之路,不能忽略戏曲,特别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二、湖南戏曲提升艺术教育质量

戏曲与音乐、舞蹈、舞美等专业休戚相关,可以说,戏曲教育是舞台艺术教育的基石。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张也、雷佳、王丽达都是学唱花鼓戏出身;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一幅人体舞蹈山水画卷惊艳世界的著名舞蹈家沈伟也毕业于戏曲表演专业;舞蹈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身韵课深受戏曲身段的影响,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融入戏曲的元素更具特色,更具韵味;同时几百年来戏曲对舞台美术的要求也促进了美术专业的发展。总之,湖南戏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是声情并茂、载歌载舞的艺术,对湖南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提升现今湖南艺术教育质量。

三、致力学院教育传承和发展湖南戏曲

湖南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发展的工作,仅仅依靠一些热爱戏曲事业的人士和公益团体难以持续进行,我们需要有稳定师资力量、有办学经验、有致力于湖南戏曲传承和传播后备力量的组织机构来完成这项工作,学院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沉淀和积累,教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培育出了张也、雷佳、王丽达、吴军、瞿颖等一大批享有盛誉的艺术明星和演唱家,被形象的称为“湖南艺术家、明星的摇篮”。戏曲表演专业是学院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牌专业,也是湖南省培养高等戏曲表演人才的最高学府。学院在传承和发展戏曲表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花鼓戏、彭俐侬湘剧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本土元素转化成戏曲表演教育的教学资源,纳入课程建设中来,让学生通过对戏曲表演专业的学习,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土戏曲文化的热情,让更多的人走进戏曲、了解戏曲、学习戏曲、热爱戏曲,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戏曲学生生源紧张,没有好苗子的窘状。

在现代艺术教育发展背景下准确定位湖南特色艺术教育,使艺术类院校的非戏曲类专业教学与湖湘地方本土戏曲教育进一步互识、互补、互证,较好地体现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两个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促进艺术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

四、湖南戏曲推动艺术创作

戏曲的经典作品经久不衰,成就了不少具有个性魅力的表演艺术家,但随着时代变革的步伐,年轻一代热衷于流行音乐,哼唱着通俗歌曲,戏曲所占的市场份额日趋减少。戏曲讲究唱作念打,手眼身法步,表演本身具备一定难度,且兼具完善性和文雅性的特点,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是点滴打磨出来。经典剧目需要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和创作新的作品才能吸引年轻一代。再好的戏曲表演家没有好的戏曲作品也难以长时间保持其自身的魅力,从而推动了戏曲艺术创作。

截取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结合时代流行元素改编成为戏曲剧本,用年轻受众喜欢的快节奏的艺术表演形式展现戏曲的时代魅力。花鼓戏《我叫马翠花》用充满正能量的喜剧态度,描述马翠花身边发生的凡人小事,用生动鲜活的喜剧人物和喜剧语言,抒写阳光下的真实人、普通人的仁义道德和生活梦想,创造性地把长沙弹词、长沙山歌融入剧中,彰显浓郁的湖南地方艺术特色。

湖南戏曲在不断传承发展中融入时代的元素,也是几百年戏曲文化不断演进的必然之路。在跨界、融合中谋求改变,重视戏曲在艺术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焕发湖南戏曲的勃勃生机。

[1]付炜炜.浅析中国高校的戏曲艺术教育[J].大舞台.2015年08期

[2]唐晓静.高校公共艺术课中开展地方戏曲教学的可行性与教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