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BOM的运用

时间:2024-04-25

屈健鹏

摘 要:在众泰汽车永康、金华、大冶基地各制造厂均有接触各类BOM,发现其中关系复杂混乱,在使用中常常搞不清运用关系而致使各部门间工作开展出现阻滞。现特从一位总装工艺工程师的角度对本公司所接触的各类BOM做一个归纳和所理解的运用分析,希望能对其它同事的理解有所裨益。如有不同见解可共同探讨学习。

它主要描述的形式与EBOM大部分一致,形式上的差异在于PBOM增加了各部件的使用工位。内容上则与EBOM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 零部件件号,PBOM里件号唯一,不同工位使用相同名称件号的零部件要在单元格形式上合并和数量上求和,因为他要指导形成采购BOM,在ERP系统里还要作为基础数据。

2.2.2 零部件名称,上示表格里有不同件号名称一样的现象出现。但在我看来,后续的以及实际的处理中有必要加上尾缀以示区分。

2.2.3 工位,这里的工位大多只表示了使用的工位,未有使用数量等的详细信息,所以不太适用于指导物料配送和生产。

然而,我们又常喜欢认为PBOM用于了生产制造管理,指车间装配指导、物料配送指导等。但从这两个指导来看,应该是由另一种专门的制造BOM——Manufacturing BOM来指导的,网络表述的常见文本格式表现形式包括工艺路线表、关键工序汇总表、重要件关键件明细表、通用专用工装明细表、设备明细表等。但在我们这里常见的为工序清单,它囊括了工位及各工位装配的详细零部件和装配顺序、使用工具、规定力值及其他化学、辅料、劳保用品使用等,直接指导总装车间各班组各岗位的装配,物流配送也因其按工位的排列顺序而可直接用于指导配送。总装车间对于PBOM的常用功能认识也局限于指导车辆配置和数量,装不装与装多少的层次。

而这个MBOM与PBOM的关系,在我看来。试制期间,工艺员对现场和车辆会有更多的认识,这期间首先形成工序清单,对每一个装配顺序和零部件装配状态及连接件形成系统。在工艺接收初版EBOM转换PBOM时更多的可能会是依据工序清单内容,更新零部件名称及件号、配置状态等,由工序清单再形成的PBOM。在EBOM状态好的情况下,也可直接根据总装状态栏标记为“1”的行结合装焊层级进行筛选形成PBOM,再与工序清单进行比对。PBOM下发制造基地各部门后,则依据研究院PBD采用及更改通知单和已转换的技术状态更改通知单对各部手里的PBOM或工序清单进行维护更新。

2.3采购BOM——Costing BOM

是根据生产要求外购的原材料、标准件和成套部件等产生的,对应的网络文本格式主要包括外购件明细表、外协件明细表、自制件明细表和材料明细汇总表以及我们公司的模块化清单。采购BOM信息一般来源于设计图纸和工艺卡片上信息汇总。由采购部门或生产准备部门根据其安排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PDM系统一般都可以根據图纸和工艺信息汇总出相应采购BOM信息,但是如果要针对产品批量获得动态的采购BOM信息就必须在ERP系统中完成。例如100台和10000台批量采购BOM可能在外购和外协件上有很大变化。批量小时可能有的零件外购成本较低,但批量大时就可以自制完成。

就目前而言,我们主要是依据PBOM和MBOM结合生产实际需求来调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这里在后续会单独作为一个章节谈出看法。

第三章 现有EBOM转换为PBOM实例分析

这里以动总部分EBOM按常规方法,总装状态标识来形成PBOM。

3.1 表头内容确立

以上表头是最常见的PBOM内容格式,车型栏根据开发需要进行变更,但这个表需要在零件号后加上总装状态一栏。

3.2 EBOM层级划分与认识

现阶段EBOM里组的创建绝大部分都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也就是零部件父子或兄弟关系混乱,根据装焊层级标识(大多数正确,也不乏层级错误的;如果都错误,那就只能根据实物装配来确认了。)可分辨组创建的正确与否,组的正确认知可以加强对各系统主要装置的了解。

3.2.1 动力总成的划分。这里以动力总成为单位划分成组,为第一层级1Y,对应组别序号为1,如上图红框内所示。单击组别序号1,+号收起来的内容表示为各动力总成的具体子件,未收拢起来的表示父件类别。

3.2.2 每个动力总成的基本装置组别。单击组别序号2,EBOM即可自动展开对应组别的装焊层级内容,在这里全为2Y层级。实际运用中每个车型只会对应于+号之上的某一种装置,但每个+号对应的装置肯定是每台车或此处每类动力总成所必备的。而每个+号里所收拢的内容亦即为每个装置里所包含的子零部件。其总装状态均为空白,表示这些也都是虚拟件名称,不实际装配使用。

3.2.3 单击组别序号3,即可展开各装置子件明细。子件层级均为3Y和2。如果3Y层级还有子件3跟4Y,则组别会随之增加组别4,依此类推。

3.2.4 总装装配件绝大部分都是2和3Y层级件。当然也有例外,如下燃油箱组件也为虚拟件,其下子件单件较大,需要总装装配,则其子件3和4Y层级的件总装状态才为1;另一种情况下,空滤支架总成件层级同为3Y,其下也有层级为3的子件,但由于子件较小,可形成总成供货(这里提及名词“模块化供货”),因而总成件总装状态为1,而子件却不为1。这里的不同点就是EBOM转换为PBOM时,可能会常出错的部位,它的出错会使得CBOM(采购BOM)在处理转换时发生重复或者遗漏。

3.2.5 责任工程师栏。在对于EBOM理解不通时,可以通过各零部件对应行后的责任工程师名字在腾讯通查找联系方式或直接进行沟通解决。当然,也包括后续任何时期任何阶段该件设计问题的了解。

3.3 根据总装状态形成PBOM

在对EBOM确认分析完毕的前提下,可直接筛选总装状态栏为非1的行删除,遗留的即为所需动总部分PBOM。根据实际的了解来看,此时行成的PBOM是不能直接用于采购行成CBOM,采购反馈部分总装装配件子件要单独采购,如果该总成件包含于模块化清单,则采购参考其即可,若不在其内,则需要与研究院确认开发状态(个人认为此类情况不应出现,若开发不为总成件,代表需要人为组装,则总成件EBOM总装状态应不为1)。总的来讲,检验总装PBOM的正确性,从是否是总装直接装配使用件的角度最为直观。

对于工位栏,那肯定是只能根据实际的工位安排来一一对应,可以借用前期行成的工序清单。一旦PBOM签字下发,则后续工作的开展应以其为始。

4.1模块化现状分析

模块化清单作为方便总装装配、采购便捷、制造节拍提升等要求推进下的产物,其其实正吻合了当今企业发展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又一次革命性趋势。

模块化理论的深化和在更高层次上可由模块化设计延伸到模块化企业,模块化原则和方法可引入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可优化产业结构的配置、调整,模块化培育“模块簇群”,推动产业升级;按模块化原则组织设计团队,可按模块化原则构建企业技术平台,按模块化原则改造生产体系(生产线设置,模块“外包”,这是我们正在做的),面向模块化的组织改造(内部组织及流程的再设计)。

4.2模块化清单的形成

2014年起始是没有模块化清单的存在的,但是在永康企业发展规划和制造产能提升等的迫切需求下,总装提出了将部分小件预装和大件预装的供货方式作出优化,历经2015年初至2016年底终于对部分B11车型的小件外协做出了反馈。自此之后的B11A、B11B、B11C、B11F、B01A等在开发设计阶段即形成模块化清单、外协件清单等解决成本核算、制造过程优化的问题,从此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目前两个清单的形成机制在我看来还是不太成熟,因为各清单的形成常会出现一些相互的不理解,EBOM、PBOM、MBOM不能指直接指导形成CBOM,需要进一步完善。

4.2.1 模块划分角度。

面向设计的模块划分,当某类产品的市场需求种类较多或者需求的变化较快时,模塊划分通常侧重于面向设计,主要根据产品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功能上的相关程度进行模块划分,即对产品的总功能进行分解得到一系列基本的功能单元,然后按照相关性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得到功能模块,这个的话研究院早已形成车型T平台等,设计开发走在了前列。

面向制造的模块划分,如果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对稳定,而制造过程比较复杂,模块划分通常侧重于面向制造,在模块划分中应重点考虑加工方面的问题。通常模块内部越简单,其制造就越容易,此方面现各大制造基地生成了大小件预装班、委外总成件、外协件等。

面向使用、装配和维修的模块划分如果用户需要经常对产品的某些部分进行更换或维护时,产品模块划分通常侧重于面向装配和维修,在这一类模块划分中,应重点考虑的是装卸和接口方面的问题。

面向装配的模块化设计重点从保证装配过程和装配质量的角度进行模块划分,譬如将线束、内饰、外饰等由传统的各班分布装配改成相对尽可能集中,此理念仅永康基地在2015年施行过一个阶段,没有被后续领导和其它基地所深度采纳推广。

4.2.2模块化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以少变应多变,以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以最为经济的方法满足各种要求。

由于模块具有不同的组合可以配置生成多样化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的特点,同时模块又具有标准的几何连接接口和一致的输入输出接口,如果模块的划分和接口定义符合企业批量化生产中采购、物流、生产和服务的实际情况,这就意味着按照模块化模式配置出来的产品是符合批量化生产的实际情况的,从而使定制化生产和批量化生产这对矛盾得到解决。我们现阶段所说的模块化清单对应的就是制造角度的划分。

所以,预装占地面积较大且繁琐的前后保预装成为了必然被模块化的对象,其次一些细小或者操作复杂的便于总成装配的装置被模块化。这个模块化清单是由基地工艺根据车间生产装配实际和状况提出,考虑工艺路线,结合开发采购和财务报价等综合评定的结果。

第五章 结束语

此文为BOM学习认知总结研究,旨在陈述个人经历与看法便于与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如有见解出入或补充完善,乐见诸位同仁提出修改意见。也藉此为引,万望诸位同仁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研究,写成通俗易懂之文,既为他人所学,也为自身之拔高。勿哂!勿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