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常态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4-25

王哲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放经济进入了一个向前推进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更加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形成了我国与世界深度整合、互利合作的格局。但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贸年增长率由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加工贸易、低附加值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快速下降,而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等所带动的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新常态下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企事业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但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是传统外经贸模式的产物,培养的毕业生国际商务拓展能力不能让用人单位完全满意。因此,如何准确定位新常态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新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

三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教学范式创新的集合。

1.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理念创新是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目标一致理念。教和学的最终目标是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民主平等理念。教和学是在民主平等原则下进行的,要打破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拥有充分的表达权,形成开放和谐的教学相长的学习情境和氛围。第三,互助合作理念。大学的教和学需要多种层次的互助合作,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合作可以促进教学、学习和研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

2.教学管理创新

教学管理创新是保证,侧重于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第一,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并逐年微调,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课程内容反映专业人才的主体知识结构。第二,慎重选择和更换教材,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第三,任课教师的选择、教学条件的应用、学籍管理条例的执行、考试工作的组织、因材施教的措施等都按要求规范管理。第四,成立学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第五,毕业实习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实习单位选择、论文选题、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对实习生进行专业指导。另外,实习结束时,必须提交个人实习鉴定。

3.教学范式创新

教学范式创新是手段,立足于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过程的探究。教学范式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教育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扎实搞好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是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共同责任。教学范式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应从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管理与实施、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实践教学与实训、考核与考试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全过程创新教育、全方位学业指导等方面入手。

二、理论教学

1.双语教学

我国许多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重点高等院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很高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专业质量的必然要求。

针对双语教学,各大高校的学者都认为要加强师资培训和进修,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英语能力;选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学用书进行教学;制定长期的双语教学规划。此外,还有以下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高校应该有选择性地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同时不盲目追求全英文授课,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创建实践平台,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国际谈判和磋商、国际会议等模拟演练。有人认为课堂要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分析。有人认为还要建立双语教学课程评估体系,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到了大学三年级再开始设置双语教学课程。有人则认为不能一味地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还要使教材“本土化”,编排出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材。还有人指出要建设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通过政策因素自上而下地推动双语教学的发展。

2.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有人认为教师要精心选择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讨论环节,讨论内容的难易度要稍微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此外,还要选择合适的讨论时机,把握整体知识系统。有人认为高校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包括:转变观念、改变角色、保证组织、建立考评制度的保证系统。还有人则认为要建立一个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成绩考核系统,将期末最终成绩中包含的模块训练、综合训练、课堂表现成绩按比例合理地分配分数,从而使学生的成绩可以更直观、合理地表现讨论式教学效果。

三、师资队伍构建

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向导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对高校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标准。下列是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一些综述:郎永峰提出应当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同时校方应当采取措施克服重重困难,借助正式的制度安排,把专业课老师轮流输送至外贸企业挂职,熟习国际经贸企业的基本业务操作方法,令教学者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最终有效增强教学者的实践教学水平。此外,各高校可以考虑把外贸单位的精英人员“请进来”,到课堂中展开实际的案例教学。还有部分人士认为师资队伍的构建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更加注重毕业生的选留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尽可能留下学历、素养更高一些的人才,并且秉承严格的考核机制;其次,更充分地运用各高校自身的优势条件,积极激励中青年教育者在职攻读学位,对于那些基础课青年教学者来说,最好选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培养手段,校方可以借助聘用更多拥有更深资历的双语教学者展开教学活动,也不妨借助校内实教师之间互评互學的手段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

四、增加反映经济新常态的课程内容

现在内外经济运行的联动性增强,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看,外部经济扰动对内部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影响都愈加明显和重要。因此,以开放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理解现实经济问题,是做出正确判断、开展实践创新的重要基础。但是对于许多新的国际经济现象,现有的教学内容中尚未有深入系统的介绍,传统的经典理论对于新经济现象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因此,一些重大国际经济现象、经济事件在当下的教学中需加以补充和更新。例如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身为外贸大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国内高校应当更加积极地适应当前的经济新常态,自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更为重视对高校学生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教育培养,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贸易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秀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14(14):65-66.

[2]熊美珍.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67-68.

[3]王艳丽.基于国际化视角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5(9):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