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中国地方生态治理的主要难点与对策

时间:2024-04-25

李宁

摘 要: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一直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各个地区政府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提供的机遇,认清地方生态治理的难点,积极探索解决对策,协调工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地方;生态治理;难点;对策

引言: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生态文明”建设是地方重要的政治生活之一。从十七大到十九到,十几年来的生态治理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生态治理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生态破坏容易,治理难,地方生态治理任重而道远。

我们在生态治理上要坚持以***主席的治理思想为方针,符合中国国情和自然规律的治理之路。

一、中国地方生态治理的主要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治理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业化越快,社会发展越迅速,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

(1)生态治理普遍难点

第一、工业化是生态破坏的根源。从世界发展的历史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工业化是从东部到西部呈阶梯式发展的,由于我国的历史和国情,实现全面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道路,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在治理工业环境污染方面,西方一些工业化国家主要是通过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其他不发达国家,升级自己的产业,降低国内污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不愿意借鉴西方的环境治理道路,通过牺牲他国的利益满足自身的需求。而是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治理对策,提倡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缺少有效的协同机制和保障。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然路径就是各个地方的协同,但是如何协同治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体质和有效的机制保障。我国目前的国情就是东部资源供应不上东部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靠西部地区的资源支持,大力开发西部资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西部资源开发的主要受益者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却是环境恶化的主要承担着。这样的市场交换仅仅是表面经济价值的公平,事实上对于生态治理是极大的不公平。我国的当前的治理情况还是各个地方政府各自为政,没有实现区域之间的协同和联合,这种现象也不乏行政区域分割的因素。所以建立完善的环境治理协同体质,为环境治理协同机制提供相应的保障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生态治理质量量化是目前的难点之一。生态环境的质量量化在目前仅仅是理论建设,很多工作并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虽然各地有生态审计政策,但是由于没有实现生态质量量化,干部离任生态审计政策均流于形式。

(2)生态治理地方化难点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等原因,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不同。东部地区相对更发达,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工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生态足迹扩大,给生态的治理和修复带来了巨大压力。人们在享受工业化的和现代科技带来的成果时也深深的厌恶工业化带来的污染,比如雾霾。但是降低生活品质来改善环境。东部地区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同时也率先体会到了环境污染,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生态污染的严重性时,许多地区的土壤和水质以及被污染了。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中部地区同样依靠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但是工业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令人们难以接受。目前环境治理对中部建设的压力很大,中部只能变发展边治理,严重的生态问题不允许中部向东部一样先发展后治理。这样一来中部的发展成本变高,而过去中部的人和资源很多已经流向了东部,因此中部地区的发展更需要资金。中部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已经进入到两难境地,甚至一些城市出现了经济和生态环境同时下行的局面。

西部地区生态治理难度大,十几年来的摸索,西部的生态建设逐渐有了起色。云南、青海和西藏以建造生态省为发展目标,“不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成为西部的发展理念。但是这样造车了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很多地区停止开采矿产,退耕還林,退牧还草,均为国家的生态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发展滞后的西部在为国家生态治理做出牺牲的同时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这样的补偿也是长期保证生态治理效果的保障之一。目前西部地区仍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协调的问题。

二、中国地方生态治理的有效对策

(1)适度发展策略

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减少环境破坏,国家政府要为地方制定符合地方情况的适宜发展策略。改革开放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均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执政的思想,但是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就目前我国的生态情况来看,政府工作人员不应该在坚持这中思想。国家施行的离任生态审计官员考核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并没有起到实效。政府在当地发展计划中,仍然是以GDP为努力目标,而GDP大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这养给环境治理增加了难度。就国家目前的整体生态环境而言,国家必须为地方的工业化限速,保证生态环境治理有效进行。

(2)工业转型升级

东部地区应该接下来的发展中立足于产业升级。传统的制造业虽然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但是过度依赖会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东部地区应该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大力发展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一带一路”为东部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产业的转型和转移要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同时进行,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治理问题的办法。

改革初期的工业发展浪潮已经逐渐退去,中西部地区应该立足与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度的发展工业。借鉴东部在发展中的经验和技术,努力做到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

(3)生态治理质量化

市场经济行为的投入,是为了获取相关的汇报,有回报才能可持续生产。生态治理的投入也同样要有收益,才能可持续进行。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通常都是投入没有回报。这样给许多地区的生态治理投入带来鼓励,有投入没有利益也给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周转带来很多问题。所以生态治理的质量化是治理的重要对策,首先要解决理论问题,只有理论解释清楚,在辅以法律制度,才能在实践上得以落实。

结束语: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除了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外,还要促进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更需要现代化的生态治理体制和方式。国家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法稳.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的对策研究[J]. 城市与环境研究,2017(02):34-49.

[2]张艺华. 县级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实依据、发展障碍及其实现路径[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2):11-17.

[3]韦惠兰,孙婉婉. 我国草原生态治理项目对牧民生计影响的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9):11870-11874.

[4]闫永斌.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治理主体的利益异化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4):52-5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