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王乐刚
摘 要: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约束、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准则,是防范企业廉政风险的重要保障。实施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及不法行为,有利于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實现管理层经营目标,维护企业形象。
关键词:内部控制;经营目标;目标原则;五要素
内部控制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被成熟应用,其内容和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与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很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效,实践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机融合。本文从以上角度出发,主要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与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有效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1、内部控制,是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主要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构成。
2、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3、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规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上市地(上海、香港、纽约、伦敦)证券监管机构有关上市公司的法律、法规和要求。(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各种业务和事项,涉及全体员工。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既要对其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要受到其他人员或制度的监督与制约。(3)系统性原则:公司构建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部门和各岗位均能按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的发挥作用,最终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4)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公司战略决策、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5)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一个岗位或一个部门对一项或多项存在较大风险的经济业务活动没有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不相容的其他岗位或部门的验证、核对和制约,同时应兼顾运营效率。(6)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7)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应实行有选择的控制,努力降低控制成本,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提高效率。(8)包容性原则:内控手册力求避免与公司现行各项管理制度相矛盾,尽可能包容现行制度中的内部控制。对确实脱离实际的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应及时修改、完善,并以内控手册规定为准。
二、企业经营目标的定义及特性
1、企业经营目标的定义
企业经营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企业经营目标具有以下特性:
1)整体性。任何经营目标都不是随机拼凑,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同的,是一个整和为一的有机体。2)终极性。企业经营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3)客观性。它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性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地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三、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与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的联系
(一)内部控制的现状。
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发布并要求上市公司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内控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风险控制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内部控制在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控环境不够完善、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从而产生了诸如会计信息失真、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等后果,与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背道而驰。
(二)内部控制与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之间的联系
1、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提高领导和员工对外部环境风险的认识。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是指因工作对象、服务对象以及行业不正之风等对正确行使权力的干扰,个人生活圈和社交圈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公司层面控制、业务层面控制、权限指引、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等,其中公司层面控制主要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四个部分。而内部环境是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组织架构、权责分配、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反舞弊及内部审计等,对外部环境风险的防范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
2、严格的内部控制活动可以有效地监督相关人员的业务活动,防范岗位职责风险和业务流程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主要是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岗位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因素。而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不相容职责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计划控制、预算控制、合同管理、资金支付控制、信息技术控制、运营分析和绩效考评等具体的控制措施来规范岗位操作,有效预防岗位职责风险。对由于工作程序不规范或自由裁量空间过大而导致的业务流程风险,内部控制通过对各个业务流程制定详细的流程控制要素,保证业务流程的规范合规,控制和防范岗位风险,有效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
3、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防范制度机制风险。制度机制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缺乏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的明确覆盖及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明确规定,可能导致工作用权行为失控的因素,尤其是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决策和执行风险,内部控制制定了详细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对相关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针对各业务的关键环节和经营活动,按照权责匹配的原则,明确企业各层级的集体决策和个人审批权限,对相关“三重一大” 决策和执行风险有着针对性要求,有效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
四、内部控制制度对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的作用
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意识薄弱,不能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甚至于遭受巨大损失。内部控制是防范经营风险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方法之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使企业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和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励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
(一)事前防范,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例如,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目前较为先进科学的体制,其运作模式为“三个统一、一个体系”,即资金管理统计核算统一、会计统一、财务人员管理统一,和一套科学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完整、正常运转与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的产生,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
(二)事中控制,保障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时发现工作漏洞。例如,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可保障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诈骗和挪用;保障资金的完整,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发生。保障资金的效益,合理调度使用资金,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案,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三)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各项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各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这样将各部门的资金等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调动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
当然,在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意外事件的补救措施。决策者和管理者由于法律知识淡薄,识别风险的能力不同,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回避风险的能力不同,都可能有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全面考虑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对由内控失败或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加以事中控制、事后弥补,将损失尽可能的降低。所以说决策者和管理者应防范于未燃,站在战略目标的高度重新审势时局,制定适合时宜的方针政策,完整的内控制度,实现管理层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张岚.学习出版社.2009.12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政部等5部委.2008.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