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牟宗昕
摘 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日益重要。而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也成为国际国内讨论的热门话。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认为中国国情的改变已经使得资本账户开放到达成熟时机,然而伴随开放实践推进,问题和风险的暴露使中国政府重回谨慎逐步开放的道路。本文在简单梳理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和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认为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全面开放的时机尚不成熟,政府应审慎渐行,遵照一定次序,防范过快开放的风险和危机可能性。
关键词:资本账户开放 中国经济
一、前言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增强,新兴市场国家根据国情是应该保留资本流动管理措施还是应该尽快实现资本自由流,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由于三元悖论的存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资本的自由进出不能同时实现,发展中国家为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稳定,维持一定程度的固定汇率,限制资本自由流动。如今,中国面临经济新常态和以美国为首的反经济全球化势力,积极向外,发展主动外交,倡导“一带一路”,设立亚投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资本自由流已成为迫切需要。
从中国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实践看,1996实现经常账户全面开放;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渐进、审慎、可控的开放资本账户;2012年,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2013年至今,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其作为政府中期目标。这种谨慎的开放态度和波折的开放实践正是因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具有很大风险。
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之间存在鲜明对比一样,关于下一阶段究竟应该如何继续开放资本账户,目前在国内的争论依然懸而未决。
二、资本账户开放是必然趋势
虽然国内国际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路径时机存在争议,但对于中国是否应该继续进行资本账户的推进,理论界和政策界大都持肯定态度,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明显加快,其背后的行为逻辑是出于中国国情的改变。
第一,中国在全球地位上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开放资本市场。国际地位日益增强的中国经济体总量已达全球第二,然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明显落后于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从而,中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方面要求通过贸易、投资与金融渠道向境外输出更多的人民币,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国政府通过开放国内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以吸引海外人民币的回流。
第二,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需要从传统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更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海外兼并收购来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再转而用于提高自身国内竞争力,就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诉求。过去中国的资本账户管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开放程度较高,而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开放程度较低。因此,放松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各种限制、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成为大势所趋。
第三,中国政府试图通过资本账户开放来倒逼国内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之路,目前比较容易的改革已经大致上推进完毕,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例如如何降低政府税收与企业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如何打破国企垄断并向民间资本开放服务业、如何进一步实施国内各种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等。在国内结构性改革知易行难的背景下,通过资本账户开放来引入外部竞争压力,倒逼国内结构性改革,就成为以中国央行为代表的中国政府做出的重要选择。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情景与需要,在未来不断推动资本账户开放是推动中国向经济强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当前资本账户开放面临困难
为什么政府对外开放资本账户的脚步会在近年放慢,发生从“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到“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转变呢?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央行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行为逻辑固然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却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潜在风险,高估了中国政府管理持续大规模资本外流的能力。一旦资本大规模外流引爆金融危机,那么上述中国政府的战略诉求就可能难以实现。
由于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充分市场化,导致在过去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就背后存在大量跨境套汇套利交易造成的泡沫。而从2015年下半年起,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逆转以及境内外利差的缩小,用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来衡量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已经显著放慢,甚至出现了逆转。如果未来的资本账户开放管理不善,进而引爆金融危机,那么人民币国际化不仅难以更进一步,反而可能停滞甚至逆转。再者,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来倒逼国内结构性改革,其最终结果是高度不确定的、甚至是相当危险的。通过一个本身后果高度不确定的进程来倒逼阻力很大的结构性改革,是过于理想化的举动。一旦中国政府在资本账户过快开放后遭遇危机,就很可能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口实,被后者用来阻挠国内的其他市场化改革。
种种改革表现印证当前全面开放资本账户开放时机并不完全成熟,政府应重回渐进、审慎、可控的资本账户开放道路。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理论及政策发展研究,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学习各方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见解和建议,阐述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本文认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当前全面开放资本账户开放时机并不完全成熟,过快开放资本账户会可能带来经济波动甚至危及,所以政府应当谨慎,逐渐用宏观审慎监管措施来逐渐替代资本流动管制措施。
逐步依据特定次序审慎开放资本账户,同时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管理与应对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明,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行为逻辑与情景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
【2】刘科林,谌廷喜,论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3)66-71.
【3】宋玉华,陈静,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03,(12):21-26.
【4】刘续承,赵勇,论资本账户与经济增长[J].人口与经济,2012.
【5】曾敏丽,卢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4).
【6】沈伟志,尹迪,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的影响路径分析[J].经济论坛,2015.
【7】王锦慧,蓝发钦,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06(6).
【8】孙芳,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