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温州金融改革历程及效率评价

时间:2024-04-25

余丹 杨刚

摘 要: 温州金融改革是温州乃至全国都关注的一件事,温州金融改革从正式到非正式已经进行了快40年,改革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改革效率是否有成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温州金融改革的历程,并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简要分析2009年到2015年温州街金融业的规模效率,发现在成立金融改革实验区之前,温州金融业规模报酬处于不变状态;正式成立改革试验区后,金融业规模效率却呈现递减趋势,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导致金融业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改革;温州;历程;效率评价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民办高校科研重点项目 (2016-SHNGE-03ZD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14YJC790152),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3M531157)。

温州金融改革发展到2016年已经进行了将近40年,温州人凭着敢为人先,创新的温州精神,积极探索,创造出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利率改革的试点,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的建立,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出现,最早一批发展资金拆借市场、地方证券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和典当商行等,率先开展国有银行经营机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引进等。温州金融改革一直在向前发展,并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

2012年,温州正式成为全国第一个金融改革试验区后,温州金融改革成为了全国金融改革的先驱,肩负着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任。温州金融改革显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国内对温州金融改革褒贬不一,也没有学者对温州金融改革的成效进行相应的评价,中国人民银行杭州支行课题组提出了一套温州金融改革成效评估体系。该体系指标较多,并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鉴于体系繁琐,指标数据获取的可行性较低,本文采用数据包烙分析方法的角度,选取合适的指标,探讨温州金融改革的效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温州金融改革历程

根据相关历史以及温州金融改革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温州金融改革分为四个阶段:

1.1 起步探索阶段

时间大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市场经济萌动倒逼金融改革,民间自发的金融探索开始活跃。其间曾爆发了台会等民间金融风波。

1.2 整顿规范阶段

第二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新世纪初是整顿规范阶段,其间体制深刻转型也带来温州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整顿城市信用社,清理农村基金会,正规金融都力求在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量上下工夫,但同时凸显了城乡金融二元分化等问题。

1.3 重点突破阶段

第三阶段是重点突破阶段,从新世纪初到2012年。温州市开始全面实施“1+8”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温州也被人民银行列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城市”。在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等方面有所突破。但由于地方金融监管的缺位等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一轮区域性民间借贷风波的爆发。

1.4 综合试点阶段

第四阶段是综合试点阶段,国务院把温州再一次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可以看出,温州的金融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创新、深化、提升的道路。

经历了这四个阶段,我们深深感受到,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对温州而言,不是一种特权,而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我们唯有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做好试验田才能不负众望。

2 温州金融改革取得的成果

2.1 金融监管快速扩展

截至2015年1月5日,全市共备案民间借贷8776笔,总金额116.93亿元,其中单笔备案最高金额8784万元,平均每笔金额151.89万元;单笔300万元以上符合强制备案标准的共862笔70.70亿元,分别占总备案笔数的14.03%、总备案金额的75.74%。

2.2 金融体系进一步健全

改革之初,温州只有一家兼具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职能的人民银行,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市级金融机构 60 家,其中银行机构 19 家、证券机构 8 家、保险机构 31 家、期货公司 2 家,从业人员数万人,温州已成为金融机构较为齐全的地级城之一。

2.3 金融服务不断提升

人民银行“金卡工程”温州模式的成功建立、“电子联行' 天地对接' 系统”、 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一户通”电子缴税系统全面上线,农民工卡、公务卡等非现金结算工具试点推广,大大提高了金融电子化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电子银行、金融超市、网上银行业务不断创新,适应和满足了经济对金融的多层次需求。

2.4 金融效益日益提高

随着温州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温州银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银行业收益日益提高,不良资产逐年下降。2008 年 6月末,资产利润率达到 1.45%,银行业实现全行业盈利,许多银行在全国系统考核中名列前茅;不良贷款率 0.71%,连续 7 年实现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总额的“双降”,信贷资产质量可与发达国家相媲美。

温州金融改革是民间资金供给多余市场需求,但是市场需求并不能直接接触到民间资金,因此,导致了民間至今供给过多,一些民间金融机构开始不合法的操作民间资金,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2011年4月江南皮革厂董事长携款出逃一事彻底的开启了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序幕。温州金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进金融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也就是合理,阳光化民间资金,使之合理的投入到市场,从而稳定市场,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3 实证分析

3.1 研究方法概述

1. DEA- CRS模型。DEA- CRS(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规模报酬不变)模型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输入)和多指标产出(输出),对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方法。DEA- CRS模型是基于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测算的效率称为综合规模技术效率。

假设有K个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 Decision Making Units,简记DMU)。而每个DMUk(1≤ k≤ K)都有N种投入,M种产出,DMUk的输入输出向量为xj=(x1j,x2j,… ,xNj)T> 0,j= 1,… ,K,yj=(y1j,y2j,… ,yMj)T> 0,j=1,… ,K,xij= DMU- jx为第J个部门或单位输入的投入量,yrj= DMU- jy为第J个部门或单位输出的产出量。DMU- j0对应的输入、输出数据分别为x0= xj0,y0= yj0,1≤ j0≤ K。评价DMU-j0的DEA模型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其中v与u分别为N种投入的投入度与M种产出的输出度,即权重系数。

经Charnes- Cooper变换与线性规划中的对偶变换方法,并引入松弛与紧缩变量,得到等价线性规划模型2:

其中θ,s+,s-,λ分别为决策单元DMUk的有效值,输出变量的紧缩变量,输入变量的松弛变量与输出和输入变量的权重系数。

当DEA- CRS模型的θ0,λ0j,j= 1,2,… ,n,满足[8]:(1)当θ0= 1,s- 0= 0,s+ 0= 0,则DMU-j0有效;(2)当θ0= 1,s- 0和s+ 0不全为零,则DMU-j0为弱有效;(3)当θ0< 1,则DMU- j0非有效。

2 .DEA- VRS模型。一些学者在DEA- CRS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凸性假设:∑λj= 1,这样就得到了DEA- VRS(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规模报酬可变)模型,也称BCC模型。DEA- CRS模型是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假设,测算的效率称为纯技术效率。

其中,θ,s+,s-, λ分别为决策单元DMUk的有效值、输出变量的紧缩变量、输入变量的松弛变量与输出和输入变量的权重系数。当DEA- V RS模型的最优解θ0 ,λ0j,j=1, 2,…,n,满足:θ0= 1,s- 0= 0,s+ 0= 0,则DMU-j0有效;当θ0< 1,则DMU- j0非有效。

3.综合规模技术效率的分解。由CRS模型得出的技术效率又可称为综合规模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通常为无效率,即值小于1>两部分,而纯技术效率由V RS模型得出,规模效率为综合规模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比值。如图2所示,CRS曲线代表了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理想生产函数,A点代表了观测决策单元,那么A点的综合规模技术效率就等于观测决策单元与理想生产函数之间的距离,即公式(C4)计算出的比值,其中STEcRs为综合规模技术效率。观测决策单元A点的纯技术效率可以通过公式(C4)计算得出,其中P TEvxs为纯技术效率。而SE规模效率则为A点的综合规模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比值。并且,它们都满足大于0小于1的条件。

而由上图1可知,生产函数V RS可简单地划分为GE和EF段,在GE段,生产函数曲线呈现“快速上升”,即产出增加量大于投入要素增加量,称为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而在EF段,生产函数曲线呈现“逐渐平缓”,即产出增加量小于投入要素增加量,称为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而在E点,产出增加量恰好等于投入要素增加量,称为规模收益不变。在V RS模型下[4]:

(1),当 规模收益不变;(2)当 时,规模收益递增;(3)当

时,规模收益递减。

3.2 数据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2012—2016年温州金融改革四年金融业发展的数据指标,运用DEA的方法进行测算,评估温州金融改革整体的规模效率。

投入数据指标的主要选择,温州市年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数量两个指标。其中年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温州对金融业的资本投入以及相应的金融建设;金融机构数量反映了金融组织建设和技术建设。

产出数据指标的选择,产出数据指标选择主要是年末金融业总资产、金融业总业务量。其中,金融业年末总资产是以货币表示的金融行业一年内总的收入,包括保险,证券,股票等。金融业总业务量是金融行业一年所成交的业务量,主要用贷款和存款总额表示。

4温州金融改革四年效率评价

运用DEAP 2.0软件对温州四年金融改革进行评价,得出2009—2016年各年中国电信业的综合规模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如表1所示。

4.1 重点突破阶段效率评价

新世纪到2012年是温州金融改革的重点突破阶段,2009到2010年综合温州金融改革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都达到了最优,总体规模报酬保持不变,这表明温州实行的地方金融战略达到了效果,从而导致民间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金累积。2011年温州金融业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只有0.626、0.672,虽然规模效益较高,但是总体规模报酬依然呈递减趋势。2011年温州金融业民间金融公司盛行,民间资金过剩,出现很多“跑路现象”,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009—2011年,规模效率分别为1.000、1.000、0.931,平均为0.977,总体来说,如果用规模效率来衡量温州这三年金融业的改革效率还是成功的。

4.2综合试点阶段效率评价

2012年,温州正式成为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区,温州金融成为全国金融改革的先驱,取得的很多的成就,但是从模型分析来看,2011年以后的五年,温州金融业的规模報酬一直呈现递减趋势。2012—2015年温州金融业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998,从这方面来看,金融业实现了技术有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2012—2015年,温州金融业总体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现优良,一般,优良的态势,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总体规模报酬就呈现递减。虽然温州市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政府加强了对温州金融业得监管,建立更多民间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金到合理的运用,但是总的金融业规模报酬并没有呈现递增趋势。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资金回报率低。温州成立改革实验区后,民间资金得到合理的管理。其中“蓝海股份”集中大量民间资金,投入到温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经济效益回报较低,且时间较长。(2)民间金融机构贷款困难。温州改革,提出了银行征信标准,很多小规模民间金融机由于信用等级以及规模不够导致构贷款困难,使得一些民间金融机构的建设发育不完全,阻碍了金融业总体规模报酬的增加。

4.3具体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总体来看,2009-2015年温州金融业平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值为0.863、0.952、0.908,金融改革并没有达到有效状态。从2011年具体情况来看,减少投入要素一13。450单元的投入,会增加10060单元的产出,使得规模效率达到有效。同样投入要素二减少574.574单元的投入,会增加13940单元的产出,使得规模效率达到有效,因此,减少投入可以增加产出。

5 结论及建议

温州金融改革是中国金融业的一件大事,是带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先驱,通过分析温州金融业2009年到2015年的规模效率,发现各项政策以及投资都在不停进行,但总体的规模报酬却没有呈现递增的趋势,就没有达到一定的有效程度。这就要求,在改革的路上,我们不仅要注重速度,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只有数量质量同时增加,改革才会进行的更加成功。为了使金融改革更有效,未来温州金融业改革应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政府金融投入效率。从2011和2014年具体投入产出分析来看,减少低效的政府金融投入可以获得更多的支出。因此,在以后的改革中,政府应该提高金融投入效率,同时规范民间金融,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业,真正发挥民间金融的重要补充作用。

二是加强政府监管。温州金融改革主要是要解决大量民间资金没有合理规范运用的问题。政府应加强监管,搭建民间金融规范运作平台,有效控制民间高利贷行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尤其是第一、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促进金融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是建立地区金融稳定长效机制。为了达到有效、高质量监管的目标,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建立地方金融稳定机制、协调金融监管部门,依法防范化解地方性金融风险,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人民银行、各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应注重行业发展环境创造,强化行业运行动态监管,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此外,由于金融风险涉及面广、影响大,需要建立区域金融稳定长效机制,以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国联. 温州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周年经验与启示,焦点时空.2015

[2] 孙芙蓉. 温州金改成果渐显,一线话题,2015

[3] 杨涛.剖析温州金融改革:动因、难点及方向[J].农村金融研究,2012(08):5-10.

[4]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张健华.温州金融改革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金融,2015(03):4-11.

[5] 史小坤.溫州金融改革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2(08):17-22.

[6] 周静.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一周年回望与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10):94-97.

作者简介:余丹(1992-) ,女,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杨刚 (1974-),男,博士,上海建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房地产金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