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何浩 李向阳 邓宇沁
摘要:高职创新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正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职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一线产业的起步阶段,大学生创业成为推动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和动力,是大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重要能力,因此,创新教育逐渐被高职院校的领导和师生重视。
关键词:高职学生;校企合作;培训;分析
引言:在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幅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无论在招生院校数量还是招生规模都得到长足发展。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 341所,在校生近850万。近年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对技能工人的需求。高职教育主要是学习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其培养目标也就相应地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中间技术型。培养的人才如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高职教育培养质量,是目前职教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
1.高职创新教育的应然研究
1.1高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的内涵描述,比较典型的有三种方式:第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教育,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为手段,以激发开辟人的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为载体,以着力塑造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第二种观点认为,创新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其实质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三种观点认为,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构成创新教育的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并形成统一的整体。创新人格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格、创新意识的综合表现。综合三种观点,可以归纳为:高职创新教育的内涵其实质是一种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学会创造性的发现、发明和制造,更重要的是形成创新的意识习惯、创新的思维习惯,养成创新拼博精神,培养创新人格。
1.2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素质
1.2.1培育创新素质符合个体成长规律要求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不断提升,素质不断提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构成了人专业、职业的成长要素。其中,素质养成以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为途径,通过养成良好的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方法和习惯,奠定素质基础;同时,养成素质能够帮助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规律地不间断地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从人的成长规律要求出发,每个人都应在学生阶段养成良好的素质。创新也不例外,学习创新知识、参与创新实践的过程,也是养成创新素质的过程,如果在校期间能够通过创新知识学习、参与创新实践养成了创新素质,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地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并付诸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一些成果。可见,创新素质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和关键。
1.2.2培育创新素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社会需要创新,不但为了满足当下经济、文化生活需要,也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因此,社会需要保持长期的创新热情,不断提升创新实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实现这一目标,创新的人才越多越好,创新的内容越丰富越好。社会这种对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源源不断的渴求,以及对创新成果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迫使学校在创新教育中,不但强调创新知识传授和创新实践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潜质,养成学生的创新素质。
2.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
2.1更加注重团队建设
根据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每个项目在筹备的时候都会组成项目组,项目组成员的选择是由项目经理和员工双向选择形成。应用到该实验班中,则体现在分小组学习的形式。首先让学生积极竞选组长,再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选择队员,形成自己的团队,并设计出队名和口号,增强团队凝聚力。
2.2积极参加职业拓展训练
考虑到实验班的学习时间较长、强度较大,实验班在每周五会安排体育锻炼或者户外的职业拓展训练。在职业拓展训练中,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增近互相了解,同时也发现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赢得成功。
3.适应多渠道的信息反馈机制
3.1学习周报制度
为了让学生适应日后公司的日报、周报制度,每一周需要学生提交学习周报。在周报中,学生需回顾本周的学习内容,对本周的学习进行自我总结,并且制定下周的学习安排。个特点是容易出作品,解决问题的途径多。教师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载体,安排时间进行作品的交流与赏析,让学生讲解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解作品的创意、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自我展示及他人的肯定,充分享受计算机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并在这种成功心理的刺激下,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3.2组织丰富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补充
中职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各级技能大赛,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巩固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中职学校的社团是以学生的爱好、兴趣为基础组织的团体,学生大都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社团活动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如果辅导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使自己的自主设计项目活动、自主探索、与他人合作能力得到磨练。各级的技能大赛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思想,成为中职学生展示技能促进就业的平台和载体。在我市,技能大赛省级三等奖以上的學生优先进入高职学习(包括本科),并被许多优秀企业争相录用。可以想象学生训练的主动性有多高,即使这种训练的难度远远大于日常的教学,学生也能以苦为乐、刻苦训练,这种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毅力努力探索、训练的精神正是自主学习能力中最可贵的品质。学生在参加训练与比赛中收获技能、成绩与荣誉,同时形成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优秀的学习能力。
总结:国家一直在努力提高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仅本科院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也作为一种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蓬勃地发展着。然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生源的质量也不可避免的下滑,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学校必须从自身进行教学改革。现阶段我院正在进行“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是该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的探索都是一次改进,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后改进,我们的探索是有意义的,对我们学生的培养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范润花.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商论,2017(10):186-188.
[2]刘君,刘艳芳,王志勇.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08):8-11.
[3]孙晓玲.企业特征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的影响分析[J].职教通讯,2015(10):19-24.
[4]李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法制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5):17-19.
[5]张艳红.高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厦门市高职院校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9):8-9+11.
[6]殷志扬,程培堽,林德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2(02):7-10+2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