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郭艳艳 仇多利
摘 要:《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实践类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我校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目标不够明确,时间、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考核方式不够灵活。其解决对策有: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时间,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其实践性,探索多样化考核方式。
关键词:应用能力;以赛促学;项目教学法
我国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经历了快速发展过渡到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对经济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创新能力。提高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为实现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目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探索高效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模式对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教学现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经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高校相关专业开设该门课程主要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总课时少则36,多则72差异较大。我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经历了几次修订,课时经历了72(54+18)—54(36+18)—46(34+12)—36(28+8)—32(24+8)的變化,总体上课时在减少,但实践课时的比例在提高。其改革的趋势是提高实践课时比例、推行参与式教学、项目教学法、与全国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相结合等。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前提,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加之教学资源的限制,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目标不够明确,时间、内容安排上缺乏系统性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选题、抽样、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处理及撰写调查报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分析社会的相关问题,甚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我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设置在第五学期,统计学之后,其部分内容与统计学有一定的交叉,因此在内容设置上及学期的安排上要考虑其衔接性及系统性,也有专业设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时间安排不统一,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学时分配总体不够且较乱,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二)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我校该课程仍采取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参与较少,极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问卷设计及资料收集的内容,理论内容比较空洞,重点是如何根据选题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问卷、在成本允许的前提下将问卷发出去并回收回来,同时提取到相应的一手资料。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会体现出来,重点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安排仍是机房上机实验,大班上课,人数多、时间短、教师指导有限,学生自己浏览了解,导致选题、问卷及调查都脱离了实际;实验课时仅为8学时,查阅资料选题、制作问卷、调查统计、撰写报告及汇报各一次,每次仅仅停留在形式,实质性的工作很难深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教”与“做”仍相互分离,没有体现出社会调查研究“强实践”的特征。
(三) 考核方式不灵活、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不匹配
推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时,很少涉及到考核方式的创新。这就产生新的问题,“教”与“考”不匹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考核仍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从考试的形式看并没有体现出重实践的调整。“教”与“考”的不匹配使教学中重实践仅流于形式;其次,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环节中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处于应付的状态,偏离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最后,考核是教学整个环节非常重要的过程,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如不及格率等造成任课老师不得不以考试为目标。
三、提高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效果的途径
以培养具有强实践、应用能力高的创新型、复合型经管类专门人才为导向,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时间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概率功底及专业背景;同时学生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鉴于课程的特征及我院当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最好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
在内容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统计学的交叉性较强(抽样、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及简单的处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相关老师务必做好充分的交流,避免出现部分内容重复讲解同时部分内容遗漏的现象,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让统计成为社会调查的延续。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其实践性
1.课程参与式研究性教学。是一个“经验-实施-反思-提炼-应用-总结经验”的循环过程,首先,教师的角色由“控制着”向“引导着”转变,学生则由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个体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就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其进行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有利于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从而提高了文献检索、查阅及阅读写作能力;最后,有利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参与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指明方向和提供相关材料,便于将自学、讨论、调查、研究等活动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为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2.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围绕项目主题开展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实施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指导选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收集与分析调查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依托项目形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完成一整套的社会调查任务。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
3.“教”与“赛”相结合。
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旨在引导大学生创新与实践、提高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实施调查、收集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等专业技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度及社会责任感,符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教学目标。我校学生多次参与并取得较好的成绩,通过参赛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学习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大幅度提高,由傳统的老师“逼”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追”老师学。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大赛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三)探索多样化考核方式
高校对实践类的课程改革主要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少涉及到考核方式,造成了教、学、与考的脱节,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的教学改革要使教、学与考相互配套,尤其是改革的重点强实践,重应用要在考核中体现出来。首先,考核的方式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如调查方案、调查实践报告、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比赛成绩及传统的考试;其次,在平时与期末考核的比例上应提高平时分的比例(突出实践的环节),降低考试分的比例;最后,考试应逐渐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以便于体现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雪琳.提高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管理类复合型人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23-26.
[2]徐晓军,郑伦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参与式研究性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育,2010(2):48-50.
[3]邱爱芳.项目教学法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9-130.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教研项目(jy2017129);淮北师范大学共青团创新项目“新形势下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4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重大教研项目(2014zdjy190);2016年安徽省质量工程一般教研项目(2016jyxm0924)。
作者简介:
郭艳艳(1982-)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调查、统计分析;
二作:仇多利(1981-)男,汉族,安徽寿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