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与策略创新

时间:2024-04-25

李强

摘要:为了更好的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而实行供给侧改革,这是必然的要求。物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其关键任务在于增加有效供给引领需求、淘汰无效供给调整结构、降本提效提高物流企业综合实力。具体到物流企业层面,就是要基于国家对物流业的全方位布局,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效率,有效降低成本。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物流企业应切实根据自身特性和资源,找准定位,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对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而言,要通过并购重组建立国际物流品牌,要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并重,要注重资本运用,多方式筹资,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增加辅助性收入;对大中型专业性物流企业而言,可通过渗透式战略或向上/向下一体化战略,以现有业务为基础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对小型物流企业而言,要紧跟政府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步伐,利用小企业灵活的特点,与大中型物流企业合作,专注缝隙市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总之,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物流企业需要实现发展策略创新,创新性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创新性降低物流成本,创新性进行物流品牌建设,创新性促进物流管理升级。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综合型物流企业

引言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稳定经济增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首要举措和必然要求。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代表,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给物流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物流金融”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物流业收益增长的关注热点。2017年我国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扭转宏观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物流金融发展也将获得难得的成长机遇。

1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探源

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简称,其内涵是从要素端和生产端入手促进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代表了当前新的政策方向,但供给侧并不是一个新的词汇,该词最早由供给学派提出,而供给学派主要的理论基础——供给经济学,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从理论上讲,供给侧改革植根于供给学派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伊萨定律,强调政府应当减少税收,强化市场竞争,释放要素活力,解除供给束缚等。然而,要准确理解供给侧,就必须首先理解需求侧。我国传统上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都属于需求侧,积极进行需求侧管理也是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从需求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就是国家政策的转向,即从着重通过管理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转向着重通过管理供给和优化产业结构保持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的中高速发展。不过,改革还是要具体落实到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2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企业发展策略创新

2.2创新性降低物流成本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专门提出要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并于一个月后发布《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足以说明政府对社会总体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视程度,物流企业也要充分重视降低成本的问题。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8%,较2014年增速明显放缓,占GDP的比重为16.0%,比发达国家仍然高出很多。社会物流费用的降低取决于物流企业收费的降低,物流企业收费的降低取决于物流企业成本的降低,物流企业成本的降低取决于行业整体建设,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物流行业标准化的推行、物流领域政府收费的降低等。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企业结合内外部因素和环境变化分阶段实施、分项推行。

2.2政府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我国物流业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关键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要增加有效供给、淘汰无效供给、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但这里面有些问题离了政府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像落后无效或低效供给的退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西部落后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等,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规划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而目前有些政策措施反而成了限制我国物流有效供给的重要原因,如税收政策的不合理、通行政策的约束、以“管制”代替“管理”、没有做到真正的简政放权等,从而使中国物流业受到高税收成本约束、高融资成本约束、高运营成本的约束和高行政菅理成本约束,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其降本增效谈何容易?所以,在物流业供给侧改革中,还需要政府在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方面起关键作用。政府应规范、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税制改革,放松行业管制和政策约束,为物流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自由寬松的环境。

2.3创新性促进物流管理升级

推进物流业结构性改革、转变物流企业发展方式需要以先进的管理作为支撑,而推动管理方式升级需要在措施上下功夫,需要软硬件并重。相关措施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推行企业标准化工程。目前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物流业各领域标准的制定,企业应健全有效衔接的物流标准体系,推行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标准化装载单元,从运输设施设备、装载设备到管理软件都要积极推行标准化,这也是企业降低无效损耗、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有力举措。二是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物流活动信息化、数据化,实现平台及时共享与跨平台有效衔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标准化建设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政府方面也在大力倡导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倡导政府建立物流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交通与物流信息共享,为企业完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新技术的开发,它们是企业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无线射频识别(RFID)、可视化技术(VISC)、移动信息服务(MIS)、智能交通(ITS)、位置服务(LBS)都是企业需要重点开发的技术领域。无论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转变还是供给侧改革下产业的转型升级,其中最关键的都是技术创新,而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单元,是连接科学研究与市场检验的节点,因此企业应着力开展产学研融合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结构性升级。

结语

本文在梳理供给侧改革相关文献基础上,解释了供给侧改革对宏观经济和物流产业的意义与影响,并结合供给侧改革下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意见阐明了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利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及可查询的文件,按照业务类型和辐射范围/规模两个维度对物流企业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发展路径与相应策略。本文认为,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企业应当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任务非常明确,即提供有效供给引领需求、淘汰落后供给调整结构、降本提效提高物流企业综合实力,这也是所有企业需要明确的发展方向。当然,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一定要切实结合自身企业特性和资源,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与策略,走适宜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选题研究中心.重点领域改革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J].改革,2016(1):35-51.

[2]孙亮,石建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5-82.

[3]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12-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