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王士祯“神韵说”品读王维辋川诗

时间:2024-04-25

杨帆

摘要:王维辋川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也是王维建构辋川别业的心灵寓托,辋川之作表面上虽只是自然山水的布置与描绘,其实是王维心中净土和心灵契道的语言。以王士祯“神韵说”品读王维“辋川诗”,我们更能体会到作品清淡隽永、浑然天成的特质,同时也能更为透彻地理解“神韵说”的特质。

关键词:辋川诗、神韵说、意境

据《旧唐书·王维传》所载:“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1可以得知王维在辋口营造了一处辋川别业,且把与道友裴迪酬唱的作品辑为《辋川集》。《全唐诗》卷一二八王维诗中有<辋川集并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集中诸诗皆系题咏别业诸景,寄托了王维清修的理想寓托。而清初诗文一代宗师、文坛盟主提出“神韵说”,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在其《蚕尾续文》中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等下草丛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2可见王士祯对王诘摩十分推崇,在其编选的《唐贤三昧集》中以以下两个表可以更加直观地把握王渔洋对“诗佛”王维的推崇:表一3:

由以上数据可知,王士祯的《唐贤三昧集》主要由王孟为主的山水田园诗构成,而其中王维的诗占了全集接近四分之一,可知对于王孟,王士祯更加推崇王维。据《香祖笔记》记载:汪钝翁(琬)曾经问王士祯:“王、孟齐名,何以孟不及王?”王士祯答曰:“正以襄阳未能脱俗耳。”于是汪琬深然之,且曰:“他人从未见不到此。”二家亦有互异处否?他这样回答:譬之释氏,王是佛语,孟是菩萨语,孟诗有寒俭之态,不及王诗天然而工。

“神韵说”是王士禛毕生诗学旨趣所在,从王士禛的相关言论和标志“神韵”说理论成熟的《唐贤三昧集》的编选来看,王士禛以“神韵”说的审美理想来体认盛唐诗歌艺术特征的,而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诗人首推王维。王士禛“神韵说”之旨要可概括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禅喻诗”,诗要入禅,达到“色相俱空”的境界;第二个方面“兴会之法”,诗歌创作应该“兴会神到”,有感而发;第三个方面“清远之格”5,强调冲淡、超逸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笔者由此三个方面着手,赏析王维辋川诗,以期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更确切的理解“神韵”说的特色。

一. 以禅喻诗

以诗入禅,以禅喻诗,是把“禅境”与“诗境”相融通。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蚕尾续文》)

在《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首句写此山无人,却远远听到人的声音,不知道是指诗人自已的独自闲游在这空旷幽静山谷发出的声音还是因为山幽峦嶂远人传来的声音,因空静而又得人语之音。已经落去的阳光,又因為这茂密深幽的竹林去而忘返,因去得返,因反而复照青苔。诗人不以空写空山,而以色写空山,幽暗静谧冷色调的竹林,配上昏黄温和暖色调的阳光,两者形成强烈对照,以留白表现空山,又以幽眇的高林以及地面青苔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巧妙铸造了一个清幽玄妙的山水世界,使整首诗玲珑剔透,予人以幽远深邃、朦胧迷离的感受,这感受似有若无、若即若离、隐约而无法确切捉摸,因此又沾染上了神秘色彩。

在《华子岗》:“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中,第一句诗图景开阔,飞鸟与山色天空连成一片,华子冈上放眼望去,连绵的山与天空尽收眼底,似乎一切都浑然一体,无穷无尽,只有飞鸟越飞越远没有边际。诗人以飞鸟之动写连山之静,体现出了秋季华子岗涌动的生命气息。飞鸟是佛经析言文字时其中的一个譬喻。了知诸法性寂灭,如鸟飞空无有迹。(八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王右丞作诗擅长捕捉稍纵即逝的纷藉群动,故当诗人傍晚偕裴迪登上华子冈、目送众鸟相继高飞远去渐至影踪消匿之际,凭他平时研习佛典积累的体验,能借用这些譬喻于介尔一念间契入悟境,由鸟飞空中之次第杳逝而了知世上所有事物的空虚无常。就同树木百草春荣秋谢、含生群品死亡相逼一样,人纵为万灵之长亦安能历久往世。它们全都处在刹那相续的生灭变化之中,犹如飞鸟行空不稍停歇,前者方去后者又接踵消失,如是更迭递嬗了无穷尽,留不下任何一点永恒的东西,唯有寂灭才是一切有为法的真正归宿。

二. 兴会之法

王士禛提出诗歌创作应该根植于诗人性情,兴会发于诗人的性情,王士禛又把兴会与“镜中之象,水中之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6的诗境联系起来,这种诗境正是神韵诗歌在意象上的特征。王士禛主张诗歌创作过程兴会神来,伫兴而就,同时兼顾学问根柢,追求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歌境界。

在《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芙蓉花在没有人为干扰、自由无碍的环境中纷纷开放,又纷纷凋落,自在自得,好像随着自然应运而生,又随着喜好应运而死。在寂静无人的山涧,辛夷花只管绚丽开放、孤芳自赏,开也“纷纷”,落也“纷纷”,带着这艳羡之情,于是心中所感便发于笔端,自然而又生动悠远。

在《栾家濑》:“飒飒秋风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该诗描绘了秋雨与石头零陵而下流入低处的深潭,溅起的水花惊动了潭边懒散闲适的白鹭,写出了水的动态美,又以惊起复下落的白鹭来衬托出闲适宁静的生活情态。该诗描写的虽然是流动清泠的水和灵气十足的白鹭,但却表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和谐之美,这就是诗人以情入景,伫兴而就,使诗人幽静恬淡之胸怀亦缘而见。endprint

三. 清远之格

王士禛“神韵”说提倡诗歌中清远幽淡的情趣,认为是诗歌要做到通达性情必须尚清远。清,指诗人内在之心与外在自然山水之际两方面,偏向于含情之景的审美表现,强调的是自然山水的超脱情怀;远,指诗人内心情怀的超凡脱俗,强调景中之情的审美表现。

《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中类似记叙的手法,寥寥数语,轻描淡写地写出了一场迎接友人于临湖亭上饮酒赏荷的乐事,“轻舸”迎来了好友,“悠悠”写出友人来相会时的情态,对尊饮酒,静静观赏着临湖亭四面的荷花,似入仙境。诗人通过山水景物,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王维抓住了“幽篁”、“深林”、“明月”三个重要意象,用素描的手法,不假思索,不加修饰,勾勒出一幅幽篁图:在深幽寂静,茂密修长的竹林中,一个人闲坐抚琴长啸,与皎洁的月色相伴,一个人也并不孤单。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王士禛对王维推崇备至,用“神韵”说来解读辋川诗,我们不仅能体悟到王維诗的流动空灵,意境清远,也能更为透彻地理解“神韵”说。

参考文献:

薛海丹.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11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241.

(清)王士祯著,(清)张宗柟纂集,夏闳校点.带经堂诗话[M].北京:北京文学出版社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张宗柟辑.戴鸿森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陈琛.论王士祯唐诗观[D].华侨大学文学院

江树英.王维《辋川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1(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241.

2(清)王士祯著,(清)张宗柟纂集,夏闳校点.带经堂诗话[M].北京:北京文学出版社,1963.

3薛海丹.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11:15-16

4薛海丹.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11:15-16

5陈琛.论王士祯唐诗观[D].华侨大学文学院

6[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张宗柟辑.戴鸿森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74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