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尹泽通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初探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尹泽通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渗透了信息技术的气息,研究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不论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都对我们掌握信息技术有很大程度上的帮助,更好的将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
信息技术;社会发展;积极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从研究考发到应用到实际生活,这一过程就已经将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翻天覆地改变了。信息技术包含了生产和应用,具体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表现、运用。它的推广促使世界都趋于信息化,而人类对信息化的需求又促使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目前的信息技术发展还是呈现以互联网技术的开发运用为中心的总趋势。
我们要了解信息技术,首先要从他的发展开始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运用中心是互联网的技术,正在从技术驱动向技术和实际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发展。
1、人类的发展
首先是人类有了语言信息的交流,促进思想感情的沟通、思维模式的发展,才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充分认识和改造能力,极大促使社会的快速发展。
2、文字与印刷
象形文字之后,人类有了表达、发音上的发展,加上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语言文明的进步,使文字信息跨越时空的发展。
3、通讯设备
莫尔1844年发明的第一台电报机到贝尔的电话机,再到后来马可尼等发明的无线电,今天的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这每一项大发明无一不是促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综合化。
4、电脑的出世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电脑出世和到后来电脑的应用领域,标志了人类的信息时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5、网络的时代
信息技术发展历史直至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之前的任何一个信息技术发展阶段连在一起,并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
1、实现了信息共享
在信息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信息化刺激了人们对信息消费需求的更大化。全球范围内的的信息生产,流转和信息消费急速扩张得益于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所谓的信息大爆炸时代,就是信息的高速膨胀,只有通过信息基础的各方面完善,才能更好的促进信息批量化的生产,是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被网络高度利用,更加方便化。
2、推动了产业发展
生产力发展是由信息技术表现,它代表了当今先进的生产力,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中表面的淋漓尽致,使得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继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升级,切实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运行效力,促使第三产业发展,把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武器,势必将农业现代化发展突破历史新高度。
3、总体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产品服务于世界各个国家,支撑了当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成为各国竞相投资发展的重点战略性产业,特别是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对信息技术的继续开发。2000年底,信息产品制造业就达到1万个亿,销售收入就到5千800亿,成为了国经济的顶梁柱,增加值占到全国GDP的4个百分点,全国出口总额电子产品出口额占五分之一,很明显信息产业对国名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就业结构的变化
人们最开始的就业结构是农业人口到工业人口再到现在的从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行业转变,都是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们现在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所从事的的工作也于信息技术挂钩,将信息技术化反映在就业结构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结构甚至收入结构。劳动者在选择劳动时间和就业形式的时候,自由空间更大了,弹性工作,自主工作,不仅市劳动投入合理化,更缩短了劳动时间和距离。
5、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渗透到其他各行业门类,推动者整个技术体系发展,为整个经济和社会活动蜕变新生的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以往的生产体系当中强化改进了智能系统,是信息技术在生产上的重大变化之一。现代科学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技术支持。
6、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谁能说自己没有存在于信息化当中,它在人类生活有深刻的发展意义。不管是学习工作,都可以看到信息化的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的运用不仅简单的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样起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互联网更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缺之条件,为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改变了人类之间的交流方式。信息技术将以一种及网络和信息经济于一体的先进文化存在。
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桥梁,它的发展引发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对社会经几个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研究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结合信息技术对社会、人类的消极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积极地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更加深入的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从而更游刃有余的利用积极方面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1]刘文.信息网络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 2005.
[2]苏青场.新媒体与党的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12.
[3]吴广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13.
[4]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5]朱健.互联网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