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企业财务监控特征与体系构成研究

时间:2024-04-25

赵勃涵

摘 要:企业的财务状况最能直观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状况,对企业财务进行监控是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监控及其效率,并就企业财务监控的特征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于企业财务监控体系沟通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财务;监控;特征;体系构成

一、财务监控及财务监控效率

监控就是监视反馈并予以控制调节,但在学术界对财务监控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是财务监督和财务控制的结合。所以需要从财务监督和财务控制的含义入手。《企业财务通则》第九章规定中指出,财务监督是指借助会计核算资料,检查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以及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保障企业财务活动按照经营规划和财务目标进行;同时,监督经营者、投资者的财务行为,保护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财务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财务控制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财务评价一起构成财务管理的全部职能。

财务监督强调的是企业外部的监督,主要强调的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预算约束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除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之外的其他各种监督,例如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等;财务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行为。财务监控是财务监督和财务监控的有机结合,指各层次财务监控主体,利用财务相关信息和激励与约束等一系列内外部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和调节,以使企业在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下实现计划财务目标。

财务监控效率即是各层次财务监控主体层层监控下,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傅元略从监控实务来看,每一层级的财务监控最终可归结为财务业绩的评价和监控。财务业绩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行为和结果,是一定期间内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财务业绩是在财务监控下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是企业财务监控的最终体现。那么,企业财务监控效率就可以用层层财务监控体系的监控下企业所获得的财务业绩来表现。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财务监控效率,与企业的各层次财务监控主体息息相关。

二、财务监控特征

从财务监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正如王砚书、郭立田认为,监控不是简单的监督,也非一般的控制,而是在监督基础之上的控制。财务监控应具有以下特征:

1、目的性

财务监控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目标的设定是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财务监控的前提条件,也是促成财务监控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制定目标的过程不是监控活动,但对财务监控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直接影响到财务监控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不同的财务监控主体有不同的财务监控目标,不同的目标直接影响财务监控效力的评价。有效的财务监控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促进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2、动态性

财务监控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严格与战略或预算保持一致,而是应该随着企业环境、经营重心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提高财务监控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在经营过程中,环境发生了变化,战略或预算的某些方面可能已经不再适合企业实际情况。这时,财务监控要对这种变化做出适当反应。财务监控的目的是保证落实财务战略,如果管理人员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的,那么监控系统要能容忍、接纳、鼓励这种与原定控制方法不同的改进。动态性反映在监控的各个方面,一是监控标准应随环境和战略的变化而变化,二是监控方法需要不断调整,三是业绩评定和激励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

3、全程性

企业集团财务监控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融资等全部活动。事实表明,对哪项监控内容虎头蛇尾其监控效果都会几近为零。企业财务监控需要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互动。

4、系统性

财务监控不是某个或某种状况,而是散布在企业经营中的一系列行动,并且与企业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促使着经营过程的正常运转,监控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进行。企业财务监控是涉及事前预测规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归纳总结的全过程监控,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经常性的特点。

5、层次性

企业财务监控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企业财务监控目标本身是一个体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企业集团的管理层次较多也会使企业财务监控的链条较长,从而呈现较强的层次性。一般把财务监控分为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两个层次,这有利于企业财务监控体系的建立。

三、财务监控体系构成

從哲学角度来看,依据监控的主体与对象是否同一可将监控分为外部监控和自我监控。所谓外部监控是指监控主体与监控对象不是同一客观事物的监控。所谓自我监控则是指监控主体与监控对象是同一客观事物的监控。而企业的财务监控体系是一个代理人的链条,不同层次上存在不同的代理人,还因为财务监控目标的层次性导致财务监控体系呈现较强的层次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界限,企业的财务监控分为外部财务监控体系和内部财务监控体系构成。外部监控体系的主体是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对象是经营管理者的代理行为;而内部财务监控的主体是经营管理者,对象是其管理下的财务活动。

从财务监控客体——财务信息流看来,外部和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对财务信息流的产生、记录、报告的作用机制也不同。知识经济时代,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者融合,最重要的是信息流,因为信息流是沟通物流和资金流的纽带,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对财务信息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直接、决定性的影响,其根本目标是建立一种内源性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外部监控体系往往是在内部财务监控后产生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监控,从这些报告信息能够反映了管理者的行为,从而达到对管理者行为的监控,最后通过对管理者的监控达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的,具有间接性、战略性的作用,它是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延伸,也是财务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代理理论也将监控分为两个层次:委托者对代理人的控制和代理人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即外部财务监控、内部财务监控。傅元略就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监控做了探讨,提出了二层级治理模式,即公司治理层级的财务监控和企业管理层级的财务监控。股东、董事会、监事会三者同属于企业治理结构,监控对象、内容基本一致,虽然内部也有监控现象存在,但是监控也多处在战略层面。同时指出,两层级财务监控模式对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效果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根据以上对内部、外部财务监控的界定,再结合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内部监控体系指的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由直接影响的经营管理层的层层监控体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企业治理层级的财务监控和企业管理层的财务监控;外部监控体系是利用财务信息对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活动进行监控的体系,是各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的财务监控,是在企业内部监控基础上进行的再监控。

参考文献:

[1]韩鹏,商业银行财务监控效率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理论),2007 (9)

[2]刘伟,王汝芳,中国资本市场效率实证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效率比较[J],金融研究,2006 (01)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