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时间:2024-04-25

杨冬梅

摘 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开展语文教学,以审美理论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进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措施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审美教育备受冷落,语文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美感。美育教育的地位不可取代,因此,在语文教育者必须认真研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审美教育,实现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模式化严重

历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顺序为了解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中心思想等。长此以往,一篇优质的课文被肢解,无法将个人经验运用到语文学习中,课文枯燥乏味,为了应付考试也不得不做大量的专项阅读训练。新课改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地位,课堂活动也很丰富,但讨论的问题大多没有深度,给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也很少,很少有自己的审美体验。

2.对教材处理不当

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离不开语文教材,它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蕴含的审美价值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向。现行人教版中文学篇目蕴含了极高的审美价值,为审美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阵地。然而,很多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过度重视字词、段意、主旨、课后习题等“表面文章”,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了重点段落的精讲、习题讲解上,很少给学生讲“课外知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上。长此以往,学生会感觉疲倦,慢慢失去审美兴趣和能力。

3.忽视学生的个体审美体验

审美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主,个体的兴趣、性格等都能够展示个体的审美体验。在审美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审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最真实的审美体验。但很多语文老师仍沿用过去的“记笔记”的传统方式,用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的自由意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实施方法

1.注重学生的审美需求

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要建立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方面,注重文章结构之美。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造浓厚的审美氛围,用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没,用音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美,引导学生积累审美感觉和经验。例如,在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要把重点放在关键字句、行文思路的学习上,而不是对文章的翻译,让学生切实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和情怀,激励学生为此不断努力。另一方面,注重文章语言之美。高中生心理结构趋于成熟,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语言文字精炼,用325个字就写出了聚会时间、地点、环境和心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美景和心情,這样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三,还有注重文章的意蕴美。例如,在学习《囚绿记》时,引导学生抓住对“绿”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2.充分重视教材的审美价值

语文教材本身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第一,朗读之美。要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获得自然美和情感美。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节奏、情感、韵律,同时教师加以示范,真正读出其中的美。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默读,让学生进入荷塘月色的美景之中,然后再从中找出作者情感的表达点,从而使学生收获感情美和情感美。第二,意境之美。意境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难以言传,只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和把握。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云彩”“金柳”“水草”等意象,挖掘其中的感情,感悟作者难舍难分之情。第三,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可以夸张的说,作者的每一个字都蕴含了一定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力,让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心中,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

3.关注学生的课堂审美表现

一方面,教师要优化课堂组织形式。良好的课堂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审美,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感为切入点,帮助学生酝酿情感、投入情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播放等功能,让虚无的情感真实可见、生动具体。例如,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悲惨视频,让学生的神经进入到紧张状态,然后随着作者的描述进入毒气室、焚尸室等,让学生体会和平之美。

4.坚持学生为审美教育的主体

要坚持学生是审美教育的主体,教授学生审美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一方面,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理解和感悟,获得启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或者提前布置作业,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文字之美。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亮点,充分鼓励。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审美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充分引导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要改变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现状,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如何查询资料等,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多为学生留出自主阅读和讨论的时间,和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审美的主体性。

5.教师要充分提高审美素养

作为审美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提高自我的审美素养。语文教师要加强美育理论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美育实践,提高教材的处理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重视教材的审美取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审美教育,逐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感知美、挖掘美和创造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建峰. 语文教育要指向核心素养[J]. 语文知识. 2016(10).

[2] 沈云振.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D]. 延边大学 2011.

[3] 陈文霈.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