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韦丽梅
摘要: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转轨是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重要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大致可以分为是三个阶段,赶超型工业化阶段、外延型工业化阶段和创新型工业化阶段,土地管理政策在建国后不断探索发展,逐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也是支持不同时期重要工业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业化;土地管理;政策;
赶超型工业化时期中国土地管理通过推动土地改革保障用地需求,顺应工业化发展趋势,但是土地管理松散没有系统规范化,外延型土地时期土地利用成本比较低,这个时期中国土地利用率快速发展。为了保障工业化发展趋势更加稳固,使得土地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创新型工业化时期,土地管理政策肩负调控引导工业化发展科学任务,从整体设计上适应了新型工业发展趋势,从而以新政策保证土地管理合理化发展。
一、赶超型工业化时期的土地管理政策措施
1、中国从1949年建国初到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工业化发展步入赶超阶段,这个时期优先发展工业,土地管理按照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统一安置,很好的保障了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化水平提高,客观上促进了重工业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工业化水平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阶段,我国采取有限发展重工业赶超战略模式,建立计划工业化资源强制动员机制,优先发展钢铁和机械等重型工业,利用行政计划机制强大动员能力,迅速建立比较完善的独立和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工业成为国家经济主导产业,这个时期国家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5倍,形成一种重视重工业,轻轻工业的发展局面。
2、这时期土地管理顺应了当时工业化发展要求,土地管理推动了土地改革,保障了用地安全,直接服务于工业化发展,中国颁布了宪法共同纲领和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根本目的是区别地主阶级封建剥削所有制模式,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构,做好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开铺了道路。期间1950年到1953三年中国完成土地改革,极大激发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极大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相关工业发展,农业合作化成为这个时期工业化发展理论前提条件,土地管理政策为农业合作化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条件。中国宪法颁布明确了国家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农业合作化运行开始三个阶段,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农村土地私有制转变成为公有制模式,人民公社化也不断推动了土地所有制进展。
3、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规模化发展,建筑用地问题不断出现,农用土地不断被转化为建筑用地,按照计划批准的工业项目需要土地进行工业化改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管理办法被修改成为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采取了非常明显轻视农村生产和农民利益做法,导致了农村土地农民得不到补偿费用,地方政府也最大限度纵容用地需求,扩大了工业用地发展规模,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对于城乡土地实行征购模式,进行征用和收归国有。这个时期土地管理政策比较零散使得很多土地问题出现,绝大部分时间国家实行的是单一公有制为基础,高度集中为主要用地模式,行政管理为主要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发动主导工业化采取不顾资源禀赋进行超前发展工业有限战略措施。土地资源在这个时期被确立为土地公有制模式,逐步建立和当时基本国情、国家结构和发展条件相互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土地管理大体上遵循的是从国家对于资源统一计划调配管理模式,政府是工业化工程中土地利用唯一决策者。
二、外延型工业化时期土地管理政策
1、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期,中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为了增强国家实力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选择外延性工业化发展道路,土地管理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非常必要条件,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问题。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工业化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商品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对于重工业发展进行有限战略调整,选择全面发展工业战略模式,促进工业发展走向中级阶段模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了工业化发展,使得竞争力和资源耗费问题增大,这时期工业化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巨大成果,巩固了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工业实力明显增强,确定了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地位。
2、土地红利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得工业化发展呈现压缩性和急速发展模式,这个时期土地管理相对混乱,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适应,城镇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和抵押市场交易政策,通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工业化核心竞争力不断显著增强,土地资源处于相对富余阶段,具有较强现实供应能力,为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非常良好促进战略作用,主要做法就是政策手段低资源价格模式,提高了工业投资吸引力和工业产品价格竞争力。这个时期国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按照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使用农民计提所有土地时候,需要按照省级相关规定补偿和安置,土地管理满足需求导致土地问题非常严重,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发展看,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土地资源消耗大致呈现曲线形式,工业化快速发展中期阶段,低资源消耗也急剧加快。
三、创新工业化时期土地管理政策措施
1、这个时期中国处于健全完善市场积极体制阶段,随着资源环境制度变化,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一定高度,这个时期土地管理政策被国家赋予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新的神圣使命,土地管理面临非常巨大挑战,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创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工业化发展关键是这个时期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工业发展更加趋于创新性,改革开放后外延型工业化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推动了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工业大国发展,国家再度注重工业化,注重速度效益和数量工业化发展趋势,提高了对于土地资源利用合理化。
2、工业化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利用模式,传统工业化模式导致资源消耗非常巨大,特别是粗放型工业发展,土地利用走向新型工业化,通过节约型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这个时期土地管理政策在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措施,运用政策土地调控手段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在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上实现对于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加强改进调控管理措施,结合工业实际实现对于土地合理利用,强化土地政策和产业协调发展趨势。
3、强化用途管理制度和用地标准,通过科学编制严格实施土地管理,引导工业建设合理化,克服工业发展无序性,加强工业用地标准,抑制用地优化提高发展,鼓励结合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加强严格用地标准。实行差别化区域用地政策管理措施,保证现代制造业发展,确保竞争力制造业用地,保障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资源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代替工业用地需求模式。
结论:
土地管理政策在建国时期不断探索改革,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不同时期工业发展,中国土地管理推动了土地改革。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实力工业化道路,建国以来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工业化国家,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历经三次体制改革,大致可以简单划分赶超型、外延型和创新型工业发展时期,土地问题不断稳定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提高土地合理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永华,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考察[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余子鹏,中国经济波动的价格指数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