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九三管理局水土保持发展历程

时间:2024-04-25

刘赫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理坐标北纬47°36′-50°04′,东经123°30′-126°21′,下辖鹤山、大西江、尖山、荣军、红五月、七星泡、嫩江、山河、嫩北、建边和哈拉海11个农场,总人口17万人。地处讷河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境内。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6~5l0mm,7~9月为280~320mm,占年降水65~70%左右。年平均气温2~4℃,平均冻深达1.8~2m。九三管理局现有土地总面积565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00万亩,草原143万亩,林地132万亩,水面15万亩。拥有九三油脂、丰缘麦业集团、马铃薯精制淀粉厂,完达山乳品厂、南华糖业等企业20余家。经过几代人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已建成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奶牛养殖基地,先后被授予“中国绿色大豆之都”和“垦区十佳宜居城”等荣誉称号,全局拥有农机总动力50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98%以上,已发展成为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全国旱作农业的排头兵。

一、水土流失情况介绍

1、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

现状。由于九三管理局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丘陵漫岗区,地形地貌的特点决定了区域内大部分耕地属坡耕地,坡水汇集成的“水线”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全局水土流失面积达1712平方公里,需要治理的大小冲刷沟共有1318条,长达378公里,沟壑密度0.14公里/平方公里。黑土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70-100厘米,经过60年的耕种变为现在的20-30厘米。年流失黑土厚度为0.5-1.0厘米,年均流失黑土1.65万吨,土壤侵蚀模数由1949—1980年的2535吨/km2·年上升到现在的5121吨/km2·年。而且按照目前的气候特点和耕种模式发展下去,九三管理局每年还会新增大小160余条冲刷沟,再过50年,宝贵的黑土资源将会流失殆尽,九三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将会难以持续,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所以目前加大对境内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保护日益减少的黑土资源已迫在眉睫。

成因。地形地势决定:九三管理局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境内耕地大部分属于坡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春季“桃花水”(雪融水):由于春季融化的雪水会对已经融化的表层黑土产生严重冲刷,边化边冲,边冲边化,每到春季冰雪消融后春播以前,耕地中都会新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冲刷沟;夏季短时集中降水:由于垦区耕地的特点是坡缓垄长,加之当地夏季降雨十分集中的特点,降水在垄沟中形成径流,冲蚀表层黑土,產生水土流失;秋季强降雨:垦区秋季在农作物收获后,为了蓄水保墒,都对耕地进行秋整地及起垄作业,表层黑土没有植物覆盖全部裸露,这样抵御冲刷的能力下降,遇到秋季强降水,又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耕作模式:不合理的种植模式和耕作模式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

2、治理过程及治理成果

治理过程。多年来,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九三管理局历任领导都将治理水土流失作为夯实农田基础设施的主攻方向。我局的水土保持工作自80年代初起步,当时仅限于单一治理冲刷沟。通过不断地自我摸索和改进,1994年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鹤北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获得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使水土保持工作由单一治理冲刷沟扩展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新模式,并探索出了沟、管、洞、缝、植物、耕等多种适合垦区耕作模式和具有垦区特色的治理方法和治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黑龙江垦区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2001年,我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建设标准径流场和不同坡度的对比观测小区一处,几年来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生态修复及研究黑土区水土流失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2005年我局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垄向区田治理坡耕地模式的实验与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该项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分在土壤中的入渗速度和入渗量,进而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增加粮食产量。通过与大专院校的合作,不仅能够更有助于研究我局水土流失与土壤、植被、坡度等自然环境的规律,提供科学、准确、详实的第一手数据,同时也开始了我局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的历程。

治理成果。九三管理局多年来累计完成治理小流域40个,治理冲刷沟1626条,累计完成投资25057万元,累计工程量1976.18万立方米,累计治理面积达到879.3平方公里。其中2003年以来完成国家下达的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6个,治理小流域17个,累计治理面积432.14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治理投资8374万元。

2003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项目在我局七星泡农场正式实施,这是黑龙江垦区唯一一家黑土区试点项目区。黑土项目区总投资1127万元,其中:国投资金727万元,地方自筹400万元。共治理7条小流域,完成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建设内容为生态修复、造林整地、挖鱼鳞坑、种草145.5公顷,治理冲刷沟、建塘坝、修作业路、蓄水池、径流堰等。此次的试点工程采取农业、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治理后的小流域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4万吨,增加保水能力200万立方米,同时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方便机耕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而达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实施以及效益的发挥,拉开了黑龙江垦区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序幕。

2008-2010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一期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在我局鹤山和大西江农场得以继续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下达计划总投资3975万元。

2011-2013年,黑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在我局尖山农场和嫩北农场实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75平方公里,现已经下达计划投资435万元。

2011-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为建边农场中腰桑南河项目区。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现已经下达计划投资905万元,2013年项目将于近期实施。

2014-2016年正在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为嫩江农场嫩岗项目区和七星泡农场七星项目区。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已下达计划投资1482万元, 目前正在实施2015年度项目。

近年来我局还通过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项目的投入力度,治理小流域19个,效益面积270平方公里。

3、问题及做法

加大项目资金支持,提高治理标准,实现全面综合治理、规模治理的目标;在坡耕地治理上,充分利用农垦耕地单块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在全局范围内推广农业、生物和工程治理措施。同时依托科技优势采用耙茬、原垄卡种、少耕、免耕等传统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减少破坏地表原有植被,不翻少翻表层土壤,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减小地表径流对表土的冲刷;在沟道治理上,在采用传统的石谷坊、柳桩编篱谷坊、多排密植谷坊、秸杆填沟等治理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新措施、新方法,利用建筑垃圾对路边冲刷沟进行回填,对耕地中的冲刷沟采用秸秆填沟措施来恢复地表植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