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石东
(吉首市光明小学 湖南省 吉首市 416000)
摘 要: 据资料显示,中国约有1.2亿农民离开故乡到城市里打工。把2000万儿童留在了家里。其中,湖南就有留守儿童200多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近1/10。湘西地处湖南西部偏隅一角,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劳务输出成为了农民一个长时期的历史现象。湘西的“留守儿童”约6.5万人。非父亲或母亲为监护人的占65.1%,4.9%的孩子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这些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恒、亲情失落、安全失保。本文着重分析了湘西民族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 留守儿童;原因;对策
一、民族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背景与现状
湘西民族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有的甚至不得不独自生活,这样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及时的关注。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性格抑郁等不良心理。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他们的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使其误入歧途。因此,如何解决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问题,已经是一个很现实且严峻的问题。
二、民族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我校为例子,我校共有1998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400人,占学生总数的%左右。对学校100名后进生进行抽样调查,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中,留守儿童竟占三分之一以上。通过召开班主任座谈会,发放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综合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卑、孤僻、恐惧、傲视,在性格上任性、倔强、冷漠、缺乏热情和同情心,逆反心理高、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在行为习惯上表现差,缺乏上进心,文明礼貌不够好,较随便,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愿接受别人的安排和指导,常有违纪违规现象。为了找准问题的原因,我们通过班主任调查、走访、谈心等形式反馈信息,综合分析后我们觉得原因有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因素。
1、家庭因素。
(1)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他们由此缺乏一方爱的呵护,使之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他们不善言语,变得越来越孤独。据研究报道,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有38%情绪不稳定,40%性格内向、性情孤僻。
(2)隔代教育。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忙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远离孩子进城务工,就把孩子寄养于爷爷、奶奶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长辈身上。在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下,孩子常常因缺少管教和交流而造成心理闭塞。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监管留守儿童教育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缺少科学健康的家庭教育方法。情绪低落时,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爱护;碰到不顺心的事往往就把气往孩子的身上出。这些都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逐渐从内心产生一种阴影。
2、社会因素。
由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特殊,人们往往会对他们加以另眼相待,看不起他们,使他们有一种恐惧心理。虽然社会上一些有心人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们一定的资助。但在支援、帮助的同时又不能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更甚者,社会上有某些人不但不去同情、关心这些留守儿童,反而对他们加以冷言冷语,将他们的不幸当作笑谈。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等。
3、学校教育因素。
在学校教育当中,作为弱势群体的留守儿童,大多因心理弱势而造成学习成绩低下,教师因怕在他们身上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见效小而易于将他们放弃,置之不理;其次是在为这些学生减免有关费用时,为了打造关爱弱势的声势,常常将这些人的名单张榜公示。这种做法无疑地会大大地削弱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卑感。
三、民族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民族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从当前教育现状看,只有让他们摆脱“弱势”的阴影,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意识,他们的潜能才能被挖掘出来,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对于贫困地区 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的对策有:
1、建立管理机制,制订人性化的教育计划。学校建立“贫困留守儿童教育监控室”,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年级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各班级针对不同的情况制订帮扶教育计划。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温馨小家”教育心理咨询室中,开设了知心小屋,选派了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基础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的教师,负责给这些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疏导。通过平时的教学,日常的接触,特别是通过知心小屋这块天地,教师们了解了一个个特殊的案例。通过潜心的研究,心与心的交流,帮助他们排除了心理障碍,从思想上、精神上有了根本的改变,用爱心来抚慰幼小的心灵。
3、注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融洽相处,用友情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学生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和形象,最怕被孤立。我们倡导“五个一”活动,老师们用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评语,一次家访向这些留守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在班级中与班上同学相沟通,让他们多交些同龄的好朋友,让他们在学生与学生的平等中获得平常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会了友善的对待别人,学会了替别人考虑。通过同学们一次次集体活动,一个个小小的帮助,培养了相互友爱的感情,使他们在家庭中不能感受到的爱能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弥補。
4、针对不同类别的留守儿童,掌握不同的教育良策,对症下药。对于因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按耐住自己的脾气,给与更多的尊重,满足他们自尊心的需求;对于行为、习惯不太好,上进心不强,时常犯错的同学,教师可适当采取“不理不睬”“不闻不问”的方法,淡化错误;对于因家庭原因而内心深处埋藏着沉重自卑感的留守学生,教师采用“赏识教育法”,适时旁敲侧击地表扬,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喜悦感和成功感,逐渐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心;对于家庭贫困的留守学生,严格落实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并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这些留守学生而不伤害他们。
5、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一,优化课堂氛围,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体现对留守学生的尊重、理解和鼓励,重视教学中情绪的调节,努力为留守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氛围;第二,改革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留守学生情感的激发,以情促知、以知促情,创设学生乐学、愿学的课堂氛围,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的目标和效果;第三,利用教材因素,使各学科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有机渗透心理教育。
6、严格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与留守儿童家庭建立长期联络卡,对个别“问题留守学生”,由年级主任、班主任、政教员进行跟踪管理,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还不忽视进行严格的教育,虽允许他们出现反复,但对他们错误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学校还经常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学习班、辅导班,邀请他们的监护家长参加培训和学习,促进家长教育的科学化和艺术化。
总之,“如何利用多元的教育资源”,“如何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效地结合,更有利促进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等,这些问题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诸方面的知识,关系到学校、家庭、社会具体化教育网络健全和完善问题,我们将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摸索,不断去研究。共同努力为民族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