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论“后示范”时期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之思考

时间:2024-04-25

[论文摘要]"后示范"时期中职教育要突破吸引力的瓶颈,政府、学校应该协同行动,共同解决,各自要定好位,发挥好各自应有的功能。政府应建立中职本科教育层次;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促进校企合作。中职学校应重点要做好专业品牌建设工程、卓越团队建设工程、校企合作推进工程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论文关键词]"后示范"时期 中职学校 发展

"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启动以后,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明显增强或提升,对其他中职学校确实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经过"项目式"的建设之后,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进入"后示范"时期。"后示范"时期中职教育有哪些发展瓶颈?学校如何才能更加有所作为?如何服务地方经济?这些是示范性中职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中职教育吸引力问题

1.社会环境与制度建设不足。与十年前相比,中职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地建立健全,中职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也大有改观,但是不可否认,与相对成熟的本科教育相比,中职教育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地位低、待遇差,稳定职业的门槛提高,一些行业的就业准入制没有得到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中职教育成为"终结教育"(断头教育),经费投入不够,招生批次与生源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中职学校自身发展不力。中职学校自身发展不足、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专业结构失调,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尽合理;专业特色不明显,缺乏专业特色和个性,难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师资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整体不强,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诸多、成效不佳;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企业无积极性,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责权利不清晰等。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后示范"时期,中职教育要突破发展瓶颈,非一日之功,也非学校或政府单方面就能解决的。政府、学校应该协同行动,共同解决,各自要定好位,发挥好各自应有的功能。

二、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1.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职业规范和标准,营造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环境。

2.促进校企合作。政府应该在促进校企合作上有更大的作为。通过出台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和学校合作,把校企合作看作企业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

3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从而丰富中职教育发展的资源。职业教育投入大,设备应主要由政府来投入,这个问题在江苏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与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三、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在"后示范"时期的功能定位

作为中职学校,尤其是国家示范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学各方面的品质。重点要做好以下四项工程:

1.专业品牌建设工程。通过扬优、扶新、集群,全面实施五项措施,促进学校专业品牌建设。一是使专业与产业相对接。成立"政行企校"合作联盟,提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行业、企业成员的比例,定期召开专业与产业对接专题研讨会,对学学的专业建设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相融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融通,从而促进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互驱互动。二是品牌特色专业打造。为成功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特色专业,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向定位,重点打造有良好办学传统、发展空间大、社会有需求的专业,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三是加强专业群建设。学校要在发挥现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示范辐射作用的基础上,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制订专业扶持实施方案,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四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共同教育与管理,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工作氛围。五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学校要建立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跟踪与分析机制等相关教学改革创新机制;实行专业导师制;设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优化"导教相融、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卓越团队建设工程。教学团队的质量是示范学校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中职学校的关键。在"后示范"建设时期,学学要依据师资队伍建设"培、引、聘、访、研、考"的方针,通过实施卓越师资建设、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协同创新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等,切实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突破教学团队建设的瓶颈。一是加强卓越师资建设。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强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领军人才。二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调查和研究,系统制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科学设计教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充分提高教师进修培训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通过开展科研协同创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项目资源、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四是促进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定期输送专业教师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最新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为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条件。学学通过卓越团队建设工程,构建一个普通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进阶式发展路径,形成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为"后示范"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3.校企合作推进工程。在示范性建设期间,学学虽然已经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还没有像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等人才培养模式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因此,与中国经济发展相结合,探索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后示范"建设中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第一,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利用示范建设期形成的优势和基础,搭建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互动的平台,建好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园/科技园,成立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高管和学学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理事会。办好双主体学学,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新体制。第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学学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协作机制,建立合作企业对学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价机制,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联合编写教材、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双栖"团队、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成立"政行企校"四方组成的行业型/产业链型的职教集团。职教集团要充分实现技术、设备等各种资源的分享,形成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研究出有影响的科研项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总之,示范性中职学校在"后示范"时期,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同时,应着力于提高自身吸引力,提升内涵,打造品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并构建具有特色的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互驱互动。

参考文献:

[1]谢巧.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之思考[D].宁夏大学,2015.

[2 ]李如岚 刘良军. 中职后示范校建设探讨. 广西教育 2015.6

作者简介:

吴昌松,男(1974.7--),湖南衡阳人,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本文为2015-2016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研究课题:《中职"后示范校"建设研究与实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