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以物联网为依托平台的电子商务呈井喷式发展。网购热潮也随之兴起并侵袭传统实体消费的地位,成为国民消费模式主要内容。在众多消费群体中,大学生群体具有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特点,正逐渐成为网络消费主力军。本文以“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为背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48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已成为网购重要消费群体且半数以上大学生对此十分热衷。而自身需求、周围环境与性别差异是影响其消费行为与心理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加以正确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双十一”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商务也得到了“突破式”的进步,网购逐渐成为国民消费方式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传统购物来说,网购具有商品种类丰富,价格便宜,方便快捷等优势。近年来,“双十一”网购节日兴起,其在社会消费领域所创造的“需求神话”与网络电商所营造的节日氛围中逐渐从一种校园亚文化异化为全民網络购物狂欢节,并最终使“双十一”网络购物行为固化成为一种被大众定期礼拜的公共节日仪式(吕欣,2014)。“双十一”所蕴含的丰富隐喻生动折射出了我们当下的社会现状,同时也反映出了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的当代年轻人的内心渴求,“双十一”也成为中国当下鲜活的“时代标本”。
二、文献综述
大学生群体具有思维敏捷活跃、容易并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心态开放等特点,并且其拥有能够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与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些都使网购这种兼具实用型和时尚型的购物方式迅速风靡于各大校园并被其普遍接受。
1.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当前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健康消费观,即认为大学生的消费是合理的;而另一种则持相反论点,认为大学生消费是不合理的消费观。对于前者认为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由少年向中年、由学校向社会过渡阶段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既存在与少年、中年群体相似的一面,却又与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整体上来看,多数学生能够秉承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进行合理适度地消费。这是由于大学生已经开始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其在消费时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于消费商品的选择上,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使需求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刘志伟,2002)。对于后者,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并不合理,甚至存在盲目追求、奢侈浪费等现象。他们认为大学生当前消费的盲目性、攀比性和从众性,使得大学生消费偏离了正常轨道(宋佳霖,2011)。例如,超前消费的信用卡、促销打折的广告都引诱着大学生进行不合理的消费。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经常压缩个人日常开支,将省下的钱用于人际交往、娱乐等非必要的消费,导致自己的日常生活面临捉襟见肘的现象。
2.大学生“双十一”网购现状的研究
当代消费文化不仅仅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也是对商品本身的一种消费,其表现为一种符号消费。也就是说人们除了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还将商品作为一种显示自身身份,地位,价值的符号来消费(陈黎,2015)。随着网络消费热潮的升温,2009年“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的诞生更是促成了全民参与网购的热潮。虽说“双十一”作为非传统的购物节日而存在,但却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消费文化。这种消费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符号,引领着消费热潮。
“双十一”狂欢购物节通过依托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双十一光棍节”,将普通的网购赋予了新的含义,引起了众多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大学生是极易接触并热爱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双十一网购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特点,使他们在双十一网购这一新鲜的活动中能获得一种新的身份体验。而这种体验不仅满足了他们自身对商品的需求,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主体际性的符号交流。
3.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
总体来说,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三种。首先,他们认为网购价格便宜,购买方式便捷。对拥有固定生活费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同样的商品网购对其更有吸引力,因为网购商品较实体店便宜,并且能够货比三家,给其充分的比较空间选择合适自己的商品。除此之外,网购方式便捷,大学生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可以在网络上逐一挑选,省去外出烦恼。其次,当代大学生都拥有追求个性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够与众不同。在虚荣与求异的心理促使下,他们从网购中追求时髦与个性,以此来凸显自己的不同。最后,从众性与宣泄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是一种追随群体的消费行为,这种随群消费在大学里更是随处可见。而我们所说的宣泄性消费包括正面和负面进行宣泄其内心情感的消费。大学生群体虽然已经到了民事责任年龄,但他们的心理还尚不够成熟,且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情绪起伏波动比较大(宋佳霖,2011)。网购作为他们宣泄的途径,适当发泄有利于其心理健康,但过高消费却也能造成极大浪费与不利。
三、相关核心概念
1.消费观
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态度和总体看法,是价值观的组成之一,是人们用来价值判断与衡量消费及有关事物的尺子(罗子明,2002)。在这种判断标准的指导之下,人们通常会选择躲避开不利的、与自身三观不符的、不喜欢的或者不接受的商品和消费行为,而选择去追求积极的、价值判断美好的商品和消费行为。
2.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消耗某种商品和服务时大脑思维活动的态势,即心理态势,是一种内心活动。这种心理态势的形成受到消费者的个性、气质、知觉、想象、感觉、情绪、记忆、兴趣、联想、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顾文钧,2002)。人们通常在消费时,心理也会经历认知、情感、意志这一普通心理学的基本过程。
3.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了获得劳务与消费资料而从事的选择、购买与使用的活动,也称为消费者行为。一般一个完整的消费行为要经历几个阶段:问题认知、信息收集与评估、购买决策及购买后评价。从横截面所涵盖的内容看,消费行为由许多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构成,而且更偏重于后者。内隐行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决策过程的个人特征内部要素(霍金斯、科尼,1987)。但众多学者强调,消费行为是由影响消费者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4.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是消費者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爱好及其它约束条件选择自己所能购买的商品,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孟超,2015)。理性消费最根本的特征是满足人的需要,但杜绝奢侈浪费等不良消费习惯。秉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的消费行为,倡导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没有完全具备“慧眼”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社会的诱惑,并不能理性思考,所以常会出现盲目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大学生“双十一”前后消费行为与心理的相关信息。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是一种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符号、数字或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以用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风笑天,2012)。通过文献研究能够全面、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核心期刊的搜索,整理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现状、影响因素等相关资料,确定基本的研究目的与方向。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问卷编制、施测及数据分析等方式,共抽取483个大学生样本,获取了影响当代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的因素及其对自我网络消费行为与心理的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3、访谈法。访谈法是指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与直接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本文分别通过对两名大学生及两名电商进行访谈,了解分析“双十一”等消费节日对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五、调研总体情况与样本分析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主要以江苏和北京的高校为主。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共回收有效问卷483份。
2.数据基本分析(SPSS)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男性共有174人,占总样本的36.0%,女性人数共309人,占总样本的64.0%,年龄分布为18-26(21.75±1.747)。此次被调查的对象所处高校985或211比例为32.9%,与全国985、211工程占全国高校三分之一的比率大致接近。所以,样本高校分布较好,具有代表性。而在年级分布中,样本大都分布于大三、大四区间,其专业分布中,以文史、艺术类为主,比例最少的为医学类。在日常消费模式调查中发现,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在消费中会根据产品的质量价格状况决定。而剩下的多为网络消费模式,选择以实体店消费为主的大学生占极少数,此现象也反映出如今实体消费的低沉状况。被调查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成正态曲线分布,多半集中在1500元左右,更有大半学生月生活费超过1500元。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且具备较高质量的消费能力。而在主要消费项目上,饮食、生活用品、衣服鞋帽位居消费项目前三位。此外,旅游出行、话费网游、教育支出也相差无几,分列后几位。说明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消费结构不再似往常单一,也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与品质。
3.相关性检验分析
(1)高校与其相关因素的调研数据分析
上表为高校(985或211与非985及211)与其相关因素的卡方检验结果,其中每月生活费的Pearson卡方值为10.255,自由度为4,显著性概率值P=0.036<0.05,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不同高校在每月生活费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是否参与2015年“双十一”的Pearson卡方值为5.469,自由度为1,显著性概率值=0.019<0.05,也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高校学生在“双十一”活动的参与度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985或211高校的生活费水平有高有低,而普通高校的每月生活费相对集中。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费大多集中在1000到2000元,联系当下的薪资水平,当代大学生对生活品质与水平的追求与其收入存在一定的落差。而在“双十一”的参与度中,普通高校的参与度达73.1%,985及211高校只有54.8%。虽然都有过半的学生参与其中,但高校之间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
高校(985或211与非985及211)与其相关因素的卡方检验结果
(2)性别与其相关因素的调研数据分析
下表为性别与其相关因素的卡方检验结果,其中每月用于网购费用的Pearson卡方值为13.118,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0.004<0.05,达到显著水平,表示男女在每月网购费用中具有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每月网购频率的Pearson卡方值为17.323,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0.001<0.05,也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男女在每月网购频率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样本数据发现,在网购的频数及费用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六、结果与讨论
1.影响当代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的因素
大学生消费群体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一方面,他们消费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他们经济尚未独立,消费行为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面临许多矛盾。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大学生自身的需求、生活环境以及性别的差异是影响其消费的主要因素。
(1)自身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基本的生存需求已不再是人们的追求。本次调研也发现,当代大学生们的生活水平已不同于从前,他们更加注重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即使自身还未能实现收入的自我增加或者在生活费用尚不能完全自我掌控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会选择在最大程度的自我支配中达到自我需求与满足。因此,自身需求是大学生进行消费的最重要因素,而网络购物所带来的便利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可控范围内自我支配效用最大化的满足感。
表5.4性别与其相关因素的卡方检验結果
(2)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加之货币的不断膨胀,物价飞涨,以及商家的促销诱导等,很容易营造一种高消费的社会风气。而心智不够成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形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同时大学生往往对自己期望过高,觉得自己“腹有诗书”、高人一等,在大手大脚的同时又希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且追求标新立异的消费方式,攀比、从众心理也都随之而来。电商利用大学生们不买就亏了的心理,借助“双十一”努力降低价格减少库存,大学生们则在商家的大力促销、社会的鼓吹以及周围人的带动下进行从众消费,消费观也随之产生偏差,理性消费行为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表现甚少。
(3)性别差异
生物学将人类划分为男性和女性,而这不仅仅影响男女性的进化历程,也使其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极大的不同。已有学者通过研究归纳男性与女性在网购行为的差异,首先男性较为极端,要么是忠实的网购支持者,要么绝不进行网购活动,女性的作为则更为温和;其次,男性更喜欢看评论,比较,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而女性更注重网购互动带来的虚拟体验;最后,男性更加柱状网购过程,女性则更容易享受网购带来的快乐(蒋欢,2010)。根据调研发现,女性网购次数及“双十一”活动的参与度要远高于男性,从女性特质就可以理解这一结果的产生。女性较男性来说更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如促销活动、打折活动等的影响;其次,女性更加注重商品的直观感受而不同于男性购物性价比为首选的经验;最后,女性是感性的动物,消费易冲动,且极易后悔。男性消费较理智、自信,很少购买让自己后悔的物品。
2.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对“双十一”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心理的分析,通过大学生对自我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认知,为引导其树立理性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行为,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开展。
(1)宏观层面
首先,和谐的社会需要有健康的消费环境,而良好的消费环境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所以在社会中树立理性和谐的消费观以及合理的消费环境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曾经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即使放在如今高消费的社会环境中也应该值得提倡与宣扬。另外,政府也应以身作则,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严惩贪污腐败的现象,并及时纠正社会上的不良消费习惯与行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并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中观层面
一方面,大学是个“小社会”,也是大学生大学时光中所处时间最多的地方,合理健康的大学风气对其影响颇大。不论作为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进步。因此,学校应当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奢侈、浪费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生活费用的最基本来源方,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等应及时制止,对待孩子的生活费支配问题,既要给其一些自主支配权,也需要给予及时的提醒和建议,减少不理智的消费。除此之外,父母的社会经验丰富,对于金钱的判断具有成熟性,合适的时机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防止其攀比、从众心理的产生。
(3)微观层面
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做大学生之应该做,想大学生之应该想,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避免盲从跟风,减少不理智行为与心理的出现;其次,要培养自己正确绿色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学会理财。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条件不同,对于消费的能力和水平也各有千秋,要杜绝随大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消费水准有合理的心理预期,防止一时爽快而导致日后捉襟见肘的现象产生;最后,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本质上与社会各类消费人群具有区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自身觉悟,适时反思自己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这些都对自我合理消费观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欣,需求深化与赛博空间合力共谋的消费社会陷阱——“双十一光棍节”盛行背后的文化解读[J].现代传播,2014年第12期
[2]风笑天,《社学会研究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33
[3]刘志伟,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2.2
[4]宋佳霖,当代大学生不合理消费问题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6期,2011,12
[5]陈黎,消费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双十一网购行为[J].品牌:电子商务,2015,2
[6]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6
[7]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6
[8]霍金斯、科尼,消费者行为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9]孟超,从“双十一”购物节谈国民理性消费[J].太远大学学报,第16卷第1期,2015,3:35
[10]蒋欢,网络购物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作者简介:
方晓彤(199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