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刘宝华
摘 要:古籍收藏是继字画、瓷器、邮币卡后又一百姓收藏投资热点。随着一场场拍卖会线装古籍连连拍出令人吃惊的高价,引得深藏民间的古籍纷纷浮出水面,一批又一批收藏爱好者纷纷加盟收藏古籍行列。在古籍收藏时,我们只要认清古籍的版本情况,细心体会,多下功夫,就一定能提高鉴赏能力,淘到更多有价值的古籍,改进自己的藏品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古籍版本鉴定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古籍;版本;鉴定;古籍收藏
1 版本的类型
古籍版本按刻本划分有殿本、官刻本、监本、蓝本、坊刻本、私刻本,家刻本等不同版本,收藏价值不一样。
1.1 殿本
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是印刷最精美的版本。因刻印书籍机构设在武英殿,故名。也称殿版。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著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武英殿开馆校刻《佩文韵府》,从此成为内府常开的修书印书机构,是清帝的御用出版机构。殿本多用开化纸,书品宽大,印刷墨色之光泽莫不尽善尽美,书名大多冠有“钦定”、“御纂”等字样,如《御纂医宗金鉴》。因刻工最精,开本大气,为历代藏书家所珍视,市场拍卖价远远高于同时期其他版本。
1.2 原刻本
原刻本,亦称祖本。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第一版,是一部书的原貌和“灵魂”,是后印本的源头。原刻本问世,作者、出版者往往十分重视,精工细刻,纸墨也很讲究,印出的书版面整洁、字迹清朗。另外,一般而言,原刻本印刷数量不会很大,所以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有见识的藏家首选的藏品。判断一部古籍是否原刻本,通常要从资料记载、书牌页出版者署名、书中的序言、跋语中的叙述去综合判断,有多个序言的,要重视最后的序言,要注意后序是否被抽毁。此外,由于古籍雕版一经刻竣,便不会变动,所以还可用原刻本雕版的尺寸、字数去比对。
1.3 坊刻本
即由民间书坊刊印的版本。古代书坊源于五代,盛于北宋,南宋由盛转衰,明清坊刻本再度兴盛,主要集中在福建、江浙一带和安徽、山西、北京等地。坊刻本以营销为目的,所以刻工较好,不同地域有不同地域的风格。小说、戏剧、医书、占卜类书和教科书为多。其中教科书类因社会需求量大,刊印次数较多,初印本较为精美,其余较差,晚期印本甚至字迹漫涣不清。
1.4 家刻本
也称私刻本,即私人在自己家里刊印的书籍。家刻本和坊刻本有所不同,坊刻属于职业刻书,具备固定厂址和条件,刻书的目的为赢利,或代人刊印,收取刊印费,或自主刊印后到市场上去卖;家刻本是自家具备刊刻条件,本着自己的意愿出品。家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藏书家将自家珍藏的或由别人借来的稀有版本书籍,重新刊印,既卖又送。如汲古阁刊印的书籍,最受时人欢迎。汲古阁是明代私人藏书楼和印书工场,明末毛晋创办。毛晋毕生以收藏和传刻古书为业。汲古阁所刻书籍校勘详明,雕印精良,称毛刻本,行销全国各地。第二种是为彰显家族而刊印的家谱、寿文录、祠文录,出版目的是馈赠亲友。还有一种是为推广圣贤,先辈或师友的某种思想和学说,自家出资刊印的版本,很多劝善类版本属之。
1.5 活字本
活字本即用活字排印出来的书。最早使用活字印书的是北宋庆历年间的平民毕。当时他用的是泥活字。此后陆续出现多种材质的活字本古籍。元代首先用木活字印出《大德旌德县志》(已佚);明弘治嘉靖中,无锡华燧、安国先后创立铜活字,清代又出现了磁活字版的《周易说略》,咸丰七年上海出现最早的铅活字本《六合丛谈》,开近现代铅字印刷之先河。活字本在古籍中所占份额极小,据资料记载,流传至今的古籍总共有数万种,但其中有书目可稽考的活字本仅220种,明以前的活字本基本无实物存世。
1.6 稿本
稿本概念大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指手稿本,二是指清稿本,三是指修改稿本。手稿本指的是由作者自己亲笔书写的自己的作品。清稿本指的是誉清的书本。誉清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作者自己誉清,这在实际上应该归入手稿本;另一种是由别人誉清,实际上这已不具备稿本性质。修改稿本指的是在誉清的本子上又由作者亲笔加以修改。
2 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
古籍的版本,按不同的角度分,有许多不同的称谓,每一种称谓,不但是其版本性质的呈现,更是与价值和价格紧密对应的“关键词”,就如同一部书,稿本与抄本之间,价值相去可能天渊;同一书板,初印本和后印本价格亦不可同日而语。而墨色不同,纸张优劣及开本大小的不同,均能影响价值判断。版本学虽然是门高深的学问,但实用性地掌握常用的术语并不太难。一直以来书铺子及古籍市场有着流行的一些版本称谓,而古籍版本学界则有其规范的著录。
首先,对原书所具有的记载、特征和其在成书后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资料进行考察。一般从书名叶、牌记、序跋,采用的字体、行款,以及批校、题跋、藏章、装订格式,所附的刻工记录,书中避讳字考查。例如:清陆心源著《宋楼藏书志》书名叶,前半叶刻“宋楼藏书志 曲园居士俞樾题”,后半叶刻“光绪八年壬午冬月十万卷楼藏版”,据此可知刊刻者和版刻年月。又如:北宋刻本,字体刚劲硬整,南宋刻本字体渐趋圆润,元代刻本字多“软体”,明代刻本多尚楷体,明末至清的刻本形成横细竖粗的印刷字体,这仅是宋至清刻本字体衍变的轮廓,实际变化繁复得多,要细加区别。
其次,通过书目著作考查鉴别古籍。考查书的刊行流通情况,现存各种版本情况,历史文献记载,或考查原书与历史所记载各本异同及其特点,单凭文献记载和文字材料,不能看到古籍原状,在判断上受到局限,可利用古籍书影图谱帮助识别。对前人有关图书的记述(如书目、论著等)要经过分析研究论证,其中有些可能是考查不周或论断有误的,从而作出适当、准确的辨识。
第三,从不同的制版工艺所形成的版本特征来加以鉴别。古籍版本大致可分写本和印本两大类(捶拓、铃印的图籍不计在内),以印本为多数,印本中以木版雕刻印本为多。例如:刻本字迹锋芒棱角完整清晰,说明此本印成较早;字迹锋芒尽失,漫灭残损,版片断裂,说明是较晚的印本,等等。
第四,鉴别古籍要注意伪本。古籍不仅具有文化学术价值,且具有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但在社会流传过程中它又是商品,因而产生一些投机的书商和“伪造者”。例如:以残充全,将原来有残缺的书加以裁改修补,充作完整的书;加盖伪章,冒充原书为著名人物收藏或“加工”(如批校等)的珍本;挖改描补,把较晚的刻本经过挖改、描补等,充为早期刻本或少见的“珍本”;撕去原书序跋,藉以伪充前代旧刻古本,等等。
结束语
辨别中国古籍各种本子的真假和优劣。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在传抄、翻刻等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版本,一书甚而数十版、注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谓优劣纷呈。只有深入了解版本知识,掌握版本鉴定方法,去伪存真,始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黄润华,史金波.少数民族古籍版本——民族文字古籍[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
[2]沈峥,甄昕宇.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