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朱怀宇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朱怀宇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我国经济受国内外经济共同发展影响,还处于较复杂的环境中。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时期,但我国劳动市场并不十分乐观。既有地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供需不平衡,又有人口基数大带来的劳动力过剩现象,还受国外复杂环境影响使得劳动力流动性增大。要想改善人们就业困难的现象,就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方多方合作积极配合。本文从政府、企业和劳动力三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劳动力;就业困难;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正进行着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与之相适应,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在进行不断的相应调整[1]。就业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也关系着中国未来发展的走向。就业难,用工荒。
1.1.增劳动力和再就业劳动力就业困难
毕业生是主要的新增劳动力,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是目前新增劳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历史数据中,更是有近七成高校大学生被拒。大学生刚出校园大门,几乎没有工作经验,在某些技术岗位中,直接排除在外。面对工资较低或者偏向体力劳动的岗位,大学生又往往认为念过大学,去这些岗位不值当,还不如当年念技术学校。企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或者尽量少的接受零经验的求职者,或者给出的工资较低,达不到大学生的普遍接受范围。于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本科毕业就立刻工作,而是选择继续深造,一方面是逃避严峻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没有什么抱负,不愿就业而选择“啃老”。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样存在就业难、就业率低的问题。下岗失业人员年纪较大,精力和干劲都比不过年轻人;环境发展迅速,这些人很难跟紧时代变化的步伐;受成长环境和少时接受的教育影响,他们思维显现定式,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如年轻人。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企业和工厂与其不停的让老员工学习新技术,不如直接聘请学习了新技术的新员工。而在体力工作岗位,年纪大反而是劣势。
1.2.高级技术人才短缺
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专业性强就职岗位少,偏冷门。往往中高级人才在科技专研方面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并不能得到成正比的回报,也就是回报率低,而社会风气又偏向急功近利,这些因素导致专注科研这一群体的人数下降。且中高级技术职位对应职人员研究方向要求下海,这也限制一部分人就业和跳槽。就企业而言,他们有时会考虑也自己培养企业本身所需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但一方面他们要投入大量资金去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培养出的人才跳槽,导致得不偿失,所以这一现象并不多见。
1.3.远工厂以及中小型企业招工困难
在中西部地区,经济相比东部欠发达,但创办工厂投入相对较低,且中小型企业较多。在这些“地理位置不好”的地区,企业工厂等用人单位的招工往往成了难题,因为存在大量劳动力涌入繁茂东部地区求职导致中西部偏远地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相对较大的知名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发展空间不大,工资不高,升职加薪不容易。一般来讲,工作区域与生活区域相同,在发展较好的地区就业,意味着公共资源较好,知名医院、学校,便利交通,信息科技等都可以共享。所以大多数人想希望在大城市就业生活。
2.1.励创办中小型企业
我国人口基数多,大中型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中小型企业经营模式比较灵活,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大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一个对策[2]。尽管我们还是要走大规模集化道路,但目前我国还处于过度阶段,自主创业,资金投入少,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能为国家创造财富。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无需大量资金流转,企业结构和层次简单,产业模式多样。但是抗风险能力较差,需要国家和地区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
2.2.强教育的发展
劳动力就业困难还有教育的因素在里面。一方面,一些传统落后的观念存在于劳动力脑中,另一方面技术知识缺乏也束缚着劳动力。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总体而言,仍处于世界较落后的水平,且发展不平衡。落后体现在,我国国民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不普及,高职教育发展缓慢,整体教育体制不完善。不平衡体现在中西部教育不如东部教育,农村教育不如城市教育,包括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发展较落后地区,并应当注重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重视。
2.3.外就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以及我国科技生产水平大力提升下,中国制造得到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认可。同时,国内就业局势较紧张,引导海外就业也不失为一项好对策。
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结构也就相对复杂。面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劳动力就业困难问题,除了国家应给予好的改善政策,企业也应当适当调整招聘模式和门槛。除此之外,个人也应当为自己的就业负责,采取对策积极应对就业问题。
[1]韩晓娜.劳动力供求形势转折之下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汪青龙.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